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11)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TSCR试制高强度无取向电工钢

潘振东 , 项利 , 张晨 , 仇圣桃 , 王忠英

钢铁钒钛 doi:10.7513/j.issn.1004-7638.2013.04.015

采用固溶强化、细晶强化和位错强化方法,模拟TSCR流程试开发高强度无取向电工钢,试开发钢的主要合金成分为3% Si、0.83%A1和2.99% Mn.分析热轧、常化、退火后的钢板组织,并针对不同的成品板组织,详尽地分析了相应的力学性能和磁性能.试验电工钢平均晶粒直径为12.37μm时,Rp0.2为530MPa,Rm为618MPa;当退火制度为700℃×4 min,成品组织完全为未再结晶的回复组织时,Rp0.22为853.5 MPa,Rm为895.5 MPa.该成分的电工钢P15/50或P10/400最小时,对应的平均晶粒直径都大于59.67μm;P10/800或P10/1000最小时,对应的平均晶粒直径都处于12.37~59.67 μm尺寸区间.

关键词: 高强度无取向电工钢 , TSCR , 固溶强化 , 细晶强化 , 位错强化 , 力学性能 , 磁性能

轧制及后续热处理对5052铝合金拉伸性能与晶体取向的影响

许晓静 , 蒋凌 , 陆文俊 , 卢予东 , 费震旦 , 成城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采用轧制技术对退火态5052铝合金进行大应变加工,并进行后续200℃/1h、350℃/1 h、500℃/1h的热处理,研究了轧制及热处理对5052铝合金的硬度、拉伸性能和晶体取向的影响.结果表明,轧制可以有效提高5052铝合金的硬度与屈服强度.由于材料在244.8℃时再结晶,350℃/lh和500℃/1 h的后续热处理使5052铝合金的硬度和拉伸性能持续下降.XRD分析得出轧制及后续热处理未能有效调控合金的晶体取向.基于Taylor公式的定量计算说明,轧制变形过程中所引入的位错只是5052铝合金强度提升的因素之一.

关键词: 轧制 , 热处理 , 拉伸性能 , 晶体取向 , 位错强化

铁素体区形变对含铌微合金高强度钢组织及硬度的影响

朱建雷 , 孙新军 , 雍岐龙 , 张家涛

材料热处理学报

采用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研究铁素体区变形对含铌微合金高强度(HSLA)钢组织及显微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最终变形在Ar3附近(840℃)时获得近等轴状铁素体+退化珠光体组织,最终变形在铁素体区(550~650℃)时获得部分拉长的多边形铁素体+弥散分布的退化珠光体组织。此外,铁素体区最终变形析出的NbC与晶界析出的Fe3C析出相更加细小且弥散。与高温下最终变形相比,铁素体区最终变形获得的组织显微硬度增量达30 HV。通过强化机理分析表明,位错强化与析出相Fe3C和NbC的沉淀强化作用是铁素体区变形组织硬度提高的主要原因,退化珠光体和渗碳体的细化对硬度的提高也有一定量的贡献。

关键词: 铁素体区变形 , 铁素体 , 退化珠光体 , 碳化铌 , 析出相强化 , 位错强化

微合金高强度低碳贝氏体钢中不同强化方式的作用

王克鲁 , 鲁世强 , 李鑫 , 郑海忠 , 董显娟

机械工程材料

为了掌握微合金高强度低碳贝氏体钢中不同强化方式的贡献大小,采用正电子湮没技术、透射电子显微镜及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该钢热轧和回火处理后的显微组织、位错密度及第二相粒子的形貌及尺寸,对其屈服强度进行了定量计算,并采用多功能材料试验机对该钢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该钢的位错密度约为2.65 × 1014 m-2,位错强化是该钢主要的强化方式,对屈服强度的贡献值约327 Mpa,占其屈服强度的41.3%;该钢中存在大量细小弥散的球状或近球状的(Ti,Nb)(C,N)第二相粒子,其尺寸多在10 nm以下,析出强化对屈服强度的贡献值约为172 Mpa,占屈服强度的21.7%;固溶强化和间隙原子强化的贡献值分别约为129 Mpa和94 Mpa,分别占屈服强度的16.3%和11.9%;理论计算值与实测值基本吻合.

