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18)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胶原纤维接枝多酚负载钯-镍双金属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硝基苯的加氢性能

卓良明 , 吴昊 , 廖学品 , 石碧

催化学报 doi:10.3724/SP.J.1088.2010.00602

以胶原纤维(CF)接枝表棓儿茶素桔酸酯(EGCG)为载体,制备了新型Pd-Ni/CF-EGCG催化剂.EGCG作为"桥分子"对Pd-Ni纳米粒子起着分散和锚定作用.通过热重分析、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X射线衍射对该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具有规整的纤维结构,在纤维表面形成了高分散的平均粒径为2.2nm的Pd-Ni合金颗粒.液相硝基苯催化加氧反应结果表明,当Ni和Pd摩尔比为0.8时,Pd-Ni/CF-EGCG催化剂具有最佳的双金属协同作用,在308 K和1.0MPa氢压下,加氧速率达237 min-1,比单金属的Pd/CF-EGCG快1倍,重复使用5次后仍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

关键词: 胶原纤维 , 表棓儿茶素棓酸酯 , , , 双金属催化剂 , 硝基苯 , 加氢

胶原纤维对水中Cr(Ⅵ)的吸附性能研究

王学川 , 张斐斐 , 强涛涛 , 王晓芹

功能材料

胶原纤维(CF)作为吸附剂去除水中Cr(Ⅵ),研究了CF去除Cr(Ⅵ)时溶液pH值、温度、吸附剂用量和Cr(Ⅵ)初始浓度对去除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CF对Cr(Ⅵ)的去除率随溶液pH值降低而升高,在pH值为2.0时达到最大,随吸附剂用量增大而增大,随Cr(Ⅵ)初始浓度增加而减小,CF对Cr(Ⅵ)的吸附量随吸附剂用量增加而减小;随Cr(Ⅵ)初始浓度增加而增加,最后趋于稳定.吸附平衡时间为6h,最佳吸附温度为40℃.测定了吸附等温线和吸附动力学曲线,结果表明,Freundlich等温方程能更好地描述CF对Cr(Ⅵ)的吸附,吸附动力学符合伪二级吸附速率方程.FT-IR和SEM-EDS分析表明,CF表面含有大量氨基羧基及羟基等活性官能团,CF对Cr(Ⅵ)的吸附过程存在铬酸根阴离子与质子化活性官能团的静电吸附作用和离子交换作用.

关键词: 胶原纤维 , Cr(Ⅵ) , 吸附 , 热力学 , 表征

以胶原纤维为模板制备介孔NaZr2(PO4)3

陈星宇 , 黄鑫 , 廖学品 , 石碧

材料导报

以胶原纤维为模板,首先将Zr(Ⅳ)负载在胶原纤维上,然后吸附磷,最后经高温煅烧除去胶原纤维模板制备了介孔磷酸锆钠(NaZr2(PO4)3,NZP).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散光谱仪(ICP)、X射线衍射仪(XRD)、场发射透射电镜(FE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N2吸附/脱附分析等对NZP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胶原纤维模板在800℃时即可完全去除,并形成介孔结构;当以磷酸二氢钠(NaH2PO4)为磷源、n(Zr)/n(P)=0.62时,经800℃煅烧得到了介孔率为97%的NZP.

关键词: 胶原纤维 , 模板 , 介孔 , NaZr2(PO4)3(NZP)

胶原纤维为模板TiO2、Lax/TiO2纳米纤维的制备、表征及光催化活性研究

蔡莉

功能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9731.2014.01.004

以胶原纤维为模板分别负载钛(Ti4+)或钛(Ti4+)和镧(La3+),经高温煅烧制得介孔 TiO 2和Lax/TiO 2纳米纤维.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N2吸附-脱附等温线、X 射线衍射(XRD)、分子荧光光谱(PL)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等对这2类纳米纤维的结构和物理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胶原纤维的纤维状结构能被较好地保留在TiO 2和 Lax/TiO 2纳米纤维中.TiO 2和 Lax/TiO 2纳米纤维的 N2吸附-脱附等温线属于典型的Ⅳ型,表明其具有介孔结构.XRD 分析表明,La3+的掺杂减小了 TiO 2的晶粒尺寸.与 Degussa P25相比,介孔TiO 2和 Lax/TiO 2(x ≤0.02)纳米纤维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红移,分子荧光光谱强度明显减弱.以孔雀石绿的光催化降解为模型反应,在可见光和紫外光激发下,介孔 TiO 2和 Lax/TiO 2纳米纤维的光催化活性均高于 Degussa P25.此外,Lax/TiO 2在可见光激发下的光催化活性高于未掺杂的 TiO 2纳米纤维.

关键词: 胶原纤维 , 模板 , TiO2纳米纤维 , 介孔材料 , 光催化剂

两种胶原纤维固化单宁对La3+的吸附特性研究

何春光 , 刘佩 , 廖洋 , 廖学品 , 赵仕林

中国稀土学报

以皮胶原纤维为基质, 通过交联剂分别将黑荆树单宁和杨梅单宁固化在胶原纤维上制备吸附材料.实验表明, 这两种吸附材料对稀土金属离子La3+有很好的吸附作用.在pH为4.5的条件下, 当吸附剂用量为0.1 g, La3+初始浓度为9.952 mmol·L-1, 固化杨梅单宁的平衡吸附量为0.388 mmol·g-1, 比固化黑荆树单宁略大, 其吸附平衡均符合Freundlich方程.进一步研究了固化杨梅单宁的吸附动力学、温度、 pH值等对吸附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 温度对吸附平衡的影响不明显;pH值对吸附平衡有较大影响, 在适当范围内提高pH值会增加平衡吸附量;吸附动力学可用拟二级速度方程来描述.当吸附温度为293 K时, 由拟二级速率方程计算所得的平衡吸附量与实测的平衡吸附量误差在3%以内.同时固化杨梅单宁也具有良好的柱动力学特性.

