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24)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以木屑为碳源制备氮化硅粉体的研究

马啸尘 , 尹洪峰 , 张军战 , 任耘

耐火材料 doi:10.3969 /j.issn.1001 -1935.2015.01.007

以木屑为碳源,以硅溶胶浸渍木屑的方法引入 SiO2,利用碳热还原氮化反应合成了 Si3 N4粉体。研究了硅溶胶的 SiO2含量、成型压力、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氮气流量等因素对产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选用 w(SiO2)=7.5%的硅溶胶浸渍的松木屑作为试验原料,在反应温度1450℃、反应时间9 h、氮气流量400 mL·min -1、成型压力10 MPa 时,制备的氮化硅粉体具有α-Si3 N4含量高、杂相少等特点。

关键词: 氮化硅粉体 , 碳热还原氮化反应 , 硅溶胶 , 成型压力 , 反应温度 , 反应时间 , 氮气流量

成型厚度和压力对真空袋压成型玻璃纤维/环氧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李韶茂 , 宋师伟 , 段艳兵 , 杨滨

玻璃钢/复合材料 doi:10.3969/j.issn.1003-0999.2012.04.006

简要叙述了真空袋压成型工艺的原理,并以环氧树脂为基体,玻璃纤维为增强材料,制作了玻璃纤维复合材料(GFRP) 采用万能试验机对试件的抗压性能进行测试,通过改变GFRP试件的厚度与成型压力,考察制件的外观与性能.实验发现试件的成型厚度与压力对其性能有很大影响.在真空负压(0.1MPa),厚度小于25mm时,试件成型较好,层间紧密,空隙率在4%~6%,试件加压未出现裂纹与异响,卸载后试件无塑性变形;当成型压力提高到0.65MPa,试件空隙率降低到1.8%,试件厚度增加到30~40mm,仍具有很好的致密度与抗压性能.

关键词: 厚度 , 成型压力 , 抗压试验 , 玻璃纤维复合材料 , 真空袋压成型工艺

成型压力与热处理温度对合成镁铝尖晶石材料的影响

田玉明 , 陈战考 , 周少鹏 , 李秋书 , 柴跃生 , 吕德富 , 李晓松

耐火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1935.2014.03.010

以特级铝矾土和轻质氧化镁为主要原料,按m(Al2 O3)m(MgO)=2.54配料,采用一步烧结法制备尖晶石材料,研究了成型压力(分别为25、50、75、100、125、150 MPa)和热处理温度(分别为1250、1300、1350、1400、1450、1500、1550℃)对合成材料的物相组成、显微结构、体积密度、显气孔率、荷重软化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以50 MPa压力成型的试样在1450℃保温4 h热处理后显气孔率最小,以100、125和150 MPa成型的试样在1450℃保温4 h热处理后存在开裂或扭曲现象;2)1250~1550℃热处理后试样的主晶相均为MgAl2 O4,MgAl2 O4晶粒随热处理温度的升高逐渐发育完整并长大;3)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试样的致密度逐渐升高,但以1400℃为转折点,致密度升高速率前高后低;4)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试样的荷重软化温度逐渐升高。

关键词: 镁铝尖晶石 , 成型压力 , 热处理温度 , 显微结构

成型压力对原位氮化生成Si3N4结合MgO-C材料性能影响

彭耐 , 邓承继 , 祝洪喜 , 王少华 , 员文杰

硅酸盐通报

以电熔镁砂、单质Si粉和鳞片石墨为主要原料,木质磺酸钙溶液(1.25 g/mL)为结合剂,氮气气氛下分别于低温段1350℃氮化2h和高温段1500℃氮化3h制备成MgO-C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别分析试样的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显气孔率、体积密度和耐压强度被用来表征试样的物理性能.结果表明:除500 MPa成型压力下试样内部生成少量的MgSiN2相外,不同成型压力氮化后试样的物相组成并无明显变化,主要生成α-Si3N4、β-Si3N4和少量的SiC相.试样内部原位氮化合成的β-Si3N4晶体主要呈现长柱状形貌.当成型压力为400 MPa时,β-Si3N4晶体的尺寸最大,试样显气孔率最低,耐压强度最大.

关键词: 原位 , 成型压力 , Si3N4 , MgO-C , 氮化

高密度粉粒状V2O3的制备及应用研究

陈东辉 , 李兰杰 , 石立新

钢铁钒钛 doi:10.7513/j.issn.1004-7638.2014.02.004

工业V2O3产品为粉状,堆密度仅为0.6 ~ 1.2 g/cm3,不利于提高其后续冶炼收率;由于V2 O3的熔点较高,只能选择物理方法提高其密度.采用干法造粒成型工艺,通过降低压辊转速、增加压辊压强等方法可以获得相对密度较高的造粒物,造粒过程中采用多次排气,并施加120 N/cm2的机械成型压力,使其密度提高到1.7~2.1g/cm3;使用高密度氧化钒制备钒铁,钒收率由89%~92%提高到94% ~97%,且钒铁产品的结晶品质有所改善.