关键词: 强化 , 低碳贝氏体钢 , 位错强化 , 析出强化

预回复退火2099铝锂合金挤压材的组织和位错强化

吴瑶 , 许晓静 , 张振强 , 张允康 , 邓平安 , 孙良省

稀有金属 doi:10.13373/j.cnki.cjrm.2015.02.013

2099铝锂合金具有低密度、高比强度、高比刚度以及优良的超塑成型性和耐腐蚀性能等优点,因而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及武器装备制造领域.本文采用硬度与电导率测试、X射线衍射(XRD)仪显微分析、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等方法,研究了在固溶处理前进行预回复退火处理对2099铝锂合金挤压材组织和位错强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250 ℃/24 h +300℃/6 h +350 ℃/6 h +400℃/6 h的预回复退火工艺可以有效地细化合金晶粒(合金晶粒平均尺寸由5.004 μm下降到4.775 μm),提高合金的硬度和导电率(硬度由HV171.46提高到HV175.13,导电率由16.24% ICAS提高到16.44% ICAS),降低合金内的晶格应变、位错等晶体缺陷(位错密度由0.8284×1014降低到0.4530×1014 m-2),同时也降低位错对强度的贡献(位错对强度的贡献由49.705 MPa降低到36.754 MPa).2099铝合金晶粒细小,合金中小角度晶界比例较高,其再结晶抗力较高,预回复处理对其具有一定的抑制再结晶和强化作用,但不是很明显.

关键词: 2099铝锂合金 , 预回复退火 , 组织 , 位错强化

形变铜基原位复合材料强化机理的研究进展

毕莉明 , 刘平 , 陈小红 , 刘新宽

材料导报

基于对过去研究工作的总结,综述了国内外关于大变形铜基原位复合材料强化机理的研究进展.重点叙述了位错强化模型和界面障碍强化模型,并展望了此类复合材料强化机理的研究趋势.

关键词: 大变形 , 原位复合材料 , 位错强化 , 界面障碍 , 强化机理

高强度超低碳马氏体钢的强化机理

张慧杰 , 李鸿美 , 项金钟 , 包耀宗

上海金属 doi:10.3969/j.issn.1001-7208.2010.02.010

研究了热轧态超低碳马氏体钢的室温拉伸性能,利用金相显微镜观察了其微观组织,EBSD及X射线衍射仪测量了晶粒尺寸和位错密度,探讨了超低碳马氏体钢高强化的内在机理并对各强化项进行了具体计算.结果表明:试验钢终轧温度为750 ℃时得到最高的强度,计算得到的位错强化增量为530 MPa,晶粒细化增量为275 MPa,固溶强化增量为86 MPa.

关键词: 超低碳马氏体钢 , 强化机理 , 位错强化 , 固溶强化 , 细晶强化

高强度低合金耐磨钢NM400的强韧化机制

刘伟建 , 李晶 , 霍向东

钢铁研究学报

采用控轧控冷工艺生产的高强度低合金耐磨钢NM400,具有高强度、高硬度和较高的韧性,其屈服强度为1170 MPa,抗拉强度为1369 MPa,平均硬度为403HB,伸长率为23%,-20℃冲击功为47J.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NM400的组织为回火马氏体,淬透性良好;透射电镜下观察发现,钢中存在大量纳米尺寸级析出物,能谱分析表明,析出物为Ti,Nb的碳氮化物.分析结果表明,耐磨钢NM400的强化机制主要为位错强化、细晶强化和析出强化;细晶强化是韧性提高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耐磨钢 , 控轧控冷 , 晶粒细化 , 析出强化 , 位错强化

球状颗粒强化复合材料Al-6061/Al2O3的强化作用

王经涛

复合材料学报 doi:10.3321/j.issn:1000-3851.2001.03.013

研究了6061/AlzO3复合材料中球形Al2O3颗粒的强化作用.该强化颗粒的加入大大提高了材料在固溶处理后未时效状态的强度.对组织的观察和位错密度的测量表明,该强化作用与位错强化模型的计算结果一致.强化颗粒的加入还显著提高了材料在各种时效状态的加工硬化率.将Ashby提出的含异质颗粒复合材料的几何必须位错模型与位错强化模型结合,可以很好地解释加工硬化率的提高.

关键词: 金属基复合材料 , 球状强化颗粒 , 位错强化 , 加工硬化

脉冲磁化处理对M42高速钢刀具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马利平 , 梁志强 , 王西彬 , 赵文祥 , 焦黎 , 刘志兵

金属学报 doi:10.11900/0412.1961.2014.00295

对M42高速钢刀具进行脉冲磁化处理,考察脉冲磁场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分析了脉冲磁场改变微观组织以及力学性能作用机理.运用TEM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析了脉冲磁场冲击前后高速钢位错组态、碳化物分布以及微观组织的变化.研究表明,高速钢经脉冲磁化处理后,发生晶格畸变,基体内析出大量弥散碳化物,微观组织变细密,晶粒细化.微观组织的变化导致力学性能发生变化,材料Rockwell硬度与显微硬度均显著提高,Rockwell硬度最大可以增加2.9 HRC.基于位错理论分析了脉冲磁场作用下高速钢的强化机制,磁场作用于位错的力足以克服位错线张力引起的阻力和晶格点阵引起的阻力,从而使位错能以Orowan机制产生增殖、滑移,致使位错密度增加.

关键词: 脉冲磁化处理 , 高速钢 , 组织演变 , 位错强化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末页
  • 共2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