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伟东
,
闫淑芳
,
刘向东
,
范秀娟
,
王志刚
,
徐志高
稀有金属
doi:10.13373/j.cnki.cjrm.2014.01.011
采用原位氧化的方法,通过氢化锆直接与02反应在表面生成氧化膜作为氢渗透阻挡层.分析了氧化工艺参数对氧化膜生长速度的影响,并对氧化膜的物相组成、截面形貌和阻氢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氧化膜生长速度的主要因素,氢化锆在450℃以下的温度范围内氧化,氧化膜生长速度很小,氧气分压对氧化膜生长速度无明显影响;在450℃以上,氧化膜生长速度随着氧气分压的增大和氧化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氧化膜的质量增重与氧化时间的关系曲线符合抛物线生长规律.氧化膜为双相复合结构,由单斜相M-Zr02和四方相T-Zr02组成.氢化锆原位氧化后经650℃真空脱氢50 h后样品失氢量低于0.2%.
关键词:
氢化锆
,
原位氧化
,
氢渗透阻挡层
,
氧化膜
臧华勋
,
李钧
,
肖学山
,
赵钧良
,
江来珠
钢铁
采用高温XRD技术研究了超级双相不锈钢00Cr25Ni7Mo3.5N表面原位氧化行为.对该钢种在空气条件下进行连续加热,选取一些温度点进行测试,研究了其表面氧化物的生长规律,并分析了第二相的析出行为.结果表明,600℃以下表面组织均为α、γ两相结构.800℃时α相开始被氧化成α-Fe2O3,900℃时α相被氧化成α-Fe2O3和Fe3O4,继续加热至1000℃时α相全部氧化消失.即使温度升高到1 100℃,γ相也没有被氧化.而在空气条件下,不同温度水淬样品内部的室温组织始终保持α、γ两相结构,并且随温度增加,α相比例逐渐增加.此外,加热过程中还发现表面与内部的σ相几乎同步产生和消失.
关键词:
双相不锈钢
,
原位氧化
,
α-Fe2O3
,
σ相
芦玉峰
,
赵新兵
,
倪华良
,
陈海燕
材料研究学报
doi:10.3321/j.issn:1005-3093.2003.05.004
研究了快速凝固/热压Al掺杂FeSi2基合金中的微观组织特征以及原位生成氧化物颗粒对热电材料电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对快速凝固粉末氧化处理时间的延长,p型掺杂的β-FeSi2半导体会先转变成n-型,然后又转变成p-型半导体,并存在"热伏极性反转"现象.氧化处理降低β-FeSi2基热电材料的电学性能,未经氧化处理的FeAl0.1Si2材料在测量温度范围内的功率因子最大,在500℃达到465μW.m-1.K-1.
关键词:
无机非金属材料
,
热电材料
,
快速凝固/热压
,
原位氧化
,
FeSi2
,
热电势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