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27)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SPHC热轧带钢边部“黑线”研究

陈连生 , 谷辉格 , 宋进英 , 田亚强 , 张大伟 , 魏英立 , 沈永革

钢铁钒钛 doi:10.7513/j.issn.1004-7638.2013.02.020

为了消除酸洗后显现在SPHC热轧带钢边部处的黑线缺陷,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仪等相关试验手段,研究分析了带钢边部黑线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带钢边部黑线缺陷处成分主要为Fe元素,组织为铁素体和少量珠光体,存在粗晶、混晶现象.黑线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带钢边部存在裂纹,轧制过程中由于拉应力使边角部金属翻平到带钢表面形成黑线.通过改善带钢边角部质量和优化立辊辊型及轧制工艺,可有效消除黑线缺陷,保证良好产品质量,提高成材率,从而满足市场的需求.

关键词: 热轧带钢 , 黑线 , 混晶 , 微裂纹 , 翻平 , 立辊

镧掺杂混晶结构TiO2纳米粉体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

和娇娇 , 杜慧玲 , 杜娴 , 刘俊

人工晶体学报

以钛酸四丁酯为Ti源,采用溶胶-凝胶自蔓燃法制备了镧掺杂的La-TiO2(简写为LT)纳米粉体.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红外光谱(FIIR)、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对掺杂型TiO2粉体的晶型结构与颗粒尺寸等进行表征.利用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UV-vis)研究了H2O2改性、镧掺杂量以及混晶结构对TiO2纳米粉体降解甲基橙的影响.结果表明:镧掺杂混晶TiO2粉体的光催化活性明显优于未掺杂的锐钛矿TiO2粉体.当La3+掺杂量为0.5%,合成温度为475℃(金红石相含量为26.0%)时,得到的TiO2粉体光催化活性最好.H2O2的加入有助于TiO2光催化剂表面的电子-空穴对生成,提高光催化剂对甲基橙的降解率,当H2O2浓度为6%时,光照3h后,降解率达到了91.97%.

关键词: TiO2粉体 , 溶胶-凝胶自蔓燃 , 镧掺杂 , 混晶 , 光催化

高强油井管冲击值差异原因分析

李智丽 , 韩凤英

物理测试 doi:10.3969/j.issn.1001-0777.2006.01.013

对油井用管冲击试样的断口进行了扫描电镜以及金相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具有细小均匀晶粒试样的冲击值高,混晶组织的不均匀性使试样的冲击值降低,带状组织有利于提高纵向冲击值,得出冲击值高、低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组织中出现混晶及带状组织.

关键词: 油井管 , 冲击值 , 混晶 , 带状组织

CSP生产C-Mn钢薄带组织与表面裂纹研究

张超 , 宋畅 , 韩斌 , 谭佳梅 , 郭茜 , 吴润

钢铁研究学报

在武钢CsP生产线上,通过控轧控冷工艺生产低成本低碳C-Mn钢薄板.结果表明,生产出的薄板屈服强度大于313 MPa,抗拉强度高于400MPa,伸长率超过37%,屈强比低于0.83,冷弯性能良好,满足塑性要求,但常出现表面裂纹.从热力学角度分析出尺寸大于83nm的硬脆粒子会引起裂纹,而钢中析出物尺寸约为30nm,不足以引起裂纹.金相和扫描电镜观察到裂纹周围有混晶现象,计算表明混晶造成的应力集中约为120MPa,大于F3轧制时钢带的强度,容易导致裂纹的产生.经提高开轧温度、降低终轧温度及卷取温度后,表面裂纹发生率从3.67%降低到了1.34%.

关键词: CSP , 表面裂纹 , 热力学 , 混晶

Q460C钢组织特性对表面裂纹成因的影响分析

高雅 , 孙建林 , 贠冰 , 赵海兴

材料科学与工艺

通过光学显微组织观察,测定显微组织硬度和能谱分析等方法对Q460C中厚板表面裂纹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分析了热送热装工艺对裂纹形成的影响,分析了轧制过程中裂纹的形成机理.利用热膨胀法结合金相法在Gleeble-1500热模拟实验机上测定了实验钢连续冷却转变曲线,分析了材料组织转变与裂纹形成规律的联系.分析结果表明:热送热装工艺产生了混晶组织,在粗轧阶段未能消除,精轧阶段粗晶区先于细晶区变形,产生不均匀变形,最终导致钢板表面沿粗晶区与细晶区界面开裂.在轧辊摩擦力作用下,多余的变形被向前推压,沿开裂处向钢板表面延伸,随轧制进行,裂纹向内部扩展.热送热装生产中,控制粗轧温度和压下量是控制裂纹产生关键.

