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20)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中国耐火原料的新近发展

罗星源 , 孙加林 , 徐国英

耐火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1935.2003.05.014

介绍了过去几年中国几种主要耐火原料,如矾土基原料(包括电熔刚玉、尖晶石、莫来石)、镁质原料(包括大结晶98电熔镁砂、高铁高钙镁砂、电熔或烧结镁铬砂)和非氧化物材料(包括氮化硅铁、氮化硅)的最新发展,同时讨论了非氧化物结合的新型材料在未来几年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矾土 , 刚玉 , 尖晶石 , 莫来石 , 镁砂 , 镁铬砂 , 氮化硅铁 , 氮化硅 , 耐火材料

氮化硅铁在Al2O3-SiC-C质铁沟浇注料中的防氧化行为

陈俊红 , 孙加林 , 邓小玲 , 占华生 , 洪彦若

耐火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1935.2005.01.011

将Al2O3-SiC-C系铁沟浇注料及分别添加8%(质量分数)氮化硅、氮化硅铁的浇注料试样在空气中进行1500℃3 h热处理后,分别对氧化层进行形貌(SEM)及能谱分析(EDS),并结合热力学分析了氮化硅铁的防氧化行为:高温氧化气氛下,表面氮化硅铁中的Si3N4首先氧化生成SiO2,构成氧化层的主体;随着铁相材料的氧化,形成的氧化铁不但降低了氧化层的熔点,而且降低了熔体的粘度,增进熔体在材料表面上的润湿性及流动性,形成覆盖于材料表面的氧化层而阻止碳素氧化,使其具有比纯氮化硅更好的防氧化性能;另外,由于氮化硅铁在Al2O3-SiC-C系材料中加入量少,而且试样内部的铁不是以氧化铁形式存在的,故对材料高温使用性能的影响不大.

关键词: 氮化硅铁 , Al2O3-SiC-C质浇注料 , 氮化硅 , 防氧化行为

硅铁粉粒度对合成氮化硅铁的影响

韩俊华 , 蒋明学 , 王黎 , 吴占德

耐火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1935.2006.03.006

采用FeSi75为原料,利用直接氮化合成法制备了氮化硅铁粉末,研究了中位径(d50)分别为13.41 μm、8.023 μm和5.229 μm的3种硅铁粉分别在1150 ℃、1250 ℃和1350 ℃保温9 h处理后的氮化规律.借助XRD、SEM等测试手段测定和观察了产物的物相组成和显微形貌.结果表明:较细的硅铁粉(d50=5.229 μm)氮化时,反应快速、剧烈,导致烧结严重,氮化效果差,而较粗硅铁粉(d50=13.41 μm)氮化效果较好;较细硅铁粉氮化后易于形成须状、纤维状和柱状氮化硅晶体,较粗硅铁粉氮化后易于形成球状氮化硅团聚体.制备的氮化硅铁中有大量充满氮化硅的孔洞,产物中的Fe3Si与FexSi被其包围,这种结构有利于体现氮化硅铁的优异性能.

关键词: 氮化硅铁 , 氮化硅 , 粒度 , 烧结

氮化硅铁及其在耐火材料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徐勇

耐火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1935.2015.04.017

总结了氮化硅铁的合成、特性及其在耐火材料(包括浇注料、炮泥和复合耐火材料)中应用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氮化硅铁合成及其在耐火材料中应用的研究方向和前景。

关键词: 氮化硅铁 , 浇注料 , 炮泥 , 复合耐火材料

氮化硅铁结合SiC复合材料的氧化行为

张勇 , 彭达岩 , 文洪杰 , 冯涤

耐火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1935.2005.02.004

以工业SiC和硅铁粉为原料,二者的配料组成(质量分数)分别为90%和10%,外加2%的黄糊精为暂时结合剂,采用半干法机压成型后在氮化炉中于1380℃5 h氮化烧成制备出氮化硅铁结合SiC复合材料,在变温(常温~1400℃)氧化试验的基础上,分别在1100℃、1200℃和1300℃进行了等温氧化试验,并且分析了1300℃3 h氧化后试样的显微结构和相成分.结果表明,氮化硅铁结合SiC复合材料在1100~1300℃范围内的氧化规律为:氧化初期,试样单位面积的质量变化符合直线规律;氧化中期,近似符合二次曲线;氧化后期,符合抛物线规律.与气孔较多的内部相比,1300℃3 h氧化后试样的表面生成了一层较致密的氧化层,检测后认为,表面含有较多的SiO2,在高温下弥合了表面气孔,阻止了试样的进一步氧化.

