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瑞娟
,
王玉良
,
吴琼
稀土
采用LB固体培养基富集培养法,分别从苏玉糯4号玉米种子和安徽池州—某茶园幼嫩茶树叶片中分离到—株内生细菌,经细菌16 srDNA全序列测定为Bacillus cereus,表明苏玉糯4号玉米种子和此地茶叶中细菌种类较单一;为了探讨稀土元素对此细菌的生理功能及作用机理,在LB培养基中附加一定浓度氧化铕,滤纸片法显示氧化铕可以使分离得到的B.cereus增强对0.135%升汞、9%苯酚、75%乙醇和80万单位/mL青霉素溶液的抗性,抑菌圈直径与不加氧化铕的对照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但氧化铕浓度太大(500 mg/L)时,又会使分离到的细菌对上述四种供试化学物质的抗性下降.光电比浊法和扫描电镜显示,氧化铕可以促进分离得到的内生细菌个体生长和繁殖;氧化铕促进细菌分裂的作用可被钙调蛋白抑制剂氯丙嗪抑制,表明氯丙嗪也可以调节原核生物体内类钙调蛋白的功能,氧化铕促进细菌繁殖的机理可能与类钙调蛋白有关.
关键词:
玉米和茶叶
,
内生细菌
,
氧化铕
,
类钙调蛋白
,
机理
陈传盛
,
刘天贵
,
陈小华
,
易斌
,
宁振武
,
宁振武
,
朱灿
,
何晨冲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利用混合酸对催化裂解法制备的多壁碳纳米管进行纯化,然后先后用氨水和柠檬酸对纯化后的多壁碳纳米管进行修饰,最后利用共沉淀法和热处理制各了碳纳米管氧化铕复合材料,并使用红外光谱、X-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研究了碳纳米管及氧化铕复合材料的结构和形貌.光谱结果表明:经过混合酸纯化后,碳纳米管表面拥有丰富的羟基和羧基等官能团,而且能够在纯化后的多壁碳纳米管表面引入氨基和柠檬酸分子.电子显微图像显示,在450℃下热处理,获得了多壁碳纳米管/氧化铕纳米线复合材料;在750℃下热处理,获得了多壁碳纳米管/纳米氧化铕复合材料.
关键词:
碳纳米管
,
氧化铕
,
复合材料
,
纳米线
霍广进
,
高洁
,
康海英
冶金分析
doi:10.3969/j.issn.1000-7571.2004.02.011
研究了高纯稀土氧化物中钴的测定方法.实验表明,在pH3左右,用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铵(APDC)络合钴,MIBK萃取分离,有机相与水相之比1:6时,萃取率最高,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氧化钐和氧化铕中钴.主要共存离子不干扰,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9.0%和9.3%,氧化钐和氧化铕中钴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5%~100%和95%~108%.
关键词:
萃取
,
石墨炉
,
原子吸收
,
钴
,
氧化钐
,
氧化铕
霍广进
冶金分析
doi:10.3969/j.issn.1000-7571.2000.06.015
采用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铵(APDC)-甲基异丁基酮(MIBK)萃取体系,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高纯稀土氧化物中锰.在HAc-NaAc缓冲溶液(pH4)中,加2mL 2%APDC溶液,调节水相与有机相的体积比为5∶1,萃取分离后测定,常见离子无干扰,经对氧化钐等稀土氧化物的实际测定,相对标准偏差RSD<7%,加标回收率在98%~105%之间.该法简便、准确.
关键词:
锰
,
氧化钐
,
氧化铕
,
氧化镧
,
萃取-原子吸收法
王连军
,
刘冠彬
稀土
以钛酸酯偶联剂在无水乙醇中对纳米氧化铕进行表面修饰,分别测定了处理好的样品的粒径及分布、在二氧六环中的沉降稳定性以及在聚丙烯中的分散性.结果表明,表面修饰有利于纳米氧化铕在聚丙烯中的分散,其中以10%钛酸酯处理的效果最佳;处理后样品的红外光谱表明,纳米氧化铕与偶联剂发生了化学键合作用,他们之间并不是简单的物理包覆.
关键词:
氧化铕
,
聚丙烯
,
表面修饰
,
分散性
,
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