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44)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基于微流控芯片的色谱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王新珏 , 祝莹 , 方群

色谱 doi:10.3724/SP.J.1123.2011.00099

近年来.基于微流控芯片的色谱技术研究取得了快速发展.本文对微流控芯片上色谱柱的加工方法、泵阀驱动控制装置的设计、集成及联用色谱系统的研制及其应用等方面予以综述,涉及文献66篇.

关键词: 微流控芯片 , 液相色谱 , 电色谱 , 芯片色谱柱 , 驱动控制装置 , 集成 , 芯片色谱系统 , 综述

整体柱在样品预处理中的应用

魏芳 , 林博 , 冯钰铸

色谱 doi:10.3321/j.issn:1000-8713.2007.02.006

综述了近年来整体柱在样品预处理领域中的应用,包括整体柱样品预富集同高效液相色谱、毛细管电泳和电色谱的联用,微流控芯片中的整体柱萃取以及近年来整体柱萃取模式的改进等.引用文献65篇.

关键词: 整体柱 , 固相萃取 , 高效液相色谱 , 毛细管电泳 , 毛细管电色谱 , 微流控芯片 , 样品预处理

近期微流控芯片疾病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

李海芳 , 张倩云 , 林金明

色谱 doi:10.3724/SP.J.1123.2011.00284

微流控芯片具有液流可控、样品消耗量小、反应速度快、易于集成化等特点,在临床诊断和疾病筛查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针对近年来微流控芯片技术在疾病诊断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从疾病标志物检测、细胞筛选和药物代谢研究及疾病诊断微流控芯片装置的发展现状等方面概述其在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和发展.

关键词: 微流控芯片 , 疾病诊断 , 肿瘤 , 传染病 , 甲状腺 , 性激素 , 细胞

具平行微通道的无电场玻璃芯片微电渗泵

游炜臻 , 林耿锐 , 叶嘉明 , 周勇亮

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 doi:10.3969/j.issn.1007-4252.2010.03.012

设计并制作了一种Y型无电场电渗泵芯片,以聚电解质静电自组装技术在侧臂通道分别修饰正、负电荷形成电渗泵,实现中间主通道无电场干扰.侧臂由多个平行亚通道构成,以增强电渗泵流速.使用中性离子示踪法、毛细管法分别测定电渗泵流速与压强,考察了电场、亚通道个数及深度对流速与压强的影响.结果表明,流速、压强随外加电场增大而增大,并呈线性关系;流速随侧臂亚通道个数增大而增大,压强随通道深度减小而增大.当电场强度为600V/cm时,含9个深10μm、宽度25μm亚通道的电渗泵流速与压强分别为672nL/min和442Pa.

关键词: 微流控芯片 , 电渗微泵 , 无电场 , 修饰

基于微流控芯片的一种蛋白检测方法

徐良基 , 贾春平 , 金庆辉 , 赵建龙 , 徐元森

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 doi:10.3969/j.issn.1007-4252.2005.01.026

利用 MEMS技术制作石英玻璃材料的微流控芯片,在自行研制的紫外可见吸收检测系统上, 实现了芯片上对牛血清蛋白 BSA、人免疫球蛋白 IgG和人转铁蛋白 TRF及它们的混合溶液的分离 检测,结果重复性较好.实验提供了一种微流控芯片分离检测蛋白的手段,它是一种快速低成本的 检测蛋白的方法.

关键词: 微流控芯片 , MEMS技术 , 蛋白检测 , 电渗流 , 紫外吸收

微结构塑件注射成型试验研究与缺陷分析

刘莹 , 宋满仓 , 王敏杰 , 张传赞 , 刘军山 , 刘冲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以具有微结构的塑件--微流控芯片为研究对象,利用单因素试验方法研究注射工艺参数对微结构复制不完全和表面缩痕这两种主要成型缺陷的影响并加以分析.结果表明,注射速度和模具温度是影响微结构复制不完全的主要因素,注射压力起次要作用,保压压力影响不明显;影响芯片表面缩痕的主要因素是模具温度和保压压力;保压时间对微结构填充度的影响很小,但却是芯片整体翘曲变形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微流控芯片 , 微结构塑件 , 复制 , 缩痕 , 成型缺陷

