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14)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水溶液重金属离子在蛭石上的动态吸附行为与化学势变

冀泽华 , 吴晓芙 , 李芸 , 冯冲凌

环境化学 doi:10.7524/j.issn.0254-6108.2015.11.2015032309

测试了蛭石-水溶液体系中pb2+、Cd2+、Zn2+离子的等温动态吸附曲线.实验结果表明蛭石具有较强的去除水溶液中pb2+、Cd2+、Zn2+离子的能力.基于等温条件下物理化学反应组分的标准化学势为常数的原理,建立了反应体系的动态化学势变方程,为分析离子吸附机理和发展离子吸附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用方法.测试离子化学势的动态变化证明离子吸附反应遵循电化学势作用定律.

关键词: 动态吸附 , 化学势变 , pb2+ , Cd2+ , Zn2+ , 蛭石 , 重金属离子

影响活性炭纤维动态吸附氙性能的因素

陈占营 , 王旭辉 , 王亚龙 , 张海涛

新型炭材料 doi:10.3969/j.issn.1007-8827.2005.04.015

应用正交设计方法研究了活性炭纤维动态吸附氙的性能.主要考察了吸附温度、原料气浓度和原料气流量及空白未知因素对活性炭纤维动态吸附氙平衡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温度、原料气浓度以及原料气流量为影响平衡吸附量的最重要的因素.其中,吸附温度对平衡吸附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原料气的浓度和原料气的流量.

关键词: 正交试验 , 动态吸附 , 活性炭纤维 ,

丁二酸酐改性玉米芯对钯(Ⅱ)的动态吸附性能研究

杨雪静 , 刘谋盛 , 杨亚玲 , 徐兴志

稀有金属 doi:10.3969/j.issn.0258-7076.2010.04.025

利用丁二酸酐对经微波预处理的玉米芯进行改性,制备了一种新型的水处理剂.研究了改性玉米芯(MC)对模拟废水中钯(Ⅱ)的动态吸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流速越大,初始浓度越高,吸附剂用量越少,可使吸附床的床层穿透加快,穿透时间缩短.通过Thomas模型预测,当钯(Ⅱ)的初始浓度不变,饱和吸附量随流速的增加而减少,吸附速率常数则随之增加.以0.1 mol·L-1 HCl作为解吸液,4次循环使用后的MC仍具有较好的吸附能力(90%)和回收能力(80%).

关键词: 玉米芯 , 丁二酸酐 , 钯(Ⅱ) , 动态吸附

氨基硫脲改性硅胶对Pd2+的动态吸附性能

杨明珠 , 李耀威 , 王刚 , 刘健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采用异相合成法,以硅胶为基质、氨基硫脲为功能试剂,通过硅烷偶联剂连接制备出一种新型吸附材料.利用FT-IR、BET、TG与XRD等分析技术对材料的性质进行表征,并进一步研究其对Pd2+的动态吸附性能.结果表明:与未改性的硅胶相比,经氨基硫脲改性后的硅胶对pd2+的吸附性能得到大幅度提升;Thomas模型能够准确地反映吸附过程特征,其相关性系数均大于0.930.在给定的实验条件下,其动态最大吸附容量为0.121mmol/g,最大回收率为55.91%;提高溶液初始浓度和吸附柱高度,或者降低流速,可提高材料的饱和吸附容量;材料经过5次循环使用后,吸附能力基本保持不变,可重复利用.

关键词: 硅胶 , 氨基硫脲 , Pd2+ , 动态吸附

膨胀石墨对油田含油废水的动态吸附

陈志刚 , 刘成宝 , 张勇 , 邱涛 , 刘曦

机械工程材料 doi:10.3969/j.issn.1000-3738.2006.05.025

以膨胀石墨为吸附剂自制过滤柱作为吸附装置,使用分光光度计制作标准曲线并对水中含油量进行测定,对膨胀石墨吸油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使用初始阶段吸附量较低,但随后升高且稳定,当使用次数增加到动态吸附饱和后水中残油量才开始上升;膨胀石墨的吸附量随膨胀石墨致密度的增加而增加;随水流速度的增加而减小.

关键词: 膨胀石墨 , 分光光度计 , 动态吸附 , 致密度

聚酰亚胺渗透汽化膜的研究(Ⅲ)水蒸气小分子在PI膜中的传质行为

陈剑 , 李继定 , 曾楚怡 , 王鼎 , 赵之平 , 陈翠仙

膜科学与技术 doi:10.3969/j.issn.1007-8924.2006.05.002

以2种二酐、2种二胺为单体,制备了4种不同结构的聚酰亚胺(PI)均质膜;用建立的动态吸附/脱附实验装置测定水蒸气在PI膜中的吸附/脱附行为;考察了不同结构的PI膜对水蒸气吸附/脱附的影响;计算了反常扩散指数;研究了温度对水蒸气在聚酰亚胺膜(PI)中扩散系数的影响.分析了扩散系数与温度和聚合物重复单元的摩尔自由体积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水蒸气小分子在PI膜中的扩散系数随着温度增加而增加,随着聚合物重复单元摩尔自由体积的增加,扩散系数也呈上升的趋势.

