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6)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脉冲激光沉积Ti50Ni36Cu14薄膜的成分均匀性

李亚东 , 骆苏华 , 高伟健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doi:10.3969/j.issn.1673-2812.2005.01.013

采用脉冲激光沉积(PLD)技术制备了Ti50Ni36Cu14合金薄膜.研究表明,PLD合金薄膜的成分与沉积距离(基片/靶间距)、激光脉冲频率有较大关系.当沉积距离(D)为20~30mm时,可获得成分均匀稳定的合金薄膜;当其它条件相同,激光脉冲频率(F)为5Hz时,合金薄膜与靶成分更为接近.采用PLD技术制备的Ti50Ni36Cu14合金薄膜成分均匀性较好,同时与磁控溅射薄膜相比PLD薄膜的平均成分更加接近靶体.采用本工艺获得的Ti50Ni36Cu14薄膜的平均成分为47.53at.%Ti、38.90 at.% Ni和13.57 at.%Cu.

关键词: PLD技术 , Ti50Ni36Cu14 , 合金薄膜 , 成分均匀性

电沉积Co-W合金薄膜的性能研究

周巧英 , 葛洪良 , 卫国英 , 吴琼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柠檬酸盐存在的酸性镀液qa(pH=4.0),通过改变[WO42-]/[Co2+]比值电沉积制备了Co-W合金薄膜.使用XRD对薄膜的微结构和相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沉积态时,Co-W合金薄膜具有晶态结构;随着薄膜中Co、W含量的不同,薄膜从富Co的面心立方相向Co+Co7W6+Co3W共存相转变.采用FE-SEM对薄膜表面形貌和组成分析表明:Co-W合金薄膜中Co含量较高,随着镀液中[WO42-[Co2+]比值的增加,薄膜中W含量会增加,膜面逐渐变得致密;当镀液中[WO42-]/[Co2+]=0.5时,薄膜中W含量达到最大值,同时膜面上出现大量气孔.通过VSM对薄膜磁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Co-W合金薄膜的易磁化轴平行于膜面.

关键词: 合金薄膜 , 微结构 , 软磁性 , 电沉积

间歇式电解制备高活性LaNi5-xAlx合金薄膜的研究

季凯 , 韩庆 , 徐玉松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通过间歇式熔盐电解技术制备一种高活性LaNi5-xAlx合金薄膜材料,采用热力学计算、循环伏安技术研究Ni阴极的去极化能力以及在氧化物熔盐电解体系中La、Al的共析出条件,采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合金薄膜材料表层的显微组织结构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表明:采用间歇式脉冲电解可以将电沉积和扩散过程有效分离,在设计Na3AlF6 114 g、Al2O3 1.2 g以及La2O3 4.8 g的熔盐体系中Ni阴极上首先析出Al,形成液态Al-Ni阴极,使稀土La2O3活度大大降低,发生去极化作用,实现La、Al共析出,进而制备出高活性、成分均匀的LaNi5-xAlx合金薄膜,其中x的值介于3.5~4之间.

关键词: 间歇式熔盐电解 , 循环伏安法 , 合金薄膜 , 电沉积

脉冲电沉积制备Fe-Pd合金薄膜

王宁 , 金明江 , 李家瑶 , 肖飞 , 金学军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采用脉冲电沉积方法制备了Fe-Pd形状记忆合金薄膜.通过采用配位化学的方法并控制溶液pH值配制得到一系列稳定的Fe2+-pd2+溶液,实验证实合适的配位剂可以有效减小Fe2+-pd2+两种金属离子的还原电极电位,使得溶液体系能够长时间稳定并可顺利实现两种金属的共沉积.实验发现电流密度的减小会导致合金镀层中Pd含量的上升,同时提高溶液中pd2+比例也有助于增加Pd在合金镀层中的含量.不同的阴极材料也会使得合金镀层中Pd含量随之变化同时影响镀层的形貌与质量.

关键词: Fe-Pd , 脉冲电沉积 , 合金薄膜

合金薄膜电阻应变式压力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晏建武 , 周继承 , 鲁世强 , 田莉

材料导报

综述了合金薄膜应变压力传感器的现状、发展趋势、技术关键及应用情况.合金敏感薄膜电阻在应变压?技 力传感器上的应用克服了粘贴式应变压力传感的缺点,使压力传感器结构更精细,性能更优越,适应各种恶劣环境测量压力的要求.

关键词: 合金薄膜 , 压力传感器 , 进展

电镀镍及铁镍合金薄膜的热膨胀研究

刘筱薇 , 张轩雄

表面技术 doi:10.3969/j.issn.1001-3660.2000.02.003

用高温X射线衍射对4种成分的电镀Fe-Ni合金薄膜和电镀Ni膜及Ni粉的热膨胀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电镀薄膜普遍具有织构,且热膨胀系数普遍高于相同的体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仍保持与相同体材料相似的特性,这些差异可能是电镀薄膜的织构所致.

关键词: 合金薄膜 , 热膨胀 , 电镀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