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5)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Y沸石载体酸量对贵金属催化剂加氢活性和抗硫性能的影响

刘会茹 , 李建荣 , 赵地顺 , 李永丹

催化学报

采用水蒸气脱铝获得表面酸量不同的USY载体,并用离子交换法制备了金属(Pd+Pt)含量为1.15%的双金属催化剂. 用NH3的程序升温脱附、X射线衍射、N2吸附-脱附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方法表征了载体和催化剂. 以四氢萘加氢为探针反应, 4,6-二甲基二苯并噻吩为硫源,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考察了催化剂的活性和耐硫性. 结果表明硫含量为200 μg/g时,载体酸量为626和203 μmol/g的两个催化剂的耐硫性最好,而载体酸量更低和更高的催化剂的耐硫性较差,表明载体的酸量太大或太小都不利于催化剂的抗硫性. X射线能量散射分析表明,酸量大时S在酸性位吸附很多,这可能导致催化剂中毒. 酸量过小的催化剂抗硫性差则与金属中心缺电子效应较小有关.

关键词: Y沸石 , 水蒸气 , 脱铝 , , , 四氢萘 , 加氢 , 耐硫性 , 溢流氢

Ni-Mo2N/SiO2复合纳米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对四氢萘加氢的催化活性

王智强 , 张明慧 , 李伟 , 陶克毅

催化学报

采用程序升温氮化法制备了Mo2N/SiO2,在此基础上负载Ni盐,制备了Ni-Mo2N/SiO2复合纳米催化剂,并考察了催化剂对四氢萘加氢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与Ni2Mo3N/SiO2及Ni/SiO2催化剂相比,Ni-Mo2N/SiO2复合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采用"分离床"方法研究了Ni和Mo2N对四氢萘加氢活性的影响.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透射电镜、氢吸附、元素分析和比表面积测定等技术对Ni-Mo2N/SiO2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与Ni/SiO2催化剂相比,Ni-Mo2N/SiO2复合催化剂中Ni的分散度并未提高;催化活性的提高归因于Ni与Mo2N在四氢萘加氢中的协同作用.氮化物的引入增加了芳烃吸附活性位的数目.提出了四氢萘在Ni-Mo2N/SiO2催化剂上的可能加氢机理.

关键词: , 氮化钼 , 二氧化硅 , 复合纳米催化剂 , 四氢萘 , 加氢

金属卟啉与过渡金属盐分步催化四氢萘合成α-四氢萘酮及反应机理

阳卫军 , 曹军 , 尹碧军 , 郭灿城

催化学报

对以四氢萘为原料制备α-四氢萘酮的工艺进行了研究. 反应分两步进行: 首先以金属卟啉为催化剂催化空气氧化四氢萘,得到主要成分为α-四氢萘过氧化氢和α-四氢萘酮的氧化产物;然后以过渡金属盐为催化剂,将氧化产物中的α-四氢萘过氧化氢定向分解为α-四氢萘酮. 结果表明,四氢萘的金属卟啉催化氧化产物主要是α-四氢萘过氧化氢和α-四氢萘酮,仅得到微量的α-四氢萘醇. 含过渡金属CuⅠ和FeⅡ离子的盐类可以高选择性地将四氢萘氧化产物中α-四氢萘过氧化氢定向转化为α-四氢萘酮, FeⅡ离子的活性最高. 详细考察了不同金属卟啉及其浓度、温度对催化氧化四氢萘的影响;考察了不同金属离子及其浓度、温度对分解过程的影响. 对金属卟啉的催化氧化机理及过渡金属离子分解α-四氢萘过氧化氢机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金属卟啉 , 过渡金属 , 四氢萘 , 空气 , α-四氢萘 , α-四氢萘过氧化氢

噻吩加氢脱硫和四氢萘催化加氢反应中载体和助剂的影响

季亚英 , 李文钊 , 徐恒泳

催化学报

为了更好地认识加氢脱硫和催化加氢反应中的载体影响和助剂效应,在同样的催化剂制备方法及反应条件下,研究了噻吩加氢脱硫(HDS)和四氢萘催化加氢(HYD)反应. 结果表明,对于无助剂的Mo和W催化剂,载体对催化活性的影响顺序为TiO2-Al2O3>ZrO2>Al2O3. 助剂的添加改变了催化剂活性顺序. Ni助剂催化剂的活性明显高于Co助剂催化剂. ZrO2担载的添加Ni的Mo和W催化剂分别获得了最佳的HDS和HYD活性. 然而,添加Pt的Mo和W催化剂其HDS和HYD活性仅是Pt与Mo(W)二者的加和,Pt与Mo(W)之间没有协同效应. 先将担载的Mo和W预硫化再将助剂引入体系的催化剂制备方法可以避免Ni和Co过早硫化形成类硫化镍(或硫化钴)物相,与采用螯合物分子方法制备的催化剂间有一定的相似性.

关键词: 噻吩 , 加氢脱硫 , 四氢萘 , 预硫化 , 载体影响 , 助剂效应

Cr2O3/γ-Al2O3催化氧化四氢萘合成α-四氢萘酮

许立信 , 李培杰 , 刘巍巍 , 徐艳艳 , 王知彩

应用化学 doi:10.3724/SP.J.1095.2013.30059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Cr2O3/γ-Al2O3催化剂,通过XRD、固体紫外可见光漫反射和TG-DTA对产物进行了表征,考察了Cr负载量、焙烧温度、反应温度以及催化剂用量等因素对四氢萘催化氧化合成α-四氢萘酮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r在催化剂表面上主要以Cr2O3形式存在,尚含有少量的CrO3,且充分分散.在120℃氧化反应8h,7.5% Cr2 O3/γ-Al2O3催化剂上得到了转化率为50.1%的四氢萘和选择性为79.7%的α-四氢萘酮,该催化剂的稳定性良好.

关键词: 四氢萘 , α-四氢萘 , 氧化 , 铬催化剂 , 氧化铝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