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12)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固体多核NMR研究Mo/Hβ-Al_2O_3催化剂在烯烃歧化反应中的积炭

黄慧娟 , 刘宪春 , 刘盛林 , 刘秀梅 , 徐龙伢 , 韩秀文 , 张维萍 , 包信和

催化学报 doi:10.3724/SP.J.1088.2010.90729

采用同体多核~(13)C,~(27)Al及~(29)Si MAS NMR结合吸附气体xe后的~(129)Xe NMR,详细研究了乙烯和2-丁烯歧化生成丙烯反应过程中6%Mo/Hβ-Al_2O_3催化剂上积炭的类型和落位.结果表明,积炭以饱和烷烃为主,并随着反应的进行生成更多的支链烷烃,积炭主要分布在Hβ分子筛上,并主要落位在分子筛的交叉孔道处.

关键词: 烯烃歧化 , , 氧化铝 , Hβ分子筛 , 丙烯 , 固体核磁共振 ,

离子液中磷酸铝方英石的低温合成及表征

徐仁顺 , 张维萍 , 韩秀文 , 包信和

催化学报 doi:10.3724/SP.J.1088.2010.91139

在溴化1-丁基-3-甲基咪唑离子液体中,于低温80℃反应30min即可制得结晶完好的磷酸铝方英石.详细考察了有机胺和HF的加入量、反应原料磷铝比和反应时间等对合成固体磷酸盐骨架结构的影响.粉末X射线衍射和高分辨固体核磁共振结果表明,合成的方英石晶体为α晶相,磷铝物种大部分位于分子筛骨架上,并以四配位的形式通过Al-O-P键相连.

关键词: 离子热合成 , 磷酸铝 , 方英石 , 固体核磁共振 , 离子液体

固体核磁共振研究分子筛的新进展

李申慧 , 周雷 , 郑安民 , 邓风

催化学报 doi:10.1016/S1872-2067(14)60290-4|

分子筛由于具有独特的孔道及可调控酸碱性等特征,被作为离子交换剂、吸附剂及催化剂而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的各种催化过程中。固体核磁共振是研究分子筛结构、酸性及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强有力谱学手段之一。简单概述了固体核磁共振研究分子筛的最近进展。

关键词: 固体核磁共振 , 分子筛 , 结构表征 , 酸性位 , 主客体相互作用

聚乳酸/明胶共混膜的固体核磁共振研究

赵晓东 , 刘文广 , 姚康德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以DMSO作为聚乳酸(PLLA)和明胶的共溶剂,采用浇铸法将PLLA与明胶混合在一起.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PLLA用DMSO溶解后,在重新干燥的过程中,PLLA的堆积结构会发生变化,半结晶态的PLLA变成无定形态.使用固体13C CP/MAS NMR测定了原料PLLA以及不同比例的PLLA/明胶共混膜的弛豫时间,发现PLLAl00及所有共混膜的弛豫时间与原料PLLA相比,显著增加,分子运动加剧.进一步证明了PLLA在用DMSO处理后由半晶态转变成了无定形态,明胶的加入,不影响聚乳酸的结晶结构.

关键词: 明胶 , 聚乳酸 , 固体核磁共振 , 弛豫时间

用固体核磁共振研究HZSM-35分子筛的酸性

刘勇 , 张维萍 , 谢素娟 , 徐龙伢 , 韩秀文 , 包信和

催化学报

分别采用氘代吡啶和三甲基膦为探针分子,利用高分辨固体核磁共振技术研究了HZSM-35分子筛与探针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分子筛的酸性. 结果表明,探针分子氘代吡啶能够进入分子筛的十元环孔道和八元环孔道,但需在300 ℃下长时间吸附才能扩散到八元环开口的孔穴中. 吸附氘代吡啶后的 1H MAS NMR谱和吸附三甲基膦后的 31P MAS NMR谱表明,这两种孔道中均具有两种酸强度不同的B酸位,并且B酸的数量多于L酸的数量.

关键词: HZSM-35分子筛 , 酸性 , 固体核磁共振 , 探针分子 , 三甲基膦 , 氘代吡啶

不同金属离子交换的FAU型分子筛的超极化129Xe NMR研究

徐舒涛 , 张维萍 , 韩秀文 , 包信和

催化学报

采用连续流动的激光诱导超极化129Xe为探针分子,利用高分辨固体核磁共振技术研究了不同电子结构的金属阳离子(Na+,Ag+Cu2+,Cu+,Cs+)交换的FAU型分子筛与超极化129Xe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超极化129Xe能够很灵敏地检测不同电子结构的金属离子对限阈空间中电场梯度的影响.Na+对超笼内电场梯度的影响很小,NaX与NaY分子筛中Xe的化学位移表现出相似的行为.对于具有nd10电子结构的Ag+或Cu2+经自还原生成的Cu+,其与Xe的5d0轨道形成dπ-dπ键,导致Xe的化学位移明显向商场方向位移.Cuπ由于具有一定的顺磁性,使得129Xe NMR谱展宽,甚至无法观测.Cs+的电子结构与Xe原子相同,它能吸附更多的Xe原子导致Xe的化学化移明显向低场方向偏移.

关键词: 超极化129Xe核磁共振 , 固体核磁共振 , 离子交换 , FAU型分子筛

PVDC液相脱HCl制备碳炔的研究

卢嘉春 , 陈广宇 , 黄萍 , 张丽莉

功能材料

碳炔是碳的一种同素异形体,分子中所有的碳原子均以SP杂化成键组成一维共轭长链结构.在化学合成、新功能材料制备、生物材料等研究领域具有诸多应用价值.本工作以聚卤代烯烃碱消去法为基础,提出使用聚偏氯乙烯液态均相脱HCl制备碳炔的方法,将表面液-固相反应扩展到了高分子材料的体相内部.合成产物经红外光谱和固体核磁共振分析显示具有甚高的碳炔结构含量,且主要成分为α-碳炔,表明PVDC液相脱HCl是制备高含量碳炔结构材料的一种有效方法.