关键词: 三氧化二钒 , 堆密度 , 干法造粒 , 成型压力 , 钒收率

改进的共沉淀法制备YAG纳米粉体及透明陶瓷

马飞 , 曹林洪 , 刘天源

人工晶体学报

采用改进的共沉淀法制备YAG透明陶瓷,研究了沉淀剂与金属盐溶液的摩尔比对粉体合成的影响以及成型压力对陶瓷烧结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仪和场发射电子显微镜对实验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沉淀剂与金属盐溶液的摩尔比为NH4 HCO3/([Al3+]+[Y3+])=8,使用改进的共沉淀法在1000℃煅烧2h制备出平均粒径约为65 nm的YAG纳米粉体.以此YAG粉体为原料,TEOS为烧结助剂,经100 MPa成型后,在1750℃下真空烧结15 h获得透明陶瓷.

关键词: YAG , 共沉淀法 , 透明陶瓷 , 成型压力

熔渗反应法制备MoSi2-SiC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因素

张小立 , 吕振林 , 金志浩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用熔渗反应无压烧结技术制备了MoSi2-SiC复合材料,对制备过程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渗硅温度为1 450℃时,反应生成颗粒细小、弥散分布的SiC相,从而使得材料具有较高的抗弯强度;当渗硅温度升高至1 750℃时,生成的SiC相发生再结晶长大,使得材料强度下降.成型压力对熔渗硅样品强度影响不大.MoSi2-SiC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随SiC相含量的增加在增强相含量为40%时存在一极大值,这是由于当SiC数量超过40%后,SiC粒子的团聚、长大使弥散强化作用降低,从而使材料的断裂强度降低;复合材料电阻率随第二相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关键词: MoSi2-SiC复合材料 , 抗弯强度 , 电阻率 , 熔渗温度 , 成型压力

烧结合成致密尖晶石的试验研究

陈永强 , 陈嘉庚 , 李如椿

耐火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1935.2005.02.011

采用粒度≤0.058 mm、MgO质量分数为96.28%的轻烧镁砂和粒度≤0.043 mm的α-Al2O3为原料,分别在50 MPa、100MPa、150 MPa和200 MPa的成型压力以及1600℃、1650℃、1700℃、1750℃和1800℃的烧成温度下进行合成尖晶石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控制合理的工艺参数,特别是m(MgO):m(Al2O3)的比约为1:1,成型压力约100MPa,烧成温度>1700℃时,可一步煅烧制得体积密度>3.30 g·cm-3、尖晶石含量较高的致密镁铝尖晶石.

关键词: 镁铝尖晶石 , 成型压力 , 烧成温度 , 保温时间

工艺参数对锆英石碳热还原氮化反应速率及物相组成的影响

张萌萌 , 于仁红 , 周宁生

耐火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1935.2011.05.008

以锆英石细粉(≤0.045 mm)和活性炭为起始物料,N2为氮源,研究了配碳量(质量分数为10%、20%、22%和30%)、反应温度(1 350、1 400、1 450和1 500℃)以及成型压力(25、50、100和150 MPa)等工艺参数对锆英石碳热还原氮化反应速率及产物相组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配碳量不同,锆英石碳热还原氮化反应产物的相组成不同;此外,配碳量的增加还会降低锆英石碳热还原氮化反应的开始温度.2)反应温度对反应速率和产物相成分的影响显著;配碳量(w)为22%时,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产物相中锆英石相和m-ZrO2含量减少,ZrN含量不断增加,而Zr7N8O4先增加后减少.3)成型压力对产物相组成的影响不大,但成型压力的增加会降低反应的速率.

关键词: 锆英石 , 碳热还原氮化 , 配碳量 , 反应温度 , 成型压力

热压罐工艺的成型压力对框架式模具温度场的影响

王永贵 , 梁宪珠

玻璃钢/复合材料 doi:10.3969/j.issn.1003-0999.2009.04.019

从理论分析入手,结合工程实验研究了在热压罐工艺中成型压力改善框架式模具温度场分布的均匀性和缩短热历程升温阶段时间.

关键词: 热压罐工艺 , 成型压力 , 框架式模具 , 温度场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下一页
  • 末页
  • 共3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