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27)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混合胺体系中MCM-49/ZSM-35复合分子筛的晶化过程

谢素娟 , 刘克峰 , 刘盛林 , 刘勇 , 张维萍 , 徐龙伢

催化学报 doi:10.3724/SP.J.1088.2010.00510

采用X射线衍射、N2吸附-脱附、扫描电镜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等技术,研究了MCM-49/ZSM-35复合分子筛在Na2O-SiO2-Al2O3-CHA(环己胺)-HMI(六亚甲基亚胺)-H2O合成体系中,先在低温80℃老化4h,再经160℃晶化不同时间的演变过程.结果表明,在该混合胺体系中,首先生成MCM-49分子筛,随着晶化时间的延长,形成ZSM-35含量逐渐增加的MCM-49/ZSM-35复合分子筛,最后生成纯ZSM-35分子筛;ZSM-35的生成是以MCM-49分子筛的消耗为代价的.

关键词: MCM-49 , ZSM-35 , 复合分子筛 , 合成 , 晶化过程 , 环己胺 , 六亚甲基亚胺

快淬速度对Nd10Fe81Co3B6薄带相结构及晶化过程的影响

韩瑞平 , 崔春翔 , 孙继兵 , 杨薇

功能材料

熔体快淬工艺中,快淬速度对Nd-Fe-B型薄带磁性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影响显著.利用熔体快淬法制备了Nd10Fe81Co3B6薄带,研究了快淬速度对其相结构以及晶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快淬速度不同,薄带的非晶程度不同,随着快淬速度的增加,薄带中非晶相含量增加.而不同淬速薄带的晶化过程也存在很大差异,当淬速较低时,薄带晶化程度较高,为质点控制晶化模式;当淬速较高时,薄带中基本为非晶化相,此时为持续晶化模式.以15~50m/s速度快淬的薄带开始晶化的温度在540~610℃范围内.

关键词: 纳米复合永磁材料 , 快淬速度 , 微结构 , 晶化过程

氢对Zr-Ti-Cu-Ni-Be块体非晶合金纳米晶体形成的影响

彭德林 , 孙剑飞 , 沈军 , 陈玉勇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采用电弧熔炼及水冷铜模快速冷却的方法,制备Zr41.2Ti13.8Cu12.5Ni10Be22 5块体非晶合金,通过电化学方法对块体非晶合金材料充入氢.利用差热扫描量热分析、Kissinger方程及高分辨电镜,研究了氢对块体非晶合金退火时晶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氢提高玻璃转变和晶化激活能,延迟晶核的形成及长大.此外,充氢有利于形成单独晶核的晶粒,使纳米晶粒更细小、分布均匀.

关键词: , 块体非晶合金 , Zr-Ti-Cu-Ni-Be , 纳米晶体 , 晶化过程

FeNbYB非晶合金的晶化过程及磁性能

董丽荣 , 宋健 , 于万秋 , 华中

材料热处理学报

用单辊快淬法制备Fe74Nb6-xYxB20(x=3 at%、4 at%、5 at%)非晶合金,取不同的温度对合金热处理,利用差热分析仪(DTA)、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研究了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晶化过程和磁性能.结果表明,添加微量Y元素提高了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当Y含量为5 at%时,Fe74Nb1 Y5 B20非晶合金过冷液相区具有最大值、△Tx=63℃.Fe74Nb6-xYxB20(3 at%、4 at%、5 at%)合金的晶化过程为:非晶→非晶+α-Fe+ Fe23B6+ Fe2B→α-Fe+Fe23B6+ Fe2B.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3种合金Fe74 Nb6-xYxB20(x=3 at%、4 at%、5 at%)饱和磁化强度Ms变化趋势是一致的,在670℃退火后3种合金MS均达到最大、分别为128、122、134 A.m2· kg-,矫顽力Hc为2.96、3.12、3.36 kA.m-1,在750℃退火后,Hc快速增大.

关键词: 快淬法 , 非晶形成能力 , 晶化过程 , 磁性能

Fe74Al4 Sn2(PSiBC)20块体非晶合金的制备与晶化研究

陈非非 , 周少雄

材料热处理学报 doi:10.3969/j.issn.1009-6264.2004.03.002

利用铜模吸铸法制备了φ5mm×8mm×1mm的Fe74Al4Sn2P10Si4B4C2和Fe74Al4Sn2P11 C4B4Si1块体非晶合金圆环.Fe74Al4Sn2P10Si4B4C2和Fe74Al4Sn2P11C4B4Si1块体非晶合金具有较高的约化玻璃转变温度(Tg/Tm≈0.60).Fe74Al4Sn2P10Si4B4C2块体非晶合金的晶化过程是二步晶化:非晶相→非晶相'+α-Fe→α-Fe+Fe3P+Fe2B+Fe3B+Fe3C,而Fe74Al4Sn2P11C4B4Si1块体非晶合金的晶化过程是一步晶化:非晶相→α-Fe+Fe3P+Fe2B+Fe3B+Fe3C.一步晶化的Fe74Al4Sn2P11C4B4Si1块体非晶合金具有更宽的超冷液相区.二步晶化的Fe74Al4Sn2P10Si4B4C2块体非晶合金的热磁曲线分为四个阶段:室温→Tg→Tx→Tp1→高温,而一步晶化的Fe74Al4Sn2P11G4B4Si1块体非晶合金的热磁曲线分为三个阶段:室温→Tg→Tx→高温.α-Fe的析出导致铁基块体非晶合金饱和磁化强度值Ms上升,而结晶化合物Fe3P、Fe2B、Fe3B和Fe3C的同时析出导致Ms值的下降.

