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5)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PVDF/PVA共混膜的研究

李娜娜 , 肖长发 , 安树林

功能材料

采用湿法相转化法制备了聚偏氟乙烯(PVDF)/聚乙烯醇(PVA)共混膜,研究了PVDF/PVA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并讨论了PVDF/PVA共混比、固含量、添加剂浓度、凝固条件与后处理对膜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VDF/PVA为不相容体系,在成膜过程中产生界面微孔;随PVA含量增加,PVDF/PVA共混膜水通量先增大后减小,在PVDF/PVA为8/2时呈较大值,截留率变化趋势则相反;PVA的存在明显改善了PVDF/PVA共混膜的亲水性,表现为随其含量增加共混膜接触角明显减小;随固含量增加,膜厚度增加,孔隙率降低,水通量减小,截留率升高;添加剂PEG600浓度为6%时,孔隙率高,水通量大,但截留率低;凝固浴种类直接影响膜结构及性能;热处理可完善膜结构从而获得性能更优的膜.选择适当的铸膜条件可制成较好的膜产品,而且共混膜通量明显大于各组分通量的加权,表明共混是一种改善PVDF膜性能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PVDF/PVA共混膜 , 界面微孔 , 相容性 , 亲水性

二氧化硅填充聚氯乙烯杂化膜研究

梅硕 , 肖长发 , 胡晓宇 , 梁海先

功能材料

在聚氯乙烯(PVC)纺丝液中适度加入二氧化硅(SiO2)无机粒子,以溶液相转化法制得PVG-SiO2杂化纤维膜.观察纤维膜的形貌,分析讨论SiO2含量和喷丝头拉伸比,对于产生界面微孔的作用及其与膜结构和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适量SiO2的加入,既可提高PVC纺丝液的稳定性,又使纤维膜产生界面微孔;在喷丝头拉伸比为2:1,SiO2含量为45%时,纤维膜中可产生较为明显的界面微孔结构,从而有效地提高其通透性.

关键词: 聚氯乙烯 , 二氧化硅 , 界面微孔 , 喷丝头拉伸比

PTFE/CaCO3杂化中空纤维膜制备及其界面孔研究

黄庆林 , 肖长发 , 胡晓宇

膜科学与技术 doi:10.3969/j.issn.1007-8924.2011.06.009

以聚乙烯醇(PVA)和硼酸(H3 BO3)的凝胶体为纺丝载体,由聚四氟乙烯(PTFE)分散乳液通过凝胶纺丝法制备PTFE/PVA初生中空纤维,经烧结去除载体,得到聚四氟乙烯中空纤维膜.通过在成膜体系中引入纳米无机粒子碳酸钙(CaCO3),经后拉伸得到具有界面微孔结构的PTFE/CaCO3杂化中空纤维膜.研究了PVA和H3 BO3的络合机理,并讨论了CaCO3对杂化中空纤维膜性能及结构的影响.通过对膜的表面形貌观察表明所得PTFE中空纤维膜是一种均质膜,形成的界面微孔结构不同于PTFE双向拉伸产生的纤维-结点状裂隙孔结构,界面微孔的数量和孔径随着后拉伸倍数的增加呈增大的趋势.

关键词: 聚四氟乙烯 , 纺丝载体 , 中空纤维膜 , 界面微孔

聚四氟乙烯微孔膜及其无机粒子共混膜的结构及性能

黄庆林 , 肖长发 , 胡晓宇

功能材料

以聚乙烯醇(PVA)为成膜载体,由聚四氟乙烯(PTFE)分散乳液制得PTFE微孔膜,通过对不同烧结温度的研究得出PTFE烧结模型,在烧结初期有利于PTFE形成微孔结构.在成膜体系中引入纳米无机粒子,得到PTFE/无机粒子共混平板膜.研究了无机粒子对共混膜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TFE与碳酸钙(CaCO_3)粒子的粘结性差,在烧结成型过程中PTFE基质相与CaCO_3产生界面相分离形成微孔,形成的界面微孔不同于PTFE双向拉伸产生的纤维-结点状裂隙孔结构.共混膜经适当拉伸后孔隙率显著提高.

关键词: 聚四氟乙烯(PTFE) , 无机粒子 , 界面微孔 , 结构

聚氯乙烯/无机粒子复合膜的结构与性能

梅硕 , 肖长发 , 胡晓宇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通过在聚氯乙烯(PVC)铸膜液中引入无机粒子二氧化硅,利用湿法相转化法成膜机理,制得一系列不同粒子含量的PVC/SiO2复合膜.对PVC/SiO2复合膜的形貌进行观察,分析和讨论了无机粒子SiO2含量对PVC/SiO2复合膜产生界面微孔的作用以及添加聚乙二醇(PEG)后PVC/SiO2复合膜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添加一定含量的二氧化硅可在PVC/SiO2复合膜中产生较明显的界面微孔结构,有效增强PVC/SiO2复合膜的通透性及力学性能,而PEG添加则有利于PVC/SiO2复合膜中界面微孔之间的贯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 无机粒子 , 界面微孔 , 结构 , 性能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