模板电解法快速制作玻璃微流控芯片

叶嘉明 , 李明佳 , 庄金亮 , 周勇亮

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 doi:10.3969/j.issn.1007-4252.2008.02.046

玻璃微流控芯片在许多领域已经得到较广泛的应用,但目前的加工需要繁琐的步骤及昂贵的设备进行图形转移及金属牺牲层开窗口.本文提出一种快速制作金属牺牲层图形窗口以用于玻璃微流控芯片加工的方法.以CO2激光直写加工PET膜模板,微细电解加工玻璃基片上的铬/金牺牲层快速获得窗口,湿法腐蚀及热键合制作玻璃微流控芯片.结果表明该法可在10秒内开窗口,电解加工过程使用的模板厚度、电解液组成及施加的压力与电压对窗口的质量都有显著影响.加工的微通道宽度为145μm,边缘整齐,宽度均匀,相对标准偏差为3.72%,深度μm,底部平整度高,并成功用于氨基酸混合液的芯片毛细管电泳分离.同时使用该方法加工的金微电极阵列,电极宽度为100μm,最小间距可达100μm.

关键词: 微流控芯片 , 微细电解加工 , 玻璃芯片 , 微电极

微结构塑件注塑成型的复制度分析

宋满仓 , 熊林城 , 连城林 , 刘冲 , 杜立群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以典型微结构塑件——微流控芯片为研究对象,对芯片纵、横微通道的复制度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在注塑成型过程中,由于熔体与型腔微凸起之间的作用关系不同,导致芯片纵、横微通道的复制度存在明显差异,且横向微通道两侧的开口形状也不一致;基于熔体充模流动基本理论,建立了用来描述横向微通道开口圆角大小的数学表达式;利用新型电热式变模温注塑成型系统,对上述分析结果加以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实测横向微通道开口圆角大小与计算结果基本一致.

关键词: 微流控芯片 , 微结构塑件 , 微通道 , 复制度

PDMS微流控芯片中焦耳热效应的数值研究

曹军 , 洪芳军 , 郑平

工程热物理学报

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矩形通道微流控芯片中由于焦耳热效应而产生的温度场分布进行了分析.通过求解耦合的动量以及能量方程,得到了PDMS/PDMS芯片中温度场的瞬态发展过程.对稳定状态下不同缓冲溶液浓度,底片材质以及厚度的芯片中的温度场分布也做了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PDMS/PDMS芯片,相同条件下PDMS/玻璃芯片中的焦耳热效应会减小很多,而缓冲溶液浓度以及芯片厚度对缓冲溶液的出口平均温度也有显著影响.最后提出了减小焦耳热效应的方法.

关键词: 矩形通道 , 微流控芯片 , 焦耳热效应 , 数值研究

集成高梯度磁场分离结构的微流控芯片快速制作法

王聿佶 , 陈翔 , 潘欣欣 , 金庆辉 , 赵建龙

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 doi:10.3969/j.issn.1007-4252.2008.04.004

随着MEMS技术和免疫磁珠技术的不断发展,平面电磁线圈作为控制纳米磁珠在微流体中运动的关键部件,受到广泛关注和研究.但其复杂的加工工艺,较低的磁珠捕获效率以及电磁线圈的热效应,限制了它在微流控芯片中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本文介绍了一种高梯度磁场分离微流控芯片,通过在芯片内部集成顺磁性的微柱结构,形成高磁场来捕获磁珠.采用基于SU-8多层模具和PDMS铸模工艺的快速加工方法,在芯片内部制作出顺磁性的微柱阵列.在外磁场磁化作用下,这些微柱能产生磁珠捕获所需的高梯度磁场,有效的进行磁珠操控和分离,通过蛋白捕获实验验证了芯片的可行性.该方法加工简单快捷,也不会带来电磁线圈的热效应问题.

关键词: 高梯度磁场 , 快速加工 , 微流控芯片 , 磁珠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5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