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5)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以聚芴为主体的高效红光磷光聚合物发光二极管

王保争 , 文尚胜 , 赵宝锋 , 桂宇畅 , 张剑平

功能材料

以笼型多面体硅氧烷(poss)封端的聚烷基芴PFO-poss和PVK为主体,红光磷光络合物Ir(piq)为客体制作了不同结构的器件,最终在以PFO-poss为主体的双层结构器件当中获得了5.48cd/A的电致发光效率,超过了以PVK为主体的器件效率水平.研究了以PFO-poss为主体的器件中PVK的作用,发现作为空穴传输层的PVK也参与到了能量转移的过程,使得红光的效率大幅度提高.

关键词: 磷光 , 聚合物发光二极管 , 红光 , PLED , 主体

含噻吩单元的间苯共聚物及其电致发光性能

杜学锋 , 莫越奇 , 田仁玉 , 曹镛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7.12.003

采用NiCl2催化的Yamamoto缩聚反应将不同比例的含噻吩单体与间苯单体共聚,合成了聚(5-(2-乙基己氧基)-1,3-苯撑-co-(2,5-二苯撑-4-基-噻吩))(PmP-DPT),并测试了4种不同比例共聚物的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光致发光光谱和LED器件的电致发光光谱,系统地表征了共聚物的光电性能.结果表明,噻吩的加入形成了新的发光中心,实现了从间苯链段到含噻吩发光中心的有效能量转移,当噻吩摩尔分数约为1%时,可得到效率为0.47%的色坐标(CIE)为0.17和0.13的蓝光PLED器件.当噻吩摩尔分数为10%时,可得到效率为2.59%的色坐标(CIE)为(0.21,0.36)的蓝绿光PLED器件.

关键词: 聚合物发光二极管 , 聚间苯 , 噻吩 , 能量转移 , 蓝光聚合物 , 电致发光

OLED 驱动器的发展和应用

杨虹 , 郑晓斌 , 彭俊彪 , 曹镛

液晶与显示 doi:10.3969/j.issn.1007-2780.2003.06.009

介绍了OLED/PLED的特点和目前其驱动器的发展状态.应用Solomon公司集行驱动、列驱动和控制器为一体的SSD1301芯片和低电压、低功耗的单片机W78LE58芯片,成功地驱动了96×64点阵的PLED显示屏,给出了硬件接口电路图和软件流程图.

关键词: 有机发光二极管 , 聚合物发光二极管 , 驱动器SSD1301

采用光学干涉方法实现高对比度聚合物发光二极管

邵明 , 刘宏宇 , 孙润光

液晶与显示 doi:10.3969/j.issn.1007-2780.2005.04.006

为了得到高对比度的聚合物发光二极管(PLED),设计并制作了消光干涉结构位于有机层之外的新型聚合物二极管.消光干涉层的结构为:CrOx/Cr/ITO/Cr.在玻璃衬底和ITO阳极之间溅射的光学干涉层可以部分消去背景光的反射.这种方法不需要考虑光学干涉层和OLED或PLED材料之间功函数匹配,以及在溅射过程中对有机层的损伤等问题.制作的器件的对比度为14.7∶1,这比没有采用光学干涉结构的器件的对比度要高得多.结果说明新型的光学干涉结构确实起到了提高器件对比度的效果,对器件参数的进一步优化有望达到一个实用化目标.

关键词: 聚合物发光二极管 , 高对比度 , 干涉

新型含硒杂环红光聚芴电解质的电致发光器件制备和研究

罗潺 , 黄飞 , 杨伟 , 彭俊彪 , 曹镛

液晶与显示 doi:10.3969/j.issn.1007-2780.2006.02.008

利用新型的聚[9,9-二辛基芴-9, 9-(双(3′-(N,N-二甲基)-N-乙基铵+溴-)丙基)芴-4,7-二噻吩-2-基-2,1,3-苯并硒二唑](PFNBr-DBSe)共扼聚电解质制备了聚合物发光二极管.这类共扼聚电解质可用乙醇等溶剂成膜,不仅可代替传统的甲苯等芳香性非极性溶剂, 而且有利于制备溶液型的多层显示器件.文章研究了这类新型聚电解质的光致发光特性及发光二极管器件的电荧光特性.研究表明在紫外光照射或电激发下,窄带系的DBSe链段通过俘获激子能够实现有效的能量转移.聚电解质中DBSe的含量在5 %以上,其器件具有电致发光峰值为700~740 nm的饱和红光发射.所制聚电解质器件在用铝作电极时的电致发光效率比用钡作电极时要高.

关键词: 聚合物发光二极管 , 聚[9,9-二辛基芴-9,9-(双(3′-(N,N-二甲基)-N-乙基铵+溴-)丙基)芴-4,7-二噻吩-2-基-2,1,3-苯并硒二唑] , 共扼聚电解质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