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48)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锗掺杂真空蒸镀基板距离对多晶硅薄膜的影响

杨萍 , 王宙 , 付传起 , 张庆乐

材料保护

在真空蒸镀多晶硅薄膜中掺入杂质可改善膜的微结构及电特性,目前有关基板距离对所得膜层的影响研究不多.采用真空蒸镀掺杂锗的方法制备出多晶硅薄膜;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拉曼光谱仪等研究了基板距离对掺锗多晶硅薄膜的组织、形貌、晶粒尺寸及晶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基板距离的增大,薄膜的晶粒尺寸和晶化率均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相似趋势;当基板距离为90 mm时,晶粒尺寸显著增大,最大达到0.8 μm左右,多晶硅薄膜晶粒形貌、结构性能最好,且具有较高的结晶度,薄膜的晶化率最高可达到85.10%.

关键词: 真空蒸镀法 , 多晶硅薄膜 , 组织 , 形貌 , 晶粒尺寸 , 基板距离 , 锗掺杂 , 晶化率

SiCl4-H2为气源低温制备多晶硅薄膜

黄创君 , 林璇英 , 林揆训 , 余云鹏 , 余楚迎 , 池凌飞

功能材料

以SiCl4-H2为气源,用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在衬底温度仅为200℃时能获得多晶硅薄膜.最大晶粒达1.5μm,结晶度在90%以上.薄膜中不合Cl、H、C、N、O等杂质,暗电导率高达10-4Ω-1@cm-1,光照稳定性好.对氯元素在低温成膜中的作用进行初步讨论.

关键词: 多晶硅薄膜 , SiCl4/H2气源 , 低温生长 , 结晶度

Ge覆盖层诱导晶化多晶Si薄膜的晶化特性研究

邓书康 , 董国俊 , 杨晓坤 , 刘虹霞 , 侯德东 , 李明

人工晶体学报

采用电子束蒸发技术在衬底温度为180℃条件下生长具有Ge覆盖层的非晶Si薄膜,并于500℃、600℃、700℃真空退火5h.采用Raman散射、X射线衍射(XRD)、全自动数字式显微镜等对所制备薄膜的晶化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Ge覆盖层具有诱导非晶Si薄膜晶化的作用,且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a-Si薄膜晶化越显著.具有Ge覆盖层非晶薄膜经500℃退火5h沿Si(400)方向开始晶化,对应晶粒尺寸约为4.9 nm.将退火温度升高到700℃时,非晶硅薄膜几乎全部晶化,晶化多晶Si薄膜在Si(400)方向表现出很强的择优取向特性,晶粒尺寸高达23.3μm.与相同条件下制备的无Ge覆盖层的非晶Si薄膜相比,晶化温度降低了300℃.

关键词: 多晶硅薄膜 , 电子束蒸发 , 非晶硅 , Ge诱导晶化

基于PECVD制备多晶硅薄膜研究

赵晓锋 , 温殿忠

人工晶体学报 doi:10.3969/j.issn.1000-985X.2006.05.050

基于PECVD以高纯SiH4为气源研究制备多晶硅薄膜,在衬底温度550℃、射频(13.56MHz)电源功率为20W直接沉积获得多晶硅薄膜.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 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对多个样品薄膜的结晶情况及形貌进行分析,薄膜结晶粒取向均为<111>、<220>、<311>晶向.对550℃沉积态薄膜在900℃、1100℃时进行高温退火处理,硅衍射峰明显加强.结果表明,退火温度越高,退火时间越长,得到多晶硅薄膜表面晶粒趋于平坦,择优取向为<111>晶向,晶粒也相对增大.

关键词: PECVD , 多晶硅薄膜 , 晶粒 , 退火

电场增强金属诱导侧向晶化制备多晶硅薄膜和薄膜晶体管

曾祥斌 , 孙小卫 , 李俊峰 , 齐国钧

功能材料

采用电场增强金属诱导侧向晶化方法获得了结晶良好的多晶硅薄膜,拉曼光谱分析表明侧向扩散区域结晶效果最好,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加电场于两电极之间有促进晶化的作用,可以得到结晶良好的多晶硅薄膜.采用该工艺制备了p沟道薄膜晶体管器件,其迁移率为65cm2/V·s,开关态电流比为5×106.