关键词: 氮化硅铁 , SiC , 复合陶瓷 , 氧化

氮化硅铁对炮泥高温抗折强度及抗渣性的影响

陈俊红 , 王福明 , 孙加林 , 李志坚 , 亓华涛

耐火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1935.2006.06.012

以棕刚玉、碳化硅、沥青及焦炭为主要原料,研究了氮化硅铁加入量为0、4%、8%、12%、16%、20%、24%、28%时对炮泥高温抗折强度的影响及加入量为6%、12%、18%、24%时对炮泥抗高炉炉渣侵蚀的影响.结果表明:氮化硅铁加入量在24%以内时,不能提高炮泥800 ℃的高温抗折强度,而当氮化硅铁加入量≥12%时,对1000 ℃以上高温抗折强度的提高效果即已显现,尤其对1400 ℃的高温抗折强度的提高非常明显;氮化硅铁的加入对炮泥高温抗渣侵蚀性影响不大.

关键词: 氮化硅铁 , 炮泥 , 抗折强度 , 抗渣侵蚀性

碳化硼加入量对氧化镁-氮化硅铁浇注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涂军波 , 魏军从 , 牛森森

耐火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1935.2010.03.002

以97烧结镁砂为主要原料,加入3%质量分数的氮化硅铁细粉,以硅微粉作为结合剂,研究了外加不同量碳化硼(其质量分数分别为0、0.1%、0.2%、0.3%、0.4%、0.5%)对镁质浇注料常温物理性能和高温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借助扫描电镜对浇注料的显微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碳化硼加入量的增加,浇注料烘干强度下降,中、高温处理后强度变大,高温抗折强度下降.原因在于碳化硼在加热过程中氧化产生液相,促进材料烧结,使得材料致密,冷态强度增大;而由于液相的产生降低了镁质材料的直接结合程度,使得高温抗折强度减小.

关键词: 氮化硅铁 , 镁砂 , 浇注料 , 力学性能 , 碳化硼

氮化硅铁在空气气氛中的烧结试验

陈俊红 , 孙加林 , 康华荣 , 刘晓光 , 占华生 , 洪彦若

耐火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1935.2005.03.008

以闪速燃烧法合成的粒度≤0.074 mm氮化硅铁细粉为原料,以胶水为临时结合剂,在250kN的压力下液压成型,干燥后于空气气氛中1500℃保温3 h烧成,冷却后在试样内部钻取φ36 mm×50 mm的试样,检测其显气孔率、体积密度和常温耐压强度,同时对该试样和氮化硅铁原料进行了XRD分析.结果表明:烧成后试样的显气孔率、体积密度和常温耐压强度分别为39.6%、2.10 g·cm-3和34.5 MPa;与氮化硅铁原料相比,烧成后氮化硅铁中除Fe相及SiO2消失外,其余物相都存在.

关键词: 硅铁 , 氮化硅铁 , 烧结 , 氧化

硅铁闪速燃烧合成氮化硅铁

祝少军 , 孙加林 , 陈俊红 , 占华生 , 洪彦若

耐火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1935.2004.04.008

利用闪速燃烧合成新技术,以粒度≤0.088mm的FeSi75硅铁细粉为原料,在0.2 MPa的低氮气压力与1400℃的燃烧温度条件下,制备了细蜂窝状氮化硅铁.XRD和SEM分析结果表明,这种氮化硅铁主要由短柱状β-Si3N4相和Si3Fe相组成,其结构特征是以Si3Fe形成核心,并被Si3N4包裹.同时,还用热力学原理探讨了由硅铁闪速燃烧合成氮化硅铁的工艺条件、形成产物的形式、反应的中间产物和残留金属的形态.热力学研究结论和实验检测结果相一致,从而在理论上阐明了闪速燃烧合成是制备氮化硅铁的一种理想工艺.

关键词: 氮化硅铁 , 闪速燃烧合成 , 硅铁 , 热力学

热力学相图计算技术在闪速燃烧合成氮化硅铁中的应用

祝少军 , 孙加林 , 洪彦若

耐火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1935.2005.04.010

将热力学相图计算技术应用于Si-Fe-O-N体系,以评估由FeSi75粉闪速燃烧合成氮化硅铁的条件和目标产物.结果表明:将闪速燃烧温度控制在1200~1500℃之间较为适宜,此时平衡态产物中除主要含有Si3N4以外,还有一定量的Fe与Si间化合物和少量稳定的SiO2存在.此计算结果与实际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关键词: 相图计算 , 计算机模拟 , 闪速燃烧合成 , 氮化硅铁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末页
  • 共2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