关键词: 铁基块体非晶合金 , 铜模吸铸法 , 超冷液相区 , 约化玻璃转变温度 , 晶化过程

Fe64-xCOxNd7B25Nb4(x=0~40)块体合金的晶化过程和磁性能研究

满华 , 徐晖 , 唐永军 , 白琴 , 侯雪玲

上海金属

采用铜模吸铸法制备了Fe64-xCoxNd7B25Nb4(x =0 ~40)块体合金,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研究了该体系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晶化过程和磁性能.结果表明:Fe64-xCoxNd7 B25 Nb4(x=O~40)块体合金具有良好的非晶形成能力.在Co含量为0at% ~ 40at%范围内,合金基本为非晶态.该系合金铸态时为软磁性,晶化处理后则表现为硬磁性.随着Co含量的不同,合金的晶化行为和晶化后的产物及对应的磁性能均有明显的变化.不含Co元素时,合金发生两级晶化反应;晶化过程中出现了亚稳相Fe23 B6,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Fe23B6分解为Fe3B和α-Fe相.添加Co元素后,合金只发生一级晶化反应.Co含量为20at%的合金在1 003 K退火后,内禀矫顽力高达1 164 kA/m.

关键词: 大块非晶合金 , 非晶形成能力 , 磁性能 , 晶化过程

MCM-41介孔分子筛合成研究Ⅱ.微波辐射合成法

许磊 , 王公慰 , 魏迎旭 , 齐越 , 刘宪春 , 包信和

催化学报

采用微波辐射技术合成了MCM-41介孔分子筛,并用XRD,SEM,IR,NMR和吸附等表征手段考察了其晶化过程、晶体形貌和稳定性等特点.结果表明,微波法合成MCM-41分子筛时诱导期极短,晶化速度很快且在晶化后期无转晶现象;微波法合成的MCM-41试样的吸附容量较低,但具有较强的耐热及水热稳定性和抗酸碱能力.

关键词: MCM-41分子筛 , 微波法合成 , 晶化过程 , 稳定性

退火温度对Al(Ce)诱导Si薄膜晶化过程的影响研究

郭佳丽

表面技术 doi:10.3969/j.issn.1001-3660.2011.04.018

基于铝诱导晶化方法,通过直流磁控溅射离子镀技术利用纯Al、纯Si和Al(Ce)靶材,制备了Al-Si和Al(Ce)-Si薄膜.采用真空退火炉和X射线衍射仪在不同温度下,对样品进行了退火实验并分析了Al-Si和Al(Ce)-Si薄膜的晶化和生长过程;结合Si薄膜的生长机理,研究了Al和稀土Ce在对Si薄膜退火晶化过程中的影响.结果表明:在Al(Ce)诱导Si薄膜晶化过程中,Ce可促进Si原子沿Si(111)晶面生长;500℃退火后,与Al-Si薄膜相比Al(Ce)-Si薄膜中Si的平均晶粒尺寸显著减小;Ce的存在细化了Al晶粒尺寸,且在扩散进程中使得Al原子弥散分布于Si原子所在微区,是Si晶粒平均晶粒尺寸减小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稀土Ce , Si薄膜 , 退火 , 晶化过程

热处理条件对Fe80Zr10B10合金的晶化过程和磁性能的影响

左斌 , 孙亚明 , 王晓楠 , 华中

材料热处理学报

采用单辊快淬法制备Fe80Zr10B10非晶合金,并对该合金进行不同温度及不同保温时间热处理.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镜(TEM)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对合金的晶化过程和磁性能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Fe80 Zr10 B10非晶合金经550℃退火保温不同时间,仅析出 α-Fe相.经600 ℃退火,保温1 min后晶化产物为α-Fe相和x相(α-Mn型相),x相为亚稳相,随保温时间延长,x相转变为α-Fe相.经650℃退火,保温1 min的晶化产物为Laves C14(λ)相,随保温时间增加,λ相向α-Fe相转变,并伴有Fe3Zr相和Fe2Zr相析出.合金经550℃退火,矫顽力(Hc)随保温时间的延长变化不大,比饱和磁化强度(Ms)逐渐增大.600℃退火,矫顽力(Hc)在合金保温10 min后达到最大值然后减小,比饱和磁化强度(Ms)在合金保温10 min后达到最小值,然后增大.650℃退火,矫顽力(Hc)随保温时间的增加而减小,比饱和磁化强度(Ms)逐渐增大.

关键词: 非晶合金 , 晶化过程 , 热处理 , 磁性能

热处理对共沉淀法制备YAG纳米粉体性能的影响

赵郝炎 , 廖梅松 , 胡丽丽

人工晶体学报 doi:10.3969/j.issn.1000-985X.2006.02.043

以Al(NO3)3和Y(NO3)3为原料,采用共沉淀法制备出粒度大小为60~100nm,颗粒呈球形的纯相YAG纳米粉.研究了前驱物在不同条件下热处理对YAG纳米粉体性能的影响,并对前驱物在焙烧过程中的物相变化进行了观察,发现延长前驱物在低温下的干燥时间会导致晶粒尺寸增大,而采用在晶化温度前后分别进行保温的方法可在较低的温度获得纯相的YAG粉体.对比了焙烧温度和保温时间对产物粒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保证粉体晶化完全的前提下,升高焙烧温度比延长保温时间对晶粒尺寸有更显著的影响.

关键词: YAG , 热处理 , 共沉淀 , 两步烧结 , 晶化过程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下一页
  • 末页
  • 共3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