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育松
,
徐永东
,
陈照峰
,
成来飞
,
张立同
,
熊党生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doi:10.3969/j.issn.1004-244X.2006.01.005
采用氧-乙炔烧蚀试验研究了2D C/SiC复合材料的烧蚀性能,并对2D C/SiC复合材料在氧-乙炔焰流烧蚀条件下的烧蚀机理和烧蚀物理模型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密度对材料的烧蚀性能有显著的影响,随着密度的增加,材料的线烧蚀率呈下降的趋势,当密度提高3.4%时,材料的线烧蚀率下降65%.同时,C/SiC复合材料在氧-乙炔条件下的烧蚀机制是热氧化烧蚀、热物理烧蚀和机械冲刷的综合作用.
关键词:
烧蚀
,
C/SiC复合材料
,
烧蚀机理
,
物理模型
廖乃镘
,
李伟
,
蒋亚东
,
匡跃军
,
李世彬
,
吴志明
材料导报
氢化非晶硅(a-Si:H)是一种重要的光敏感薄膜材料,其稳定性的好坏是决定能否应用于器件的重要因素之一.介绍了a-Si:H薄膜稳定性的研究进展,论述了a-Si:H薄膜的稳定性与Si-Si弱键的关系,分析了先致衰退效应(S-W效应)产生的几种机理,提出了在薄膜制备和后处理过程中消除或减少Si-Si弱键以提高a-Si:H薄膜稳定性的方法.
关键词:
氢化非晶硅
,
稳定性
,
光致衰退效应
,
物理模型
,
稳定化处理
王国军
,
熊柏青
,
陶志民
,
李锡武
,
刘科研
金属功能材料
2650铝合金作为一种新型耐热变形铝合金,主要应用于超音速运输飞机蒙皮.它具有良好的耐热性能,在100~130℃温度范围,150 MPa负荷下服役6000 h,其变形量不超过0.1%.该材料在国内尚没有公开发表的文献作详细介绍.本文从蠕变及断裂行为、蠕变和热暴露对沉淀强化的影响,热驱动对材料滑移的作用和蠕变物理模型的建立等几个方面,介绍了对2650-T8材料的高温性能方面的研究进展.对耐热铝合金的研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
2650铝合金
,
耐热材料
,
蠕变行为
,
热暴露
,
热驱动
,
物理模型
李想
,
李仙会
,
吴佳林
机械工程材料
doi:10.11973/jxgccl201507026
以聚四氢呋喃二醇、聚己二酸丁二醇酯二醇、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非离子型亲水单体MO3和液体石蜡等为原料,制备了端基为—NCO基团的聚氨酯预聚体自乳化细乳液,以改进的丙酮/甲苯-二正丁胺法测定细乳液体系中-NCO基团的含量,采用红外光谱表征了自乳化细乳液中水解产物的结构;根据假设建立了细乳液中—NCO基团的水解反应模型,在不同温度和亲水单体MO3用量下对该模型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聚氨酯预聚体自乳化细乳液的水解产物为聚氨酯-聚脲共聚物,拟合结果与水解反应模型的假设相符,自乳化细乳液体系中—NCO基团水解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60.2kJ·mol-1,且水解反应速率随着亲水链段含量的升高而加快.
关键词:
聚氨酯
,
细乳液
,
自乳化
,
水解反应
,
物理模型
何力军
,
许德美
,
胡楠
,
李婷婷
,
钟景明
,
罗民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基于铍(Be)冲击制粉颗粒的形貌特征,建立了一个描述Be粉颗粒尺寸分布的物理模型,该模型仅含一个物理意义明确的参数.模型中考虑了2种重要的内在影响机制:具有不同初始动能的颗粒在完成冲击后的存在状态应该遵从Maxwell-Boltzmann分布,即大颗粒具有高的能量,状态不稳定,在冲击过程中容易碎成小颗粒,这一影响可以用颗粒尺寸的负指数函数来描述;获得低表面能的倾向又使得颗粒尽可能具有大的体积,这一影响可以用颗粒尺寸的立方函数来描述.实际的颗粒尺寸分布是这2种影响竞争的结果.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符合得很好.
关键词:
Be粉
,
冲击研磨
,
颗粒尺寸分布
,
物理模型
冯巍
,
朱传运
,
李德强
,
刘承军
,
姜茂发
中国冶金
doi:10.3969/j.issn.1006-9356.2007.12.008
以本溪钢铁公司炼钢厂板坯连铸结晶器为研究对象,通过物理模拟系统研究了水口吹气量、水口插入深度对连铸结晶器内气泡运动行为、液面波动及卷渣行为的影响作用,并在此基础上优化设计了连铸工艺参数.工业试验结果表明,经优化后连铸坯表层中含氧化钠(Na2O)、氧化钾(K2O)等保护渣成分的CaO-Al2O3-SiO2-MgO 系球状夹杂物基本消失,IF钢连铸坯中非金属夹杂物含量明显降低.
关键词:
IF钢
,
结晶器
,
水口吹氩
,
物理模型
,
非金属夹杂物
王琦
,
杨雁青
,
罗文涛
,
王健
,
苗雨川
钢铁研究
中厚板道次规划算法是中厚板过程控制技术的核心。比较了Siemens采用SQP算法、国内综合等储备方法以及简化的二次型规划算法。Siemens的SQP算法复杂,参数配置困难;综合等储备方法的算法较简单,但是对物理模型和边界条件要求较高,存在计算得不出结果的问题;简化的二次型规划算法相比其它2个算法稳定性和参数配置都比较容易,计算速度快。实践表明,该方法更适合工业现场的在线应用。
关键词:
算法
,
轧制规程
,
物理模型
,
二次型规划
,
工业应用
胡自力
,
熊克
,
王鑫伟
材料工程
doi:10.3969/j.issn.1001-4381.2003.08.008
从NiTi形状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SMA)性能评价和智能结构研究的角度出发,分析了SMA的应力、应变、温度、电阻以及相变之间的关系.通过分阶段和不同变量组合,对SMA的力学、热学和电学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建立了拉伸状态下形状各异的应力-应变曲线通用物理模型,并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SMA在马氏体相变,特别是R相变时出现一系列物理、力学性质的异常变化,其本构关系呈现高度非线性;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较好地吻合;采用应力、应变、电阻、温度四坐标同步测量是对SMA性能评价的重要方法和有效手段.
关键词:
形状记忆合金
,
性能评价
,
物理模型
,
同步测量
,
数值模拟
汤群芳
,
刘海波
连铸
doi:10.3969/j.issn.1007-5461.2015.05.004
单幅图像去雾是一个病态反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对大气光强度和介质传输率的估计已进行了大量研究.从新的角度提出了一种简单但有效的基于区间估计的单幅图像快速去雾方法.该方法从大气散射模型出发,首先通过对大气光强度和介质传输率取值范围的讨论,减小区间估计的范围.其次通过快速联合双边滤波和中值滤波对介质传输率进行边缘优化,并利用大气光强度与暗通道差值绝对值大小对介质传输率中明亮区域进行判断和修正.最后通过色调调整对复原图像进行整体优化.实验结果表明,与几种典型的图像去雾方法比较,本方法明显提高了算法运算速度,并获得了较好的复原效果.
关键词:
图像处理
,
图像去雾
,
区间估计
,
物理模型
,
双边滤波
,
色调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