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5)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Gammasphere上裂变丰中子核核结构若干前沿领域的新进展(Ⅰ:第一和第二部分)

罗亦孝 , J.H.Hamilton , J.O.Rasmussen , A.V.Ramayya , C.Goodin , A.V.Daniel , N.J.Stone , 朱胜江 , J.K.Hwang , 刘少华 , C.J.Beyer , 李科 , H.L.Crowell , D.Almehed , S.Frauendorf , A.Covello , V.Dimitrov , 张敬业 , 车兴来 , 姜卓 , D.Fong , A.Gelberg , I.Stefanescu , A.Gargano , E.F.Jones , P.M.Gore , I.Y.Lee , G.M.Ter-Akopian , Yu.Ts.Oganessian , M.A.Stoyer , R.Donangelo , 马文超 , J.D.Cole , J.Kormicki , 张学谦 , S.C.Wu , J.Gilat , T.N.Ginter , S.J.Asztalos

原子核物理评论

使用Gammasphere多探测器系统对252Cf裂变源瞬发γ射线进行γ-γ-γ和γ-γ(θ)符合测量,裂变丰中子原子核核结构若干前沿领域的深入研究获得了新的进展.高达5.7×1011以上的三重和更高重符合事件的数据统计,以及更少压缩的三维数据为宽广未知丰中子核区的寻找和研究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在具有重要物理意义的若干丰中子核区首次建立,或显著扩展了一批包括转晕态和转晕附近能态的高自旋能级纲图.在偶-偶丰中子核110,112Ru和108Mo中鉴别出了手征对称破缺结构.丰中子110,112Ru附近核的三轴形变基态具有最低的能量,在它们之中已确认了接近最大值的三轴形变.在这些Ru和Mo同位素中观察到的手征双线能带展示出手征破缺的一切特征,特别是其理想的能量简并,表明它们在迄今已报道的手征破缺结构中,具有最好的手征特性.研究了手征结构从具有γ软度的108Ru到具有大三轴形变的110,112Ru的过渡.斜轴推转(TAC)和随机相近似(RPA)理论计算成功地拟合了在这些偶-偶丰中子核中观察到的手征双线能带的特性,并指定其为软手征振动态.在这些偶-偶核中观察到的手征破缺不可能归纳为奇-奇核中那样的简化的几何图像.前者来自闭壳外所有中子的相互作用.对双幻核132Sn附近N=83同中素链的系统研究为这个极富吸引力的核区提供了大量新的谱学信息.N=83同中素135Te(Z=52),134I(Z=53),137Xe(Z=54),138Cs(Z=55)和139Ba(Z=56)的最新能级信息,特别是首次建立的138Cs高自旋能级纲图和壳模型理论计算表明,Z=50质子闭壳外少数g7/2价质子激发同N=82中子闭壳外之唯一F7/2价中子的耦合对该核区能级结构具有关键作用.观察到了132Sn和208Pb附近核区谱学信息的相似性和相对应的三粒子和五粒子态.在135Te中观察到了磁转动,这是在双幻核132Sn附近观察到的首例磁转动.

关键词: 丰中子核 , 高自旋 , 转晕态 , 裂变 , 252Cf , γ射线三重符合 , 角关联 , Gammas-phere多探测器系统 , 手征对称破缺 , 三轴形变 , 斜轴推转(TAC)计算 , 软手征振动 , N=83同中数链 , 双幻核132Sn , 壳模型计算 , 磁转动 , 谱学相似性

QMD模型的改进及其在低能重离子反应中的应用

王宁 , 李祝霞 , 吴锡真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3969/j.issn.1007-4627.2004.04.032

丰中子核以及重核熔合机制的研究以及中能重离子碰撞中多重碎裂的研究都迫切需要一个统一的、自洽的微观动力学模型. 经过对量子分子动力学模型进行根本的改进, 发展了一个新的、适用于低能以及中能重离子反应的统一描述的微观动力学模型. 改进的量子分子动力学(ImQMD)模型能够将整个熔合反应过程中的动力学效应、同位旋效应以及弹靶质量不对称效应等比较全面地、自洽地考虑进来, 从而给熔合反应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 ImQMD模型能够很好地再现一系列核的基态性质以及10多个熔合反应的激发函数(包括丰中子核熔合体系以及实验最新测量的132Sn+64Ni熔合体系). 此外还运用该模型初步探索了重核熔合过程中复合体系的寿命与体系的入射能量、体系大小以及体系的中子质子比的依赖关系.

关键词: 改进的量子分子动力学模型 , 丰中子核 , 重核 , 熔合截面 , 复合体系寿命

丰中子核91 Y的高自旋能级结构

何小风 , 周小红 , 方永得 , 柳敏良 , 张玉虎 , 王凯龙 , 王建国 , 郭松 , 强华 , 郑勇 , 张宁涛 , 李广顺 , 高丙水 , 吴晓光 , 贺创业 , 郑云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11804/NuclPhysRev.32.04.375

再次研究了丰中子核91Y 的高自旋能级结构通过82Se(13C, p3n)91Y 反应。新建立的包含几条关键能级的能级纲图澄清了以前研究中的几点不确定的地方。这几条能级具有Z=38和N=56子闭壳打破的特征,这涉及到张量力和自旋-同位旋依赖的中心力。

关键词: 丰中子核 , 能级纲图 , 张量力 , 自旋-同位旋依赖的中心力

丰中子锰同位素的壳模型计算

金华 , 王韩奎 , 孙扬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11804/NuclPhysRev.33.03.268

利用球形壳模型和投影壳模型两种方法对Z 628,N=40附近pf壳的丰中子核素的结构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以丰中子的锰同位素为例讨论了对奇奇核58,60Mn的两种壳模型计算结果。结果显示,两种理论方法都很好地再现了58,60Mn 实验上观测到的从低激发到高自旋态的能级。在对这两个同位素由中子g9/2轨道闯入所产生的负宇称转动带进行描述时,两种理论计算也得到了一致的结果。通过对比,阐明了两种壳模型方法及其采用的有效相互作用在该丰中子核区的适用性,特别强调了中子g9/2轨道的激发对于pf壳Z 628丰中子核素结构的重要性。

关键词: 丰中子核 , 锰同位素 , 球形壳模型 , 投影壳模型

丰中子核6He在28Si靶上的反应总截面测量

陈志强 , 肖国青 , 詹文龙 , 郭忠言 , 孙志宇 , 李加兴 , 王猛 , 田文栋 , 王建松 , 王武生 , 毛瑞士 , 白洁 , 胡正国 , 陈立新 , 李琛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3969/j.issn.1007-4627.2002.04.004

实验测量了20-40 MeV/u的轻丰中子核6He在Si靶上的反应总截面, 并且结合6He的高能实验数据, 采用双参数HO密度分布形式用Glauber模型计算得到较好的拟合. 与Warner的实验数据比较, 反应总截面数据系统性好, 并与能量有明显的依赖关系.

关键词: 丰中子核 , 反应总截面 , Glauber模型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