关键词: 中厚板 , 表面裂纹 , 组织转变 , 混晶 , 热送热装

锐钛矿-金红石混晶TiO2溶胶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

杨辉 , 申乾宏 , 高基伟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采用溶胶-凝胶法,通过对pH值的调节,获得了含有锐钛矿-金红石混晶晶粒的二氧化钛溶胶,并由浸渍提拉法常温制备出相应的结晶二氧化钛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紫外可见光谱(UV-Vis)等研究手段对溶胶和薄膜进行了分析,并对薄膜的光催化活性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较低的pH值条件有利于混晶二氧化钛溶胶的制备;由于混晶薄膜中.两种晶型TiO2的能带发生交迭,致使其光吸收边波长相对单一锐钛矿型TiO2薄膜发生红移,同时"混晶效应"使得该混晶薄膜具有了较高的光催化活性.

关键词: 锐钛矿 , 金红石 , 二氧化钛溶胶 , 混晶 , 光催化

CSP工艺中含Nb钢的混晶问题及改善方法

刘清友 , 董瀚 , 孙新军 , 陈红桔 , 梁小恺 , 翁宇庆 , 李德刚 , 王雪莲 , 包春林 , 贾会昌 , 董瑞峰

钢铁

CSP工艺生产铌微合金化钢出现严重的混晶现象是我国目前已投产的几条CSP机组的普遍问题.通过对包钢CSP工艺生产的铌微合金钢的组织研究发现,铌提高钢的再结晶温度,如果在奥氏体部分再结晶温度区变形将导致原始奥氏体组织混晶,从而导致钢带的组织不均匀性.适当调节钢的铌含量和变形工艺条件,避免在奥氏体部分再结晶区域变形是解决钢带混晶问题的关键,目前在包钢已可生产铌含量小于0.030 %的铌微合金钢.

关键词: Nb , 混晶 , 再结晶 , CSP

CSP热轧Q235钢再结晶与混晶的判定

张超 , 吴润 , 宋畅 , 谭佳梅 , 吴志方

机械工程材料

以CSP热轧QZ35钢为对象,研究了发生动态再结晶条件,对再结晶与混晶进行判定。结果表明:根据真应力一真应变曲线回归得出的Q235钢动态再结晶的动力学模型和再结晶判据来判断再结晶与混晶,与实际有一定的差别,这是因为热模拟时动态回复的组织中有部分晶粒发生了动态再结晶。要准确判断混晶的发生,还需考虑形变功的储存、释放等因素的干扰。

关键词: CSP , Q235钢 , 动态再结晶 , 混晶

热轧酸洗板SPHC冲压制耳成因分析与改进

王进 , 裴新华 , 刘友荣

物理测试

酸洗板SPHC在用户冲压时出现制耳缺陷的质量问题,严重影响用户的成材率.通过对产生制耳缺陷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以及对实例样品进行金相检测、化学元素成分检测、力学性能检测以及厚度测量分析,确认SPHC酸洗板尤其是带钢边部存在混晶组织、厚度设计控制以及用户模具使用等问题是引起制耳的主要原因.实践生产也表明:制定合理的热轧工艺制度、优化成分设计、采取厚度负公差轧制设计,以及用户采用合理的模具参数均可有效降低制耳缺陷的发生率.

关键词: 热轧 , 酸洗板 , 制耳 , 混晶 , 厚度 , 模具

生产工艺对420 MPa高强度船板钢低温韧性的影响

王洪 , 刘小林 , 蔡庆伍

钢铁

采用不同的生产工艺制度,对E42船板钢在工业试制生产中所产生的-40℃纵向冲击功波动较大的现象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采用两阶段轧制时,由于中间坯的厚度较大,从而对未再结晶区的变形温度产生影响,易于产生在部分再结晶区轧制的现象,使钢板中出现混晶现象,从而造成钢板低温冲击值较低.在轧后快冷中,冷却制度采用不当,会产生粒状贝氏体组织,也影响了钢板的低温冲击功.

关键词: 冲击功 , 奥氏体再结晶 , 混晶 , 粒状贝氏体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下一页
  • 末页
  • 共3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