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云波
,
于永梅
,
刘相华
,
王国栋
材料科学与工艺
doi:10.3969/j.issn.1005-0299.2002.03.003
建立了低碳钢和HSLA钢热变形过程中动态、亚动态及静态再结晶的数学模型,描述了板带热连轧过程中奥氏体晶粒尺寸演变和再结晶行为,讨论了轧制规程和钢种成分对再结晶动力学和奥氏体晶粒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00 MPa超级钢轧制工艺条件下,奥氏体动态再结晶主要发生在温度较高的粗轧阶段,而静态及亚动态再结晶在粗轧及精轧前几道次发生的非常充分,在精轧后几道次很难充分发生;奥氏体晶粒最终尺寸随着终轧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并且HSLA钢和C-Mn钢相比,相同的轧制工艺和温度制度下,前者奥氏体晶粒要更细一些;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测值进行对比吻合良好.
关键词:
超级钢
,
热连轧
,
再结晶
,
晶粒尺寸
,
亚动态再结晶
张艳姝
,
孙燕
,
杜敬霞
材料热处理学报
为研究300M高强钢的亚动态再结晶行为,采用Gleeble-3800型热模拟试验机对300M高强钢在变形温度900 ~1150℃、应变速率0.001 ~ 10 s-1,道次间隔保温时间1 ~60 s进行双道次热压缩试验.结果表明:变形温度越高、应变速率越大、道次间隔保温时间越长,亚动态再结晶百分数越大.基于试验结果建立了300M高强钢的亚动态再结晶动力学模型,并通过单道次压缩试验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
关键词:
300M高强钢
,
亚动态再结晶
,
双道次热压缩
,
动力学模型
蔺永诚
,
陈明松
,
钟掘
材料热处理学报
利用双道次热压缩的方法,研究了42CrMo钢在高温变形道次间隔时间内奥氏体的亚动态再结晶行为.基于试验结果,建立了42CrMo钢的亚动态再结晶动力学模型.讨论了工艺参数对亚动态再结晶晶粒大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42CrMo钢很容易发生亚动态再结晶,道次间隔时间越长,材料软化程度增大,亚动态再结晶越明显.随着变形温度的升高、应变速率的增大,完全亚动态再结晶所需时间迅速减少;将亚动态再结晶动力学模型的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二者吻合较好;变形温度越低、应变速率越大,亚动态再结晶品粒越小.相同形变条件下,亚动态冉结晶晶粒明显细于静态再结晶晶粒.
关键词:
42CrMo钢
,
亚动态再结晶
,
双道次热压缩试验
,
动力学方程
郭强
,
严红革
,
陈振华
,
张辉
材料工程
doi:10.3969/j.issn.1001-4381.2006.08.002
在Gleebe-1500热力模拟机上,采用双道次间隙式等温热压缩实验,对ZK60镁合金双道次热变形过程中的道次间软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变形温度为200℃和300℃,应变速率为0.005s-1和0.05s-1,道次间隙停留时间在1~300s之间变化.结果表明:材料在变形道次间的主要静态软化机制是亚动态再结晶,建立了亚动态再结晶动力学模型,相应的亚动态再结晶激活能约为50.12kJ/mol,远小于动态再结晶激活能.
关键词:
ZK60镁合金
,
高温压缩
,
亚动态再结晶
窦晓峰
,
鹿守理
,
赵辉
,
张鹏
钢铁
在物理冶金基本模型基础上,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回归,建立了Q235普碳钢的亚态再结晶及晶粒长大模型;模型计算和实验所测结果相吻合.采用双道次进行压缩实验,条件为变形速率0.01~0.1 s-1,变形温度950~1100 ℃,初始晶粒尺寸56~85 μm.
关键词:
亚动态再结晶
,
晶粒长大
,
组织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