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15)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钢/铝异种金属双熔池TIG熔钎焊接头的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

陈树海 , 马柯 , 黄继华 , 夏军 , 张华 , 赵兴科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采用电弧加热镀锌钢板,通过热传导使铝合金熔化,形成两个互不接触的熔池,实现钢/铝异种金属搭接熔钎焊;利用扫描电镜(SEM)与能谱(EDS)对连接界面的微观组织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表明:在连接界面形成两种金属间化合物,一种为接近铝合金母材呈针状或絮状的FeAl3,另一种为接近钢呈舌状或条状的Fe2Al5;反应层FeAl3的厚度在连接界面上的分布大致均匀;而反应层Fe2Al5的厚度从焊缝中心向两侧逐渐变薄;随着焊接线能量的升高,接头的承载能力呈先增大而后减小的趋势,最高承载能力可达177.2 N/mm,为铝合金母材强度的84%.

关键词: TIG熔钎焊 , 钢/铝异种金属 , 金属间化合物 , 原子扩散

Zn粉和Al粉固相扩散形成共晶类组织的研究

韩彬 , 李世春 , 胡秀莲

航空材料学报 doi:10.3969/j.issn.1005-5053.2001.02.008

在冷压制、热压制等不同工艺条件下制备出块状的Zn-5Al试样,得到了更细密的两相相间排列的准共晶组织.用OM,SEM,TEM和X射线衍射并结合能谱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准共晶合金试样在各种实验条件和变形过程中的变化及其有关的界面作用.研究发现,原子沿晶界(相界)和自由表面的扩散过程在准共晶组织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

关键词: Zn-5Al , 粉末冶金 , 共晶共析组织 , 相界面 , 原子扩散

Ta原子在TaN(001)表面上绕岛迁移的第一原理计算

刘学杰 , 叶勇 , 赵艳飞 , 马琴芳

表面技术 doi:10.3969/j.issn.1001-3660.2011.02.019

纳米薄膜的各方面性能和薄膜自身的微观结构是密切相关的,研究原子的迁移行为可以充分了解纳米材料的形成机理以及基本结构.笔者运用第一性原理VASP软件包对粒子的迁移行为进行模拟计算,内容包括模型的建立、原子吸附能的计算以及NEB方法计算迁移激活能.计算结果表明:Ta原子在2Ta2N岛附近的P3和P5位置为两个最稳定吸附,分别为11.41 eV和8.85 eV.Ta原子绕岛激活能的势垒较大(3.45eV),说明Ta原子的绕岛迁移很困难.

关键词: 原子扩散 , 第一原理 , VASP软件 , NEB

Fe/Si薄膜中硅化物的形成和氧化

张晋敏 , 谢泉 , 梁艳 , 曾武贤

材料研究学报 doi:10.3321/j.issn:1005-3093.2008.03.014

用磁控溅射方法制备Fe/Si薄膜,采用卢瑟福背散射(RBS)技术研究了退火过程中的相变过程和氧化.结果表明:未退火的Fe/Si薄膜界面清晰,873K退火后,界面附近Fe、si原子开始相互扩散,973K退火后富金属相Fe1+xSi形成,而1073K退火后形成中间相FeSi,当温度增加至1273K后所有硅化物完全转变为富硅相FeSi2,即随退火温度的升高,Fe、Si原子间扩散增强,从而形成不同化学计量比的Fe-Si化合物,且薄膜中易迁移原子种类由Fe变为Si.同时,质子束RBS和XRD测量结果显示,在未退火及低温退火的样品中,薄膜有氧化现象,随退火温度增加,由于高温下金属氧化物被还原并逐渐挥发,样品中氧的含量逐渐减少最后完全消失.

关键词: 无机非金属材料 , 半导体材料 , 原子扩散 , 卢瑟福背散射 , Fe-Si化合物

SiC/Fe-Cr合金界面反应的研究

汤文明 , 郑治祥 , 丁厚福 , 金志浩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321/j.issn:1000-324X.2001.05.023

使用XRD、EMPA和SEM等对900~1150℃高温处理后的SiC/Fe-20Cr合金界面反应区的显微结构和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界面反应区分为SiC反应区和金属反应区两部分:SiC反应区由组成为Fe3Si、Cr3Si和Cr7C3的白亮基体和其间随机分布的细小石墨颗粒构成;金属反应区则是一个由(Cr,Fe)7C3构成的均匀组织.SiC/Fe-20Cr合金界面反应为扩散控制,反应动力学方程为K=1.9×10-4exp(--235×103)m2s-1.金属反应区介于SiC反应区和合金之间,阻挡合金中的Fe原子通过它向SiC反应区中扩散,抑制界面反应,这种作用随合金中Cr含量的增加而加强.

