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12)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金属合金等温相变的体激活能及相变机制I.钢的中温(贝氏体)等温相变

康沫狂 , 张明星 , 刘峰 , 朱明

金属学报 doi:10.3321/j.issn:0412-1961.2009.01.004

钢的中温(贝氏体)等温处理获得的上、下贝氏体和粒状组织,都具有各自独立的C曲线;在转变初期均能获得单一的组织,而在转变的中、后期通常可获得相邻两组织的复合体.必须用单一组织和Arrhenius关系求相变产物的体激活能.将体激活能、组织形貌和体自由能曲线相结合可诠释下述论点:下或上贝氏体是碳原子扩散控制下在奥氏体中的贫碳或极贫碳区,进行"军队型"(队列式)原子无扩散马氏体样切变相变;而粒状组织是碳原子扩散控制下在奥氏体中的最贫碳区,发生"平民型"(非队列式)原子无扩散界面控制相变.

关键词: 贝氏体相变 , 体激活能 , 粒状组织 , 粒状贝氏体 , 马氏体样切变 , 界面控制相变 ,

ZA27Ce合金组织形态对阻尼性能的影响

刘耀文 , 陈全德 , 韩顺昌

航空材料学报 doi:10.3969/j.issn.1005-5053.2001.02.007

对铸态ZA27Ce合金进行固溶处理,获得单一均匀的固溶体后,分别进行96℃,180℃和250℃人工时效.采用悬挂弯曲共振法测量阻尼性能Q-1值(阻尼本领),结果是,96℃人工时效后阻尼性能好于180℃以及250℃人工时效后的阻尼性能.利用SEM研究时效后微观组织,结果发现,96℃人工时效获得粒状组织,180℃以及250℃人工时效获得层片状组织.利用等轴晶界面滑动内耗机理分析认为,ZA27Ce合金粒状组织的阻尼性能好于层片状组织的阻尼性能.

关键词: ZA27Ce合金 , 粒状组织 , 层片状组织 , 阻尼性能

铁素体基体强度对粒状组织钢屈服强度的影响

许峰云 , 白秉哲 , 方鸿生

材料热处理学报

建立了粒状组织钢的微观力学模型,根据实际的应力一应变曲线分离出了铁素体基体的屈服强度及加工硬化率,并讨论了铁素体基体的强度对粒状组织钢屈服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马氏体含量一定时,粒状组织钢的屈服强度随铁素体基体屈服强度的增加而线性增加,并与铁素体基体的加工硬化率成指数函数关系;通过微合金化提高铁素体基体的强度是提高粒状组织钢屈服强度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粒状组织 , 屈服强度 , 微观力学模型 , 应力-应变曲线

合金成分和奥氏体变形对粒状贝氏体和粒状组织转变的影响

曹杰 , 阎军 , 章静 , 沈晓辉 , 王会廷

钢铁研究学报 doi:10.13228/j.boyuan.issn1001-0963.20140431

在Gleeble热模拟试验机上研究了低碳Mn-B系贝氏体钢的组织转变,分析了合金成分和奥氏体变形对粒状贝氏体及粒状组织转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冷却条件下,添加铬、铌元素后更利于粒状贝氏体组织的转变;在奥氏体未再结晶区,变形对粒状贝氏体及粒状组织的转变有明显的影响,随奥氏体变形温度的降低以及变形程度的增加,组织由粒状贝氏体向粒状组织变化.

关键词: 合金成分 , 变形程度 , 变形温度 , 粒状贝氏体 , 粒状组织

贝氏体相变理论研究工作的主要回顾

康沫狂

材料热处理学报 doi:10.3969/j.issn.1009-6264.2000.02.002

贝氏体分上贝氏体和下贝氏体.粒状贝氏体和准贝氏体为贝氏体转变的初级阶段;粒状组织不属于贝氏体.各类组织均有自己的C曲线.由C曲线组成中温TTT图,能形成几个海湾.贝氏体预相变期发生溶质原子偏聚,贫溶质区即形核位置.贝氏体在溶质原子扩散影响下相变基元沿缺陷面方向切变而增宽(厚),板条端部区相变基元平行叠加而伸长.贝氏体在晶体学上有切变性质,在热力学上有切变可能.