关键词: 电场增强晶化 , 多晶硅薄膜 , 金属诱导晶化 , 薄膜晶体管

以SiCl4/H2为气源低温制备pc-Si薄膜的稳恒光电导特性

余楚迎 , 林璇英 , 黄锐

功能材料

研究了以SiCl4/H2为气源、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方法, 在低于300℃温度下所制备的pc-Si薄膜在长时间的光照下电导率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多晶硅薄膜具有类稳恒光电导效应,而且薄膜的稳恒光电导特性依赖于薄膜的晶化率和晶粒尺寸,随晶化率的增加和晶粒尺寸的增大而增大.

关键词: 多晶硅薄膜 , 稳恒光电导效应 , 晶化率 , 晶粒尺寸

以高性价比颗粒硅带为衬底多晶硅薄膜的二次引铝低温制备法

邱春文 , 石旺舟 , 王晓晶 , 周燕

人工晶体学报 doi:10.3969/j.issn.1000-985X.2003.04.016

本文报道了在廉价的颗粒硅带上用PECVD法并两次引入铝的工艺制备多晶硅薄膜.第一次引入铝是为了去除薄膜上过多的杂质;第二次引入铝是为了实现低温诱导结晶.通过对薄膜样品的拉曼谱和X射线衍射(XRD)谱分析,我们认为金属低温诱导结晶成功与否跟诱导前薄膜的结构密切相关.采用该工艺成功地制备了结晶度92%左右、可应用于太阳能电池的高纯优质多晶硅薄膜.

关键词: 多晶硅带衬底 , 多晶硅薄膜 , 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法 , 二次引铝 , 低温制备

多晶硅薄膜的铝诱导晶化法制备及其晶粒的择优取向特性

于威 , 郭亚平 , 杨彦斌 , 郭少刚 , 赵一 , 傅广生

功能材料

采用铝诱导非晶硅薄膜晶化技术制备了多晶硅薄膜,并研究了多晶硅的成核和生长特性。非晶硅薄膜采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其表面沉积铝薄膜后经不同温度的氮氛围退火处理。结果表明,退火后的硅薄膜层与铝层发生置换,所生长的多晶硅颗粒的平均尺寸约为150nm。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揭示,薄膜的晶向显著依赖于退火温度,较低温度下,铝诱导晶化速率较慢,薄膜的优化晶向与非晶硅薄膜中团簇的初始原子排列趋势紧密相关。而较高温度下,铝诱导晶化促使多晶硅(111)择优成核及随后的固相生长。

关键词: 铝诱导晶化法 , 多晶硅薄膜 , 低温退火 , 定向生长

铝诱导纳米硅制备大晶粒多晶硅薄膜的研究

方茹 , 沈鸿烈 , 吴天如 , 刘斌 , 沈剑沧

人工晶体学报

本文以超白玻璃为衬底,利用热丝化学气相沉积和磁控溅射法制备了Glass/nc-Si/Al的叠层结构,然后置于管式退火炉中在H2气氛下进行5h诱导晶化,用XRD、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拉曼光谱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有样品都是有(111)择优取向的多晶硅薄膜,在425℃诱导时,多晶硅晶粒尺寸最大达400 μm,但薄膜不连续;随着诱导温度升高到450℃,样品表面已形成了连续的多晶硅薄膜,但晶粒尺寸有所减小;475℃下诱导获得的最大晶粒尺寸约为200μm,此时多晶硅薄膜的结晶质量更好.还从动力学的角度分析了铝诱导纳米硅的晶化机理.

关键词: 大晶粒 , 多晶硅薄膜 , 铝诱导 , 纳米硅

a-Si:H薄膜结构对多晶硅薄膜性能的影响

余楚迎 , 林璇英 , 姚若河 , 吴萍 , 林揆训

功能材料

用a一Si:H薄膜经退火晶化成的多晶硅薄膜,其晶化温度、晶粒尺寸和电性能与薄膜的初始结构有密切关系,而a-Si:H薄膜的初始结构依赖于沉积条件.用PCVD方法高速沉积的a-Si:H薄膜,经550℃的低温退火,可以制备平均晶粒尺寸为几百nn,最大晶粒尺寸为2μ,电导率为1.62(Ω·on)-1的优质多晶硅薄膜.

关键词: 多晶硅薄膜 , 衬底温度 , 掺杂比 , 晶化温度 , 晶粒尺寸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5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