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卓越
,
李保成
,
赵家萍
材料热处理学报
doi:10.3969/j.issn.1009-6264.2001.04.014
研究了工业纯铁爆炸成形弹丸内微观组织变化,结果表明:由于绝热温升和特有的塑性变形机制,弹丸在成形过程中内部组织发生动态回复和动态再结晶,动态回复形成亚晶,因变形量不均匀使亚晶粒直径分布在0.3~1.5μm之间,动态再结晶使弹丸内形成均匀的小于5μm的超细晶粒.
关键词:
爆炸成形弹丸
,
超细晶
,
亚晶
,
动态回复
,
动态再结晶
苏勇
,
田素贵
,
于莉丽
,
于慧臣
,
张姝
,
钱本江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通过蠕变曲线的测定及微观组织形貌观察,研究[111]取向镍基单晶合金在高温低应力条件下的组织结构与蠕变行为.结果表明:经完全热处理后,[111]取向单晶合金的组织结构是立方y′相以共格方式嵌镶在y基体中,并沿<100>方向规则排列;在1 040-1 080℃、137~180 MPa的温度和应力范围内,该取向单晶合金表现出明显的温度和施加应力敏感性.蠕变期间,y′相沿与应力轴呈一定角度形成筏状组织,蠕变后期在近断口区域筏状y′相发生粗化和扭折.[111]取向单晶合金在蠕变期间的变形特征是位错在y基体通道中运动和剪切筏状y′相,由于形变量较大,较多位错切入筏状y′相后使其形成亚晶结构,其中,蠕变后期大量位错切入筏状y′相导致合金的蠕变抗力降低,是合金发生蠕变断裂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单晶镍基合金
,
[111]取向
,
蠕变
,
组织演化
,
亚晶
,
变形特征
何圳涛
,
刘文辉
,
陈宇强
,
唐昌平
材料热处理学报
为研究低温下动态冲击对2519A铝合金流变应力和组织演化的影响,在低温下利用霍普金森压杆对2519A-T87态铝合金进行应变速率为1000~4200 s-1的动态冲击压缩实验,同时运用光学显微镜与透射电镜,对低温下的冲击微观组织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在低温环境下,绝热剪切带中心区域为亚晶组织,再结晶程度较低;同时,在形变带内出现长度较短、连续性较差的微裂纹,裂纹末端向基体扩展.随着冲击温度的降低,材料的屈服抗力迅速增加,出现绝热剪切带的临界应变速率随之降低.在中高应变速率下,长条状弥散相粒子发生不同程度的脆性断裂,从而引起流变应力的迅速提高.
关键词:
铝合金
,
绝热剪切带
,
动态力学性能
,
亚晶
,
动态再结晶
陈小红
,
刘平
,
田保红
,
张毅
,
贾淑果
,
任凤章
,
井晓天
功能材料
通过感应熔炼、铸造、锻造和冷拔变形制备了Cu-15Cr-0.1Zr原位复合材料.采用SEM和TEM观察分析纤维相组织形态的演变.在较低的应变量下纤维保持着与铸态树枝晶相同的bcc单晶结构,在较高的应变量下,单根Cr纤维被分隔为一些由亚晶界组成的亚结构,相邻亚晶的偏差角在5~30°之间.
关键词:
原位复合材料
,
Cr纤维
,
亚晶
,
组织演变
郭胜利
,
李德富
,
陈东
,
王浩伟
航空材料学报
doi:10.3969/j.issn.1005-5053.2009.03.013
采用Gleeble-1500D热模拟试验机对原位合成TiB2(质量分数,8%)/6351复合材料在不同变形温度和不同应变速率条件下的热变形特性进行了研究,利用透射电镜(TEM)和光学显微镜分析了压缩后试样的微观组织.结果表明, 材料的流变应力随变形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应变速率的提高而增大;材料的流变行为主要表现为加工硬化、动态回复和动态再结晶;相应的显微组织特征为:位错网络、混乱的位错团和胞状结构,亚晶及等轴晶.在应变速率和变形温度均较低时,增强体颗粒周围的基体中形成高密度位错区,但随变形温度的升高而减少;在应变速率较高时,增强体颗粒和基体的界面处开裂甚至增强体颗粒本身发生破碎.
