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4)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1470 MPa级双相钢的性能特征与强韧化机制

赵征志 , 佟婷婷 , 赵爱民 , 苏岚 , 张岩

材料研究学报

对0.16C-1.38Si-3.2Mn双相钢进行轧制和退火处理,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等手段表征试验钢的微观组织和断口形貌,分析试验钢经退火后钢板的力学性能和加工硬化行为,重点研究了试验钢晶粒细化的强韧化机制.结果表明:试验钢在800℃退火后的显微组织主要由8.8%铁素体和91.2%回火马氏体构成.退火后的钢板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屈服强度为873 MPa,表现为连续屈服特征,抗拉强度为1483MPa,总伸长率为11%,屈强比为0.58;试验钢的Mn含量、退火前的初始组织、冷轧大变形以及退火过程中关键工艺参数等都有利于试验钢退火板的晶粒细化,铁素体尺寸为1-2μm,马氏体板条束的有效晶粒尺寸为0.2-1.5μm.细小的晶粒有利于阻碍位错的运动和增加裂纹扩展的阻力,从而提高了钢板的强度和塑韧性.

关键词: 金属材料 , 超高强双相钢 , 细晶 , 强韧化机制 , 加工硬化行为

高锰TRIP钢的形变诱导马氏体相变及加工硬化行为

张维娜 , 刘振宇 , 王国栋

金属学报 doi:10.3724/SP.J.1037.2010.00304

对2种不同成分的高锰TRIP钢(15Mn-4Si-2Al和20Mn-4Si-2Al)热轧后进行热处理实验.结果表明,增加固溶处理的保温时间,可以获得不同的显微组织并提高高锰TRIP钢的强塑积.分析了不同的热处理条件下,2种高Mn钢在拉伸变形过程中加工硬化速率随真应变的变化关系.利用TEM技术研究了高锰TRIP钢中马氏体相变的特点,确定相变途径为γ→ε→α'和γ→α',鉴别出ε-M和α'-M 2种马氏体的组织及形貌特点,确定γ与α'马氏体之间存在K-S取向关系;γ和ε马氏体之间存在S-N(Shoji-Nishiyama)取向关系;ε马氏体与α'马氏体之间存在Burgers取向关系.

关键词: 高Mu钢 , TRIP效应 , 奥氏体 , 马氏体相变 , 加工硬化行为

铁素体/贝氏体(F/B)双相钢组织调控及其抗变形行为分析

聂文金 , 尚成嘉 , 关海龙 , 张晓兵 , 陈少慧

金属学报 doi:10.3724/SP.J.1037.2011.00634

本文针对低C,高Mn和高Nb化学成分,采用轧后弛豫控制相变的组织调控技术得到5种不同铁素体/贝氏体(F/B)体积含量的双相组织钢.用改进的C-J分析方法分析了软相(铁素体)含量,研究了晶粒尺寸对加工硬化性能的影响,以及以铁素体和贝氏体为主的软硬相混合组织的塑性变形协调关系.并用电子背散射(EBSD)技术验证了双相组织在均匀塑性变形阶段的协调变形行为.结果表明,软硬相的合理比例有利于提高加工硬化程度(高Rt1.5/Rt0.5),降低屈强比,同时能保证较高的均匀变形能力,铁素体与贝氏体之间的协调变形是提高双相组织钢应力比和均匀伸长率的主要机制.

关键词: 铁素体/贝氏体双相钢 , 加工硬化行为 , 屈强比 , 均匀延伸 , 改进C-J分析方法

1300 MPa级0.14C-2.72Mn-1.3Si钢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及加工硬化行为

赵征志 , 佟婷婷 , 赵爱民 , 何青 , 董瑞 , 赵复庆

金属学报 doi:10.11900/0412.1961.2014.00113

在连续退火试验机上,对一种Mn含量介于中锰和低锰含量之间的C-Si-Mn系(0.14C-2.72Mn-1.3Si,质量分数,%)超高强钢进行处理,获得了具有铁素体、淬火马氏体、回火马氏体以及一定量残余奥氏体的多相组织.利用膨胀仪,SEM,TEM,EBSD和XRD等对实验钢在不同热处理工艺下的微观组织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800℃退火实验钢获得最佳综合力学性能,屈服强度为672 MPa,抗拉强度为1333 MPa,总伸长率为13%.这主要是800℃退火钢精细的组织、合适的相比例以及一定量残余奥氏体共同作用的结果.对实验钢加工硬化行为进行了深入分析,讨论了实验钢瞬时加工硬化指数n的变化,采用修正的C-J方法对实验钢多阶段加工硬化行为进行了分析,探讨了马氏体结构参数√fMldM(fM为马氏体体积分数,dM为马氏体等效直径)和铁素体体积分数等对加工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钢颈缩前随真应变增加n快速增加后减小,但不同温度退火实验钢n减小趋势不同;由于不同温度退火实验钢马氏体体积分数不同,经修正后的C-J法分析得到了2阶段和3阶段的加工硬化行为;铁素体体积分数对马氏体与铁素体共同塑性变形的应变范围△ε有显著影响,低温时共同变形范围小,高温时范围逐渐增大,过高温度时可能又减小.综上,实验钢高的初始加工硬化率源于各相的配比、形貌和分布等,是各组织协调配合和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有利于提高实验钢的强度和塑韧性.

关键词: 多相组织 , 残余奥氏体 , 加工硬化行为 , 均匀延伸 , 修正C-J分析方法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