关键词: 聚酰亚胺膜 , 动态吸附 , 扩散系数 , 水蒸气

膜动态吸附传递过程的理论分析与研究

苏铭 , 闵敬春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针对气体透过薄膜的传质过程,基于动态吸附、扩散传递的概念,根据Langmuir界面动态吸附理论,研究了存在定向传递时表面吸附量与平衡吸附量的差异,从而将膜相传质分为吸附、内部扩散和脱附三个动态过程.讨论了界面吸附、脱附与扩散对传质阻力的不同影响,建立了薄膜传质的串联阻力模型.

关键词: 动态吸附 , 吸附速度 , 吸附阻力 , 扩散阻力

聚酰亚胺渗透汽化膜的研究(Ⅰ)膜的制备和结构对动态吸附特性的影响

胡纲 , 陈翠仙 , 李继定 , 赵欣

膜科学与技术 doi:10.3969/j.issn.1007-8924.2003.05.002

以2种二酐,3种二胺为单体,两步法制备了6种不同结构的聚酰亚胺均质膜.通过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证实了其重复单元的分子结构,测定了这几种膜的物理性质和对水蒸气的动态吸附性能,并计算出其反常扩散指数dw.实验表明,随着聚合物二胺单元分子结构的变化,按MDA、ODA、PDA的顺序,密度逐渐变大,链间距逐渐减小,链堆砌变得紧密,水蒸气在膜中的吸附和扩散也变慢,并出现从正常扩散到反常扩散的过渡现象.

关键词: 聚酰亚胺 , 均质膜 , 膜结构 , 动态吸附 , 反常扩散

锰氧化物/石英砂(MOCS)对铜和铅离子的动态吸附

邹卫华 , 韩润平 , 陈宗璋 , 石杰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6.03.015

研究了锰氧化物/石英砂(MOCS)吸附剂对Cu2+和Pb2+的动态吸附及动态竞争吸附性能.结果表明,溶液流速、Cu2+和Pb2+初始浓度等因素对动态吸附有很大的影响.单一体系中Cu2+和Pb2+的动态吸附均符合Thomas吸附动力学模型,根据Thomas吸附动力学模型,计算出溶液流速由3.33 mL/min增大到7.69 mL/min,Cu2+和pb2+的饱和吸附量qo分别从17.0、19.0μmol/g减小到11.3、16.0μmol/g,吸附速率常数kTo值增大.饱和吸附量随初始浓度的增大而增大,穿透时间随初始浓度的增大而减小.MOCS的循环吸附实验表明,MOCS解吸再生后,吸附效率无明显下降.Cu2+和Pb2+的混合体系中穿透吸附量和饱和吸附量均小于单一体系,但MOCS对Cu2+和Pb2+总饱和吸附量稍有增加.MOCS对pb2+的吸附能力强于Cu2+.硝酸能有效地洗脱MOCS表面吸附的Cu2+和pb2+,再生速度快,洗脱液流速和浓度对洗脱速率有一定影响.

关键词: 锰氧化物/石英砂(MOCS) , 铜离子 , 铅离子 , 动态吸附

乙二胺硅胶材料对铜和锌离子的动态吸附

范忠雷 , 查会平 , 栗帅 , 乔欢欢

应用化学 doi:10.3724/SP.J.1095.2013.20027

合成了胺基含量为1.35 mmol/g的乙二胺硅胶材料(EDA/SiO2),研究了EDA/SiO2对Cu2+和Zn2+的动态吸附及动态竞争吸附.结果表明,铜溶液流量和初始浓度对材料动态吸附性能有显著影响,随着溶液初始浓度的增大、流速的加快,穿透时间明显缩短.动态吸附实验结果符合Thomas模型,计算结果显示,铜溶液初始浓度由1.99 mmol/L增大至10.00 mmol/L时,模型平衡吸附容量q0从0.272 mmol/g增大至0.476 mmol/g,影响显著;流量对q0影响不显著.溶液流量和初始浓度对吸附速率常数kTh均有影响,随溶液流量增大、初始浓度的降低,速率常数值增大.在单一体系中,EDA/SiO2对Cu2+和Zn2+的工作吸附量分别为0.340和0.127 mmol/g,混合体系的吸附量均小于单一体系中的吸附量,并且对Zn2+的吸附量下降显著,表明EDA/SiO2对Cu2+的吸附能力强于Zn2+.6次循环实验表明,盐酸和氨水可对EDA/SiO2材料实现再生,再生后材料对铜的吸附容量和穿透时间的下降幅度不大,可重复使用.

关键词: 乙二胺硅胶材料 , Cu2+ , Zn2+ , 动态吸附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末页
  • 共2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