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22)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聚丙烯酰胺对冷轧钢在含Cl-乙酸中的缓蚀性能

白玮 , 余晋苗 , 史英浩 , 苏长伟 , 李桂镇 , 叶艳清 , 杨艳

材料保护

目前,鲜见聚丙烯酰胺(PAM)在含卤素离子有机酸中对钢件缓蚀作用的报道.通过失重法、同步热分析法(STA)和电化学方法研究了不同PAM浓度在含Cl-乙酸中对冷轧钢的缓蚀效果.结果表明:在含Cl-乙酸中,PAM对冷轧钢有较好的缓蚀作用,属混合型缓蚀剂,其缓蚀率随温度的升高和PAM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当缓蚀剂浓度为120 mg/L,温度为50℃时,缓蚀率达81.7%;PAM在冷轧钢表面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属于单分子层吸附.

关键词: 聚丙烯酰胺 , 冷轧钢 , 含Cl-乙酸 , 同步热分析 , 缓蚀作用

常温低浓度乙酸中硫脲对冷轧钢的缓蚀作用

肯生叶 , 白玮 , 李蕾 , 田凯 , 刘晓芳 , 王兴伟

腐蚀与防护

采用极化曲线法及电化学阻抗谱法研究了在30℃、0.05mol/L乙酸(HAc)溶液中硫脲(TU)对冷轧钢的缓蚀作用。结果表明,在常温低浓度乙酸溶液中TU对冷轧钢具有较好的缓蚀效果,且缓蚀率随着TU浓度(5~30mg/L)的升高而增大,但TU浓度高于30mg/L时缓蚀率有下降趋势。极化曲线表明硫脲在乙酸溶液中为混合型缓蚀剂,在5~50mg/L浓度范围内,缓蚀作用存在极值现象。

关键词: 冷轧钢 , 乙酸 , 硫脲 , 缓蚀

氧化剂对钢铁表面氟铁酸盐转化膜的影响

蔡丽丽 , 郭瑞光 , 牛林清 , 马建青 , 唐长斌 , 张建锋

电镀与涂饰

通过中性盐雾试验,研究了过氧化氢、钼酸钠、澳酸钾、碘酸钾和过硫酸铵等氧化剂对Q195冷轧钢表面所形成的氟铁酸盐转化膜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化剂为过硫酸按时,形成的转化膜效果最好,其质量浓度为7 g/L时,转化膜的耐盐雾时间可达到8h.过硫酸按的加入使氟铁酸盐转化膜的形成加快,形成的无定形结构亦使得膜层耐蚀性能更好.

关键词: 冷轧钢 , 氟铁酸盐 , 化学转化膜 , 氧化剂 , 耐蚀性

冷轧钢表面硅锆复合膜的制备及其耐腐蚀性能

杨玉昌 , 王锋 , 胡剑青 , 涂伟萍

材料保护

纯硅烷膜耐腐蚀性能不理想,经掺杂改性处理后可得到改善.以硝酸锆掺杂1,2-双(三甲氧基硅基)乙烷(BTMSE),在冷轧钢基体表面制备了无机/有机复合硅烷膜.采用电化学技术及硫酸铜点滴试验对比考察了复合硅烷膜与纯硅烷膜的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相比于纯硅烷膜,锆盐掺杂硅烷复合膜的腐蚀电位、极化电阻明显增大,腐蚀电流密度明显降低,耐腐蚀性能提高;硝酸锆在金属表面形成了含有ZrO2的夹杂化合物层,起到物理阻隔作用,进而提高了硅烷膜的耐腐蚀性能.

关键词: 复合膜 , 锆盐掺杂硅烷 , 冷轧钢 , 电化学技术 , 硫酸铜点滴试验 , 耐腐蚀性

冷轧钢板表面氟锆酸盐-硅烷复合转化膜的制备与性能

王双红 , 赵时璐 , 杨舒宇 , 孙斌 , 单凤君

电镀与涂饰

采用有机硅烷协同氟锆酸盐复合制备出硅烷处理液,在冷轧钢板表面形成复合转化膜.通过硫酸铜点滴试验确定了较佳的配方组成为H2ZrF6 0.5 g/L、γ-APS 5 g/L、ZnSO4·7H2O0.5 g/L、GPS 10g/L、OP- 100.1 g/L,浸泡时间5 min.测试了所制硅烷转化膜的附着力和耐中性盐雾性能,并与德国某公司的硅烷处理液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该转化膜与环氧漆和聚氨酯漆有良好的结合力(附着力达到0级),涂层体系可通过504 h中性盐雾试验,表现出与对比产品相当的性能,具有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关键词: 冷轧钢 , 氟锆酸 , 硅烷 , 转化膜 , 耐蚀性 , 附着力

