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6)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氢化锆表面原位氧化法制备氢渗透阻挡层的研究

陈伟东 , 韩琳 , 张力 , 黄永章 , 王力军 , 陈松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采用原位氧化法在氢化锆表面制备了氢渗透阻挡层,分析了工艺参数对氧化层生长的影响,借助XRD,XPS,SEM等分析测试手段对氧化层的物相组成和截面形貌进行分析,并对氧化层的阻氢效果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氧化层的质量增量随氧化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氧分压为0.1 MPa,550 ℃恒温氧化2 h的工艺条件下,在氢化锆表面制得了厚度为50~60 μm的氧化层;该氧化层主要为Baddeleyite结构的ZrO2;氧化层中含有O,Zr,C等元素并存在O-H键;氧化层均匀、致密,具有一定的阻氢作用.

关键词: 氢化锆 , 氢渗透阻挡层 , 原位氧化法 , 氧化层

pH值对溶胶凝胶法制备ZrH1.8表面氧化膜的影响

范秀娟 , 陈伟东 , 闫淑芳 , 闫国庆 , 王志刚 , 徐志高

稀有金属 doi:10.13373/j.cnki.cjrm.2014.02.012

采用溶胶凝胶技术,以氧氯化锆/乙醇/水为反应体系在氢化锆表面制备氧化锆膜层作为防氢渗透层,研究了溶胶pH值对氧化锆膜层的物相组成、截面形貌及阻氢性能的影响.利用涡流测厚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测试了氧化锆膜层的厚度、截面形貌及相结构.通过真空脱氢实验测试评估膜层的阻氢性能.结果表明,在选取的溶胶pH值为1~9范围内,膜层的厚度在7.6 ~14.8μm之间变化,膜层的氢渗透降低因子(PRF)值在9.8 ~11.5之间变化,膜层厚度和膜层的氢渗透降低因子(PRF)值都随着pH值增大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当pH为5时,膜层厚度达到最大值14.8 μm,膜层的PRF值达到11.5,膜层与基体结合紧密,膜层连续完整、致密均匀.pH值变化对膜层物相组成没有显著影响,膜层由单斜相M-ZrO1.8和四方相T-ZrO1.8组成,其中以单斜相M-ZrO1.8为主.

关键词: 氢化锆 , 溶胶凝胶法 , 氢渗透阻挡层 , pH

氢化锆与O2反应制备氢渗透阻挡层的研究

陈伟东 , 闫淑芳 , 刘向东 , 范秀娟 , 王志刚 , 徐志高

稀有金属 doi:10.13373/j.cnki.cjrm.2014.01.011

采用原位氧化的方法,通过氢化锆直接与02反应在表面生成氧化膜作为氢渗透阻挡层.分析了氧化工艺参数对氧化膜生长速度的影响,并对氧化膜的物相组成、截面形貌和阻氢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氧化膜生长速度的主要因素,氢化锆在450℃以下的温度范围内氧化,氧化膜生长速度很小,氧气分压对氧化膜生长速度无明显影响;在450℃以上,氧化膜生长速度随着氧气分压的增大和氧化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氧化膜的质量增重与氧化时间的关系曲线符合抛物线生长规律.氧化膜为双相复合结构,由单斜相M-Zr02和四方相T-Zr02组成.氢化锆原位氧化后经650℃真空脱氢50 h后样品失氢量低于0.2%.

关键词: 氢化锆 , 原位氧化 , 氢渗透阻挡层 , 氧化膜

CO2反应法制备氢化锆表面氢渗透阻挡层的研究

刘庆生 , 秦丽娟 , 常英 , 赵平

表面技术 doi:10.3969/j.issn.1001-3660.2005.02.012

氢化锆因具备诸多作为反应堆中子慢化材料的优点,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在空间堆中,慢化剂的工作温度范围为650~750℃,而在此温度下,H/Zr原子比大于1.8的氢化锆中的氢很容易析出.利用ZrH2和CO2、P反应在氢化锆表面制备氢渗透阻挡层,并借助SEM、XPS和XRD对膜层进行截面形貌观察和物相分析.XRD分析表明氢化锆表面生成了baddeleyite 结构的氧化锆.XPS分析表明膜层中含有Zr、C、O、P等元素;窄谱分析还发现膜中生成了C-H键和O-H基团(可能O-H又和锆形成Zr-OH键).C-H键和O-H基团的存在可能是阻挡氢析出的原因.

关键词: 氢化锆 , 中子慢化材料 , 慢化剂 , 氢渗透阻挡层 , 截面形貌

氢化锆表面电镀铬制备氢渗透阻挡层的研究

秦丽娟 , 赵平

材料开发与应用 doi:10.3969/j.issn.1003-1545.2005.03.008

研究了在氢化锆(H/Zr原子比为1.801)表面通过电镀铬制备氢渗透阻挡层的工艺.结果显示,基体表面经过适当氧化处理后电镀所得铬镀层与基体的结合强度和阻氢性能都有一定的提高;随着电流密度的升高,氢渗透阻挡层孔隙、显微裂纹明显增多;反之,氢渗透阻挡层连续致密.

关键词: 氢化锆 , 电镀铬 , 氢渗透阻挡层

不锈钢表面沉积SiC作为氢渗透阻挡层的研究

王佩璇 , 王宇 , 史宝贵

金属学报

在316L不锈钢片表面上用离子束辅助沉积(IBAD)和溅射沉积加上离子注入方法制备Si-C薄膜, 测量氚通过钢片的渗透率, 并用XPS, AES, XRD及TEM等分析薄膜的成分和结构, 结果表明, 改性膜使不锈钢的氚渗透降低近5个数量级, 随着制备条件的汪同, 膜中的C/Si原子比不同, 用双靶(Si, C)加C离子轰击的IBAD方法可得到的较高的C/Si比.

关键词: 碳化硅 , null , null , null , null , null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