关键词: 界面反应 , 反应区 , 反应动力学 , 原子扩散

用离子辐照模拟研究反应堆结构材料中金属/金属界面原子扩散行为

魏孔芳 , 王志光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3969/j.issn.1007-4627.2006.02.030

介绍了利用载能离子辐照模拟研究反应堆结构材料中金属/金属界面原子扩散行为的实验进展, 特别是辐照参数(如辐照剂量、辐照温度、核能损、电子能损以及膜结构等)对界面原子扩散行为的影响, 并对可能的机理进行了简要的评述.

关键词: 辐照剂量 , 辐照温度 , 电子能损 , 核能损 , 金属/金属界面 , 原子扩散

Ag/Cu钎焊复合带材轧制和退火研究

韩吉庆 , 周龙海 , 赵涛 , 余建军 , 马小龙

贵金属

利用Ag-28Cu合金钎焊复合制备Ag/Cu复合材料,经轧制加工成复合带材。悁究轧制变形和扩散退火对复合界面形貌、界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以及界面元素扩散特征。结果表明,随着轧制变形量增加,Cu、Ag-28Cu 和 Ag 发生协调变形,复合界面由波浪形,转变成锯齿状,最后 Cu层整体向Ag层倾斜。随着加工率增加,Cu层硬度逐渐降低,Ag-28Cu层硬度显著升高,Ag层硬度不变。随着退火温度增加,界面组织逐渐长大粗化,复合层宽度增加。界面原子扩散行为主要是Cu原子向Ag中发生扩散,退火温度增加时,Ag-28Cu层中Cu原子向Ag侧逐渐减少,Ag层中的Cu原子含量增加,Cu和Ag层硬度没有发生变化,而Ag-28Cu层硬度逐渐降低。

关键词: 金属材料 , Ag/Cu复合 , 钎焊 , 轧制 , 退火 , 原子扩散

纳米复合磁体的界面结构、交换耦合和反磁化的研究进展

李柱柏 , 张雪峰 , 李永峰 , 刘艳丽 , 赵倩

功能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9731.2016.02.006

纳米复合磁体的磁能积能得到大幅度提高,前提是晶粒之间存在良好的交换耦合作用,而交换耦合作用与软、硬磁相之间的界面密切相关.对Nd2Fe14B、Sm-Co、FePt基纳米复合磁体界面交换耦合和反磁化的研究展开论述.在不同的条件下,界面结构的匹配性、界面原子扩散、晶间的非晶相、界面非磁性层、界面晶格弛豫等可能有利于改善界面的结构、增强交换耦合作用,进而对反磁化过程产生影响.反磁化的不可逆过程主要发生在硬磁相内,但与软、硬磁相界面特性密切相关.不可逆反磁化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磁体的矫顽力,它可通过改善界面结构进行调控.本文旨在对纳米复合磁体界面的作用深入理解并期望能对磁体磁性能的优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 纳米复合磁体 , 界面结构 , 交换耦合 , 原子扩散 , 反磁化

镀Ni层对钛/钢钎焊接头原子扩散行为的影响机制

张鹏贤 , 马驰原 , 于海宇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针对钛/钢钎焊接头金属间化合物引起的焊缝组织性能恶化问题,通过对比试验,研究了母材匹配面镀Ni层对接头原子扩散行为、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Ni层对Fe、Ti等元素扩散的阻碍作用程度上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性与Ni层在接头区域中的介入位置相关.Ni层阻碍作用改变了Fe、Ti等元素在接头各区域的原子浓度分布,减缓了原子之间的冶金反应程度,降低了脆性金属间化合物的生成量.Ni层的介入可使接头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得到有效改善.

关键词: 镀Ni层 , 原子扩散 , 剪切强度 , 金属间化合物

铝(铝合金)与不锈钢的过渡层钎焊工艺及机理分析

吕学勤 , 石忠贤 , 杨尚磊 , 吴毅雄

机械工程材料 doi:10.3969/j.issn.1000-3738.2004.01.008

研究了铝(铝合金)与不锈钢的镍/铜过渡层钎焊的工艺方法以及焊缝的组织与力学性能,并对各连接界面进行了机理分析.对焊缝的XRD、SEM和TEM等分析发现焊缝与母材之间没有生成铝与铁脆性的金属间化合物.结果表明,镍/铜电刷镀层能有效地阻挡铝、铁等原子扩散,焊缝与镀铜界面上虽然生成了少量的AlCu3,但没有降低焊缝的抗剪强度.

关键词: 过渡层钎焊 , 金属间化合物 , 原子扩散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末页
  • 共2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