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16)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常减压蒸馏装置工艺防腐蚀技术进展

吕华

腐蚀与防护 doi:10.3969/j.issn.1005-748X.2000.07.009

简述了原油蒸馏塔顶工艺防腐蚀的基础工艺措施,分析了各项工艺措施的利弊,阐述了从"一脱四注"向"一脱二注"的进展及新型高效电脱盐技术.

关键词: 蒸馏塔 , 工艺防腐蚀 , 有机胺 , 成膜缓蚀剂

氟离子对无胺法合成高硅丝光沸石的结构导向作用

祁晓岚 , 李士杰 , 王战 , 刘希尧 , 林炳雄

催化学报

在含氟无胺体系中合成了高硅丝光沸石,研究了合成条件对丝光沸石产物的影响. 结果表明,投料n(SiO2)/n(Al2O3)=20~200时,控制晶化条件可得到高硅丝光沸石纯相. 由含氟无胺体系中丝光沸石的热力学稳定相区可见,氟离子的引入对方沸石的生成的相区无影响,ZSM-5和镁碱沸石生成的相区消失,丝光沸石生成的相区扩大,石英生成的相区缩小,且基本上变为两相共存区. 合成产物丝光沸石的硅铝比随着氟硅比的升高同步增大,证明氟离子在无胺合成高硅丝光沸石时具有结构导向作用.

关键词: 氟离子 , 结构导向作用 , 高硅丝光沸石 , 有机胺 , 相区

有机胺在不同晶化程度的非晶合金上的缓蚀行为──I.有机胺在不同晶化程度的非晶合金上的缓蚀机理

李瑛 , 曹楚南 , 宋光铃 , 林海潮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

本文采用动电位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测试技术,研究有无氯离子存在时十二烷基胺(DDA)在两种不同晶化程度的非晶合金上的缓蚀机理.实验表明,DDA对两种不同晶化程度的非晶合金都有缓蚀作用对非晶合金的经蚀机理为覆盖效应,对部分晶化的非晶合金的经蚀机理为负催化效应,氯离子的加入使缓蚀效率显著提高。

关键词: 有机胺 , amorphours alloy , inhibitor , inhibiting behavior

有机胺对铝合金在3.5%氯化钠溶液中的缓蚀作用

王成 , 江峰 , 王福会

腐蚀与防护 doi:10.3969/j.issn.1005-748X.2003.04.001

应用电化学极化曲线方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有机胺类缓蚀剂对硬铝合金(LY12CZ)在3.5%NaCl溶液中的缓蚀作用.结果表明,添加低浓度的有机胺对铝合金有较好的缓蚀作用,提高了铝合金在NaCl溶液中的抗点蚀能力,而添加高浓度的有机胺则缓蚀作用很小,甚至没有缓蚀作用.有机胺对铝合金的缓蚀作用是基于在铝合金表面吸附作用来实现的.

关键词: 铝合金 , 有机胺 , 点蚀 , 缓蚀作用

3种有机胺在盐酸溶液中的缓蚀性能对比研究

李晓杰 , 郭庆行 , 赵景茂

表面技术 doi:10.16490/j.cnki.issn.1001-3660.2015.07.019

目的:研究十八胺、不饱和十八胺,N-十八烷基丙撑二胺等3种有机胺在1 mol/L的盐酸溶液中的缓蚀性能,探讨3种有机胺在金属表面的成膜性及其缓蚀机理。方法采用静态挂片质量损失法、动电位极化曲线测试、接触角测试及AFM力曲线测试研究3种有机胺在碳钢表面的成膜性及膜的均匀性。结果不饱和十八胺的缓蚀率明显高于另外两种,为阴极抑制型缓蚀剂。接触角测试表明,不饱和十八胺的疏水性达到了优等级,高于另外两种有机胺;其缓蚀机理为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疏水性保护膜,有效隔离了金属与腐蚀介质的接触。在粘附力测试实验中,不饱和十八胺在金属表面测量数据分布较为平均,其标准偏差最小,说明这种胺在金属表面成膜最好。另外,不饱和十八胺在金属表面的平均粘附力最大。结论不饱和十八胺具有最好的缓蚀性能。