化学镀镍-铼-磷镀层的耐蚀与抗氧化性能

许乔瑜 , 谢江芳

电镀与涂饰

为了提高Ni-P镀层的耐腐蚀和抗氧化性能,在化学镀镍液中加入铼元素.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能谱等手段,对Q235钢上制备的Ni-P和Ni-Re-P化学镀层的表面形貌、组织结构和成分进行了分析.通过电化学测试技术(包括极化曲线及电化学阻抗谱)和等温增重法分别研究了添加Re前后化学镀镍层的耐蚀性及抗氧化行为.结果表明,与Ni-P镀层相比,Ni-Re-P镀层的极化电阻增大,腐蚀电流密度减小,氧化增重明显降低,其耐蚀性和抗氧化性能得到了提高.

关键词: 冷轧钢 , 镍-铼-磷合金镀层 , 化学镀 , 耐蚀性 , 抗氧化

冷轧钢表面氨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膜的制备及其耐蚀性能研究

牛运峰 , 鲁道荣 , 燕逸飞

表面技术 doi:10.3969/j.issn.1001-3660.2011.03.022

采用正交实验法设计多种氨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的水解工艺条件,在冷轧钢表面制备硅烷膜,通过对比每种条件所得硅烷膜样品在3.50%NaCl溶液中的塔菲尔极化曲线,获得了最佳水解工艺,并用稳态极化曲线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该工艺制备的硅烷膜对冷轧钢耐蚀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硅烷、乙醇、去离子水的体积比2:10:88,水解温度40.0℃,溶液pH=13.0为最佳水解工艺条件;在该条件下形成的硅烷膜可大幅度提高冷轧钢在3.50%NaCl溶液中的耐蚀性能.

关键词: 氨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 , 硅烷膜 , 冷轧钢 , 耐蚀性能 , 水解工艺

稀土离子和香兰素在H2SO4溶液中对冷轧钢的缓蚀协同效应

李向红 , 邓书端 , 付惠 , 木冠南

腐蚀与防护

用失重法研究了四种稀土离子(La3+,Ce3+,Ce4+,Nd3+)和香兰素(4-羟基-3-甲氧基-苯甲醛)在1.0 mol/LH2SO4介质中对冷轧钢的缓蚀协同效应.结果表明,香兰素对冷轧钢有中等程度的缓蚀作用,缓蚀率随其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四种稀土离子对冷轧钢的缓蚀作用均较差,最大缓蚀率仅为20%左右.香兰素和稀土Ce4+复配后对冷轧钢产生了明显的缓蚀协同效应,最大缓蚀率可达95%左右;而与La3+,Ce3+和Nd3+复配后均无缓蚀协同效应.

关键词: 硫酸 , 冷轧钢 , 香兰素 , 稀土 , 缓蚀协同效应

乙酸20%最大腐蚀浓度下苯并三氮唑对冷轧钢的作用与机理

白玮 , 余晋苗 , 杨艳 , 马贵鹏 , 王洪明 , 孟艳林

腐蚀与防护

采用失重法、极化曲线法、电化学阻抗谱、电导法和表面张力法研究了苯并三氮唑(BTA)对冷轧钢在最大腐蚀浓度20%乙酸(HAc)溶液中的作用及机理.结果表明,BTA在此环境中具有表面活性,是一种阳极为主混合型缓蚀剂,缓蚀率随着BTA浓度升高而增大,400 mg/L时达到最大,之后具有下降趋势.最大缓蚀率出现在BTA的临界胶束浓度附近,形成胶束之前以单分子化学吸附为主,是自发、放热、熵减小的过程,形成胶束后,继续加大BTA浓度,剩余BTA阳离子与反粒子Ac形成胶束聚集体.BTA与HAc产生竞争吸附,温度升高,有利于BTA化学吸附过程.

关键词: 冷轧钢 , 乙酸 , 苯并三氮唑 , 缓蚀 , 胶束 , 竞争吸附

土霉素在含氯离子的醋酸介质中对冷轧钢的缓蚀作用

余晋苗 , 杨艳 , 史英浩 , 白玮 , 叶艳青 , 李秋云 , 钟家彩

腐蚀与防护

采用失重法、电导率测试、电化学方法研究了过期药土霉素在含氯离子的20%醋酸溶液中对冷轧钢的缓蚀作用。结果表明,土霉素在含氯离子的20%醋酸溶液中对冷轧钢有较好的缓蚀效果,且缓蚀率随着缓蚀剂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当土霉素质量浓度为7.0 g·L-1时,缓蚀率达到88.6%,该缓蚀剂是一种混合型缓蚀剂;且在冷轧钢表面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其吸附是物理和化学吸附过程。

关键词: 醋酸 , 冷轧钢 , 土霉素 , 氯离子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下一页
  • 末页
  • 共3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