关键词: 胶原纤维 , 固化单宁 , La3+ , 吸附特性 , 稀土

碳化二亚胺改性胶原纤维支架材料的特性表征

琚海燕 , 王坤余 , 苏德强 , 陈晓威

功能材料

用碳化二亚胺(EDC)对胶原纤维支架材料(CFSM)进行改性,评价了改性前后的胶原纤维支架材料的理化及生物降解性能.结果表明:胶原的羧基与EDC的氨基发生了酰胺化反应,且EDC改性未破坏胶原的三股螺旋结构.随着EDC用量增加,EDC-CFSM的热变性温度升高明显,耐降解性显著提高.用浓度为14mmol/L的EDC改性得到的EDC-CFSM表现出较优的生物学性能,其热变性温度达96.7℃,耐降解性最优,孔隙率为80.91%,孔径约为70~180μm.

关键词: 胶原纤维 , EDC , 交联改性 , SEM , 支架材料

胶原纤维溶胀液的流变特性研究

琚海燕 , 刘萌 , 但卫华 , 刘新华 , 但年华

功能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9731.2014.11.023

采用酸酶法制备牛肌腱胶原纤维,采用旋转粘度仪研究了不同浓度胶原纤维溶胀液的流变性能,并采用幂律方程对流变性能数据进行非线性回归拟合,得到胶原纤维在不同温度下的流变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浓度分别为0.5%,1.0%和1.5%的胶原纤维溶胀液的剪切应力均随着剪切速率与胶原纤维含量的增加而增大;随着温度的升高,胶原纤维溶胀液的表观粘度呈下降趋势,当体系温度达到36℃时,胶原纤维溶胀液的表观粘度下降急剧,胶原纤维发生热变性;胶原纤维溶胀液流体出现“剪切稀化”现象,表现出假塑性流体的特征,流变模型的拟合相关系数r2≥0.991,说明幂律模型能有效地表征胶原纤维溶胀液的流变性能.胶原纤维溶胀液的流变学特性研究为天然胶原纤维的进一步开发及利用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依据.

关键词: 胶原纤维 , 溶胀液 , 流变特性 , 表观粘度

胶原纤维为模板制备介孔TiO2纤维及光催化活性研究

蔡莉

功能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9731.2013.23.020

以胶原纤维为模板,硫酸钛为钛源,通过 Ti (Ⅳ)与胶原纤维发生配位反应,将其负载于胶原纤维上,经过煅烧除去胶原纤维模板而获得具有介孔结构的TiO2纤维.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N2吸附-脱附、广角XRD衍射、分子荧光光谱等分析手段对所制备的TiO2纤维的表面结构、孔结构和晶体结构等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硫酸钛与胶原纤维质量比及煅烧温度明显影响TiO2纤维的表面形貌和孔结构.当硫酸钛与胶原纤维质量比为8∶5,煅烧温度为600℃,所制备的TiO2纤维能较完整地保留天然胶原纤维的形貌和有序的介孔结构,孔径分布集中在4.3 nm.酸性橙Ⅱ的光催化降解实验表明,具有介孔结构的 TiO2纤维的光催化活性明显高于无介孔结构的 Degussa P25.

关键词: 胶原纤维 , 模板 , TiO2 纤维 , 介孔材料 , 光催化剂

以胶原纤维为模板制备介孔型KZr2(PO4)3

陈星宇 , 黄鑫 , 廖学品 , 石碧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以胶原纤维作为模板,首先将Zr(Ⅳ)负载在胶原纤维上,然后吸附磷,最后经高温煅烧除去胶原纤维模板制备了介孔型磷酸锆钾(KZr2(PO4)3,KZP).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散光谱仪(ICP)、热重分析仪(TG)、X射线衍射仪(XRD)、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场发射透射电镜(FE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红外光谱(IR)、N2吸附/脱附分析等对KZP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胶原纤维模板在800℃时即可完全去除,当以磷酸二氢钾(KH2PO4)作为磷源,Zr/P摩尔比为0.62时,经800℃煅烧后得到了具有介孔结构的KZP.

关键词: 胶原纤维 , 模板 , 介孔 , 磷酸锆钾(KZr2(PO4)3,(KZP)

天然有机纤维吸油材料的结构特点及其功能化改性技术的研究进展?

杜卫宁 , 韩晓娜 , 李正军 , 但卫华 , 李立新

功能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9731.2015.18.003

天然有机纤维作为一种可再生生物质资源,具有可生物降解性,显示出一定的吸油能力,近年来作为吸油材料的研究备受关注。首先概述了有机吸油材料的研究发展动态和吸油机理,然后详述了天然有机纤维的结构特点,并归纳和评价了其功能化改性技术,指出以天然有机纤维为基质,通过疏水改性和构筑表面微观粗糙度获得超疏水亲油表面,同时构建适宜的多孔性结构并引入光降解等模式,可望获得兼具突出吸油性能和可控降解能力的生态环保吸油材料。最后,对蛋白纤维(尤其是胶原纤维)在吸油领域的应用潜力及存在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关键词: 天然有机纤维 , 吸油材料 , 胶原纤维 , 改性 , 疏水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末页
  • 共2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