关键词: 有机胺 , 缓蚀剂 , 成膜性 , 盐酸 , 碳钢

有机胺在离子热合成LTA型磷酸铝分子筛中的助模板作用

裴仁彦 , 徐云鹏 , 魏莹 , 温国栋 , 李科达 , 王磊 , 马怀军 , 田志坚 , 林励吾

催化学报 doi:10.3724/SP.J.1088.2010.00701

在1-丁基-3-甲基溴化咪唑([bmim]Br)离于液体中引入有机胺合成了LTA型磷酸铝分子筛(AlPO4-42),采用热重分析、核磁共振光谱、红外光谱以及荧光光谱对所得晶化产物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体系的晶化动力学.结果表明,有机胺以特定的聚集形态协同离子液体阳离子起到助模板剂的作用,并填充在AlPO4-42分子筛孔道中.晶化产物随晶化时间的演变表明,体系中有机胺浓度的变化改变了动力学路径.高浓度有机胺所形成的聚集体组装周围的无机物种,促进了sod或lta笼结构的形成,并导致立方相的LTA骨架晶化.

关键词: 离子热合成 , 磷酸铝分子筛 , 有机胺 , 助模板剂 , LTA型结构

有机胺在不同晶化程度的非晶合金上的缓蚀行为──Ⅱ.有机胺在不同晶化程度的非晶合金表面的吸附行为

李瑛 , 曹楚南 , 宋光铃 , 林海潮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

进一步处理的文所得的实验结果,计算不同条件下十二烷基胺(DDA)在两种不同晶化程度的非晶合金上的吸附覆盖度随浓度的变化,探讨DDA在两种材料上遵循的吸附等温式,研究表面状态对DDA吸附方式和吸附能力的影响。

关键词: 有机胺 , amorphours alloy , inhibitor , adsorption behavior

胺法捕集燃煤电厂烟气中CO2的试验与模拟

高巨宝 , 王淑娟 , 赵博 , 李明磊 , 周姗 , 徐志成 , 陈昌和

工程热物理学报

介绍了CO2循环吸收解吸实验台。采用新型混合有机胺CO2吸收剂,在该实验台上进行了长期稳定运行试验,并应用AMSIM软件进行了系统模拟。结果表明,该实验台可以达到12h以上长时间稳定运行,实现了模拟烟气和吸收剂的稳定循环。由于试验过程中不添加新的吸收剂和水,随着吸收剂循环时间的增加,CO2脱除效率缓慢下降,但500h后仍可达83%。试验运行结果和模拟结果达到了较好的吻合。

关键词: 有机胺 , CO2 , 捕集 , 中试装置 , 模拟

有机胺催化制备聚碳酸酯二元醇

郝俊松 , 杜娟 , 刘少勇 , 訾少宝 , 李再峰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以碳酸二甲酯(DMC)和1,4-丁二醇(BD0)为原料,在三乙胺等有机胺类催化剂催化下,酯交换制备出聚碳酸酯二元醇(PCDL).采用核磁共振和红外光谱等分析手段鉴定产物的结构;凝胶渗透色谱分析减压时间对PCDL分子量分布的影响.详细研究了原料摩尔比(DMC/BDO)、催化剂用量、减压时间等因素对反应过程的影响,优化了PCDL的合成工艺参数.实验结果表明,当DMC/BDO的摩尔比为1.2~1.25,催化荆用量占BDO的质量分数为0.5%,采用阶段控温方式制备出数均分子量在1600 g/mol左右的PCDL.

关键词: 碳酸二甲酯 , 有机胺 , 酯交换反应 , 绿色工艺

攀钢烧结烟气脱硫技术应用现状与发展

邱正秋 , 黎建明 , 王建山 , 张小龙

钢铁

叙述了攀钢烧结烟气的特点,介绍了有机胺(离子液)循环吸收法、氨-硫铵法、气固悬浮循环流化床脱硫法等3种脱硫工艺的原理、工艺流程及工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工程应用效果,对比分析了3种方法的优缺点,认为有机胺循环吸收法用于脱除高浓度的二氧化硫具有脱硫率高、不产生二次污染,同时可副产硫酸,符合攀钢烧结烟气特性要求,具有推广应用前景.

关键词: 烧结烟气 , 氨硫铵法 , 石灰石脱硫 , 有机胺 , 脱硫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末页
  • 共2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