关键词:
TiB2/6351复合材料
,
加工硬化
,
动态回复
,
动态再结晶
,
亚晶
杨钢
,
王昌
,
张凌义
,
黄崇湘
,
刘正东
材料热处理学报
研究了奥氏体不锈钢经等通道转角挤压冷变形后在退火过程中的组织变化.具有低层错能的奥氏体不锈钢在退火过程中可以发生多边化过程;亚晶的形成与长大方式有:a)形变带→带内位错胞→亚晶;b)形变带→高密度位错形变带界面→多边化→位错墙→亚晶.亚晶以晶界凸出机制迁移生长以及合并机制生长.再结晶的形核与生长:亚晶的不断长大形成再结晶晶核,晶核以凸出机制迁移长大.凸出机制在微观上是台阶长大机制,合并机制从宏观上看是晶粒转动机制.这两种机制是亚晶长大与再结晶晶核生长的基本机制.
关键词:
等通道转角挤压
,
奥氏体不锈钢
,
回复与再结晶
,
位错
,
亚晶
,
台阶机制
张奇
,
许晓嫦
,
胡楠
,
李良
,
雷勇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利用硬度检测和透射电镜观察研究含θ″析出相的Al-Cu合金在不同加工温度下多向压缩(MAC)变形后的组织。结果表明:温度大于60℃的加工能显著提高合金的加工性能;经60℃和70℃加工获得的亚晶组织稳定;而经100℃加工过程形成的细小亚晶出现合并长大现象。MAC加工15道次获得的组织分布极其不均匀,这种不均匀性与 MAC 变形方式密切相关;当加工道次提高到35次时,细晶组织基本分布均匀。对比分析表明试样经60℃MAC加工35道次后的组织状态最为理想。
关键词:
Al-Cu合金
,
多向压缩变形
,
亚晶
,
剪切带
顾佳卿
,
李鑫
,
许海刚
,
毕洪运
物理测试
通过使用宏观观察、金相分析、断口分析和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等分析手段对高频焊管焊后弯管开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焊缝区域晶粒内部的位错的胞状组织和未完成多边形化的亚晶是导致汽车排气管焊缝区域韧性下降、硬度升高的原因,最后在弯管成型时,焊缝处受到拉应力导致开裂.从焊缝处发现的晶粒内存在的大量的未完成多边形化的亚晶这一现象推断出问题所在,通过改进,消除了弯管成型开裂的情况.
关键词:
铁素体不锈钢
,
亚晶
,
多边形化
,
开裂
娄花芬
,
汪明朴
,
马可定
,
郭明星
,
唐宁
,
刘阳
材料热处理学报
利用金相显微镜、SEM及TEM对铸轧态AZ31镁合金在不同轧制及退火状态下的显微组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铸轧态AZ31合金在420℃进行轧制变形时,合金以动态再结晶为主,且随着轧制变形量的增加.等轴再结晶晶粒尺寸逐渐变小.变形量为40%时.析出相得到破碎,晶界也变得更加清晰,此外,局部区域还出现了等轴再结晶晶粒;当变形量增大到90%时,合金以细小的等轴再结晶晶粒为主,晶粒尺寸约为10μm,且TEM观察可知合金基体内分布有较多细小的析出相,部分粗大再结晶晶粒边界附近还分布有一些由于动态再结晶而形成的细小晶粒.铸轧态AZ31合金在420℃轧制变形90%后再进行不同温度的退火,可知随温度升高再结晶晶粒长大明显,到450℃退火时,晶粒长大到20~30μm,对此退火样进行300℃温轧,基体内出现大量的孪晶和亚晶组织.
关键词:
镁合金
,
铸轧
,
轧制变形
,
孪晶
,
亚晶
徐文臣
,
单德彬
,
李春峰
,
吕炎
航空材料学报
doi:10.3969/j.issn.1005-5053.2005.04.003
为了研究TA15(Ti-6Al-2Zr-1Mo-1V)钛合金的动态热变形行为,采用圆柱试样在Gleeble-1500热模拟机上进行了恒应变速率压缩变形试验(变形温度550~1000℃,变形速率0.01~1 s-1),计算了材料的变形激活能Q并观察了热变形组织.结果表明,材料的流动应力随着变形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应变速率的提高而增大.材料的流变行为表现为加工硬化(550~600℃)、动态再结晶(650~900℃)、动态回复(950~1000℃)三种类型.材料在(α+β)相区的热变形激活能为517kJ/mol,β相区为205kJ/mol.流动应力曲线、变形激活能以及变形组织分析表明,在α+β相区动态再结晶是材料的主要软化机制,而在β相区软化机制则以动态回复为主.随着变形速率的降低,在(α+β)双相区动态再结晶进行得更加充分,而在β相区则动态回复的亚晶趋于长大.
关键词:
热压缩
,
变形激活能
,
加工硬化
,
动态再结晶
,
动态回复
,
亚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