关键词: 粒状组织 , 准贝氏体 , 海湾 , 预贝氏体相变

低碳Mn--Si钢中粒状组织转变研究

王勇围许峰云徐雪霞白秉哲

金属学报

对低碳Mn--Si钢中的粒状组织进行了实验研究, 考察了粒状组织中小岛的形状及其分布. 结果表明, 不含Cr时, 空冷后形成了由先共析铁素体基体+岛状物所组成的粒状组织,其中的岛状物形态及分布可以是无规则的, 也可以是长条状的小岛沿一定方向分布于基体上. 对于这2种形态的粒状组织, 尤其是对后者形态的形成和铁素体基体的分析表明, 小岛的形状和分布是先共析铁素体形态的反映, 条形规则排列的小岛可能受先共析铁素体基体台阶长大机制控制, 粒状组织小岛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能具有方向性. 加适量Cr后, 连续冷却后的组织中不出现粒状组织.

关键词: 粒状组织 , granular bainite , ferrite matrix , ledgewise mechanism

马氏体岛的体积分数、形状及强度对粒状组织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许峰云 , 白秉哲 , 方鸿生

金属学报 doi:10.3321/j.issn:0412-1961.2008.10.007

考虑马氏体岛的塑性变形,采用Eshelby等效夹杂模型对粒状组织钢单向应力状态下的弹塑性变形行为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粒状组织钢的屈服强度及马氏体处于弹性变形阶段的加工硬化率均随马氏体岛的体积分数的增加而增加,并呈一定的非线性;马氏体岛的形状对粒状组织钢均匀变形阶段的应力-应变曲线影响较小;马氏体岛的强度对粒状组织钢的屈服强度影响不大;马氏体岛的体积分数越低,马氏体岛越难发生塑性变形.

关键词: , 粒状组织 , 力学性能 , Eshelby等效夹杂模型 , 马氏体岛形状

粒状组织的相变残余应力

许峰云 , 徐雪霞 , 白秉哲 , 方鸿生

金属学报 doi:10.3321/j.issn:0412-1961.2008.09.007

在假设马氏体岛形态和分布的基础上,采用有限元法计算了粒状组织形成过程中的相变残余应力,并讨论了相变残余应力对宏观变形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粒状组织形成过程中,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后将在铁索体基体中产生静水张应力,而马氏体岛承受压应力作用;残余应力随马氏体体积分数和铁素体基体强度的增加而增大,存在临界马氏体体积分数,此时铁素体完全屈服;残余应力是导致空冷粒状组织钢出现连续屈服现象的原因之一,但对屈服强度的影响较小.

关键词: 奥氏体-马氏体相变 , 相变残余应力 , 粒状组织 , 连续屈服 , 有限元模拟 , Mn-Si钢

低碳Mn-Si钢中粒状组织转变研究

王勇围 , 许峰云 , 徐雪霞 , 白秉哲

金属学报 doi:10.3321/j.issn:0412-1961.2009.05.008

对低碳Mn-Si钢中的粒状组织进行了实验研究,考察了粒状组织中小岛的形状及其分布.结果表明,不含Cr时,空冷后形成了由先共析铁素体基体+岛状物所组成的粒状组织,其中的岛状物形态及分布可以是无规则的,也可以是长条状的小岛沿一定方向分布于基体上.对于这2种形态的粒状组织,尤其是对后者形态的形成和铁素体基体的分析表明,小岛的形状和分布是先共析铁素体形态的反映,条形规则排列的小岛可能受先共析铁素体基体台阶长大机制控制,粒状组织小岛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能具有方向性.加适量Cr后,连续冷却后的组织中不出现粒状组织.

关键词: 粒状组织 , 粒状贝氏体 , 铁素体基体 , 台阶机制

金属合金等温相变的体激活能及相变机制 I. 钢的中温(贝氏体)等温相变

康沫狂张明星刘峰朱明

金属学报

钢的中温(贝氏体)等温处理获得的上、下贝氏体和粒状组织, 都具有各自独立的C曲线;在转变初期均能获得单一的组织, 而在转变的中、后期通常可获得相邻两组织的复合体. 必须用单一组织和Arrhenius关系求相变产物的体激活能. 将体激活能、组织形貌和体自由能曲线相结合可诠释下述论点: 下或上贝氏体是碳原子扩散控制下在奥氏体中的贫碳或极贫碳区, 进行“军队型”(队列式)原子无扩散马氏体样切变相变; 而粒状组织是碳原子扩散控制下在奥氏体中的最贫碳区, 发生“平民型”(非队列式)原子无扩散界面控制相变.

关键词: 贝氏体相变 , overall activation energy , granular structure , granular bainite , martensite-like shear , interface control transformation , steel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末页
  • 共2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