关键词: 碳炔 , 红外光谱 , 固体核磁共振 , 聚偏氯乙烯 , 脱卤化氢

原位固体NMR用于研究分子筛表面酸性

刘宪春 , 赵琦 , 刘秀梅 , 王毅 , 李文丽 , 韩秀文 , 包信和

催化学报

描述了固体NMR样品原位处理、装样和密封的一体化装置,可用于催化剂样品预处理.利用该装置可进行样品的脱气、脱水、吸附探针分子及氧化还原等操作,还可以原位将处理后的样品转移到样品管中封存.通过两个实例展示了该装置的实际效果.(1)研究MgO改性的HY分子筛的1H MAS NMR谱发现,随着MgO担载量的变化分子筛表面的SiOH数量也相应改变,显示MgO与分子筛之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2)利用较大的碱性有机胺分子吸附在分子筛外表面,研究HY分子筛外表面的酸性,发现其酸性主要来源于分子筛表面的SiOH.

关键词: 固体核磁共振 , 表面酸性 , HY分子筛 , 吸附 , 原位试验

含氧催化剂的17O固体核磁共振谱学研究

沈丽 , 彭路明

催化学报 doi:10.1016/S1872-2067(15)60931-7

含氧催化剂在工业催化等多个领域有重要应用.氧离子半径很大,而且往往出现在材料的关键位点,所以一般认为氧与吸附和催化过程密切相关.17O是氧的唯一有核磁共振响应的稳定同位素,其化学范围极宽(>1000 ppm),能灵敏反映结构信息;由于是四极核(I>1/2),其四极耦合作用也能用于结构研究.因此,17O固体核磁共振谱学应是一种能提供丰富催化剂结构信息的理想表征手段.然而,目前17O固体核磁共振研究催化剂并非常规手段,这主要是因为17O的天然丰度很低,同位素标记较为昂贵和困难,其较低的旋磁比和较大的四极耦合作用导致谱线加宽,难以获得高质量的谱图并加以解析.随着高磁场和高速魔角旋转等技术的发展,17O固体核磁共振谱学可以用于一系列简单氧化物和沸石等催化剂的结构研究.近年来,随着双旋转(DOR)、动态角旋转(DAS)、多量子魔角旋转(MQMAS)以及卫星跃迁魔角旋转(STMAS)等新技术的发展,能够消除二阶四极耦合作用带来的谱线展宽,显著提升谱图分辨率.而诸如交叉极化(CP)和旋转回波双共振(REDOR)技术,已经能用于探索氧与其它原子核空间相关方面的信息,成为研究催化剂相关作用的基础.本文综述了氧化物及相关催化剂17O固体核磁共振谱学研究的新进展.17O核磁共振谱学用于简单氧化物催化剂的结构研究,已经能够区分催化剂结构中不同晶相以及不同结晶学位点的氧物种,而1H→17O双共振实验也能用于选择表面羟基物种.对纳米氧化物结构的近期研究表明,17O核磁共振能将纳米氧化铈材料表面第1、2、3层、表面羟基、与氧空位靠近的氧物种与“体相”氧物种区分开来;此外借助17O-水和纳米氧化物作用,实现表面选择标记,为进一步探索催化剂结构和催化机理提供了新的可能.对于复合氧化物和负载催化剂,17O核磁共振谱学能够有效研究与催化性能最为相关的界面结构.在重要的氧化物催化材料沸石的研究中,17O核磁共振也发挥了巨大作用.借助高分辨率17O核磁共振方法,能够区分沸石中Si-O-Si和Si-O-Al物种,在一部分沸石中还能将不同结晶学位置的T-O-T’物种区分开来,并观测到天然沸石中违反Lowenstein规则,出现Al-O-Al物种的情况.借助双共振实验能够对与催化活性最为相关的B酸位Si-O(H)-Al结构和酸性进行研究,这一方法与探针分子相结合,已经能够对沸石和小分子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提供吸附过程的重要信息.包括杂多酸和层状双氢氧化物在内的重要含氧催化材料也能够借助17O固体核磁共振进行局域结构和相互作用的研究.随着表面选择标记和动态核极化等选择表面研究的17O核磁共振技术的发展,我们能实现更为高效的表面结构的17O核磁共振观测,这一谱学方法将提供更多有关含氧催化剂和外来物种相互作用的信息,为研究氧化物催化剂及其催化应用提供新的策略.

关键词: 氧-17 , 固体核磁共振 , 催化剂 , 氧化物 , 氢氧化物

12-磷钨酸及其铯盐的酸位可接近性:固体核磁共振探针分子研究

康海霞 , 杨俊

催化学报

固体酸催化剂的酸位可接近性是影响催化剂性能的重要性质. 使用与反应分子大小接近的碱性探针分子三甲基膦和固体核磁共振技术,定量研究了磷钨酸及其铯盐的酸位可接近性. 结果表明,磷钨酸具有"假液相性",三甲基膦可以接近磷钨酸体相中的酸位,在无水的磷钨酸中,有大约2/5的酸位可以被三甲基膦所接近. 磷钨酸的铯盐没有"假液相性",探针分子只能接近催化剂表面的酸位,在无水的Cs1.5H1.5PW12O40 中,只有大约5%的酸位能够被三甲基膦所接近.

关键词: 12-磷钨酸 , 酸位的可接近性 , 固体核磁共振 , 探针分子 , 三甲基膦 , 假液相性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末页
  • 共2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