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卫科
,
孙洪巍
材料导报
利用氧化反应结合工艺,从物相组成、氧化行为、致密化、力学性能和显微结构几个方面研究了将稀土氧化物(Y2O3、La2O3和CeO2)添加到SiC和Al2O3混合物中对SiC陶瓷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氧化物的添加有利于氧化反应结合SiC陶瓷中莫来石相生成,使莫来石化温度下降了大约100℃;同时,稀土氧化物的添加不仅降低了反应结合SiC陶瓷的气孔率,还使其力学性能明显得到提高;在1300℃、保温2h烧结,4.5%-CeO2(质量分数)掺杂样品的气孔率下降到5%,抗弯强度达到150MPa.
关键词:
碳化硅陶瓷
,
稀土氧化物
,
氧化
,
反应结合
,
莫来石化
夏忠锋
,
王周福
,
熊鑫
材料工程
doi:10.3969/j.issn.1001-4381.2010.z2.119
以板状刚玉为主原料,热固性树脂为结合剂,研究了铝粉的添加量,以及复合加入硅粉及碳化硅粉对刚玉基耐火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对在空气气氛下以不同温度处理后的试样常温物理性能及高温强度进行检测,并用XRD和SEM对其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铝粉氧化生成高活性的Al2O3,可以促进烧结;此外,铝粉还可以与碳及氮气反应生成Al4C3和AlN晶须,对制品起到增强增韧的作用,但铝粉的加入量控制在8%较好;复合加入硅粉及碳化硅时,高温处理后氧化生成的Al2O3与SiO2原位反应生成莫来石相,有利于改善材料高温性能.
关键词:
金属铝粉
,
反应结合
,
刚玉耐火材料
,
AlN晶须
丁书强
,
曾宇平
,
江东亮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321/j.issn:1000-324X.2006.06.019
以碳化硅(SiC)和氧化铝(Al2O3)为起始原料、石墨为造孔剂,通过原位反应结合工艺制备SiC多孔陶瓷.XRD分析表明多孔陶瓷的主相是SiC,结合相是莫来石与方石英;SEM观察到多孔陶瓷具有相互连通的开孔结构.坯体在烧结前后具有很小的尺寸变化,线收缩率约在±1.5%内.多孔陶瓷的开口孔隙率随烧结温度和成型压力的增大而减小,随石墨加入量的增加而增大;而体密度具有相反的变化趋势.随着石墨粒径的增大,多孔陶瓷的孔径分布呈现双峰分布.抗弯强度随烧结温度和成型压力的增大而增大,随石墨加入量的增大而减小.于1450℃保温4h烧成的样品在0~800℃的平均热膨胀系数为6.4×10-6/K.多孔陶瓷还表现出良好的透气性、抗高温氧化和耐酸腐蚀性,但耐碱腐蚀性相对较差.
关键词:
碳化硅多孔陶瓷
,
反应结合
,
孔隙率
,
强度
夏咏锋
,
曾宇平
,
江东亮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321/j.issn:1000-324X.2008.04.014
以氮化硅(Si3N4)和氧化铝(Al2O3)为起始原料,利用原位反应结合技术制备Si3N4多孔陶瓷.研究烧结温度和保温时间对Si3N4多孔陶瓷的微观结构、力学性能以及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烧结温度在1350°C以下,保温时间4h时,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保温时间的延长,样品的强度和介电常数增大;但条件超出这个范围,结果刚好相反;物相分析表明多孔陶瓷主要由Si3N4和Al2O3以及Si3N4氧化牛成的SiO2(方石英)组成.所制备的多孔Si3N4陶瓷的气孔率范围为25.34%~048.86%,抗弯强度为34.77~127.85MPa,介电常数为3.0~4.6,介电损耗约为0.002.
关键词:
Si3N4多孔陶瓷
,
介电性能
,
反应结合
,
气孔率
朱玉梅
,
吕楠
,
靳正国
,
高超
,
徐廷献
硅酸盐通报
doi:10.3969/j.issn.1001-1625.2000.01.010
本文采用反应结合制备方法,通过对坯体进行预氧化使SiC颗粒表面氧化形成SiO2,而后在烧成中与添加剂Al2O3-Y2O3反应,使坯体气孔率减少,制备了多孔SiC基陶瓷.文章探讨了坯体中SiC的氧化特征、反应结合过程和相变化以及它们对烧结体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
多孔SiC基陶瓷
,
反应结合
,
预氧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