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14)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Ti-HMS催化氧化脱除模拟燃料中的硫化物

王云 , 李钢 , 王祥生 , 金长子

催化学报

将噻吩、苯并噻吩、二苯并噻吩和4,6-二甲基二苯并噻吩(DMDBT)分别溶于正辛烷配成模拟燃料,以Ti-HMS为催化剂,以H2O2为氧化剂,对模拟燃料的氧化脱硫进行了研究,考察了Ti-HMS的催化活性及硅/钛比和结晶度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Ti-HMS上硫化物氧化的难易顺序是由噻吩环上硫原子的电子云密度和硫化物分子的空间位阻共同决定的; 氧化反应发生在分子筛孔道内,骨架钛原子为活性中心; DMDBT在Ti-HMS上的氧化脱除效果比在TS-1,Ti-β或Ti-MCM-41上好. 随着Ti-HMS中硅/钛比的增大,DMDBT的脱除率降低; 随着Ti-HMS分子筛结晶度的升高,DMDBT的脱除率升高.

关键词: Ti-HMS分子筛 , 硅/钛比 , 结晶度 , 双氧水 , 噻吩 , 苯并噻吩 , 苯并噻吩 , 二甲基二苯并噻吩 , 氧化脱硫

以阳离子聚合物为介孔模板合成多级孔 TS-1

王晓星 , 李钢 , 刘丽萍 , 刘海鸥

催化学报 doi:10.3724/SP.J.1088.2011.10653

分别以阳离子聚季铵盐-7和聚季铵盐-6为介孔模板,通过水热法合成了多级孔TS-1沸石,采用X射线衍射、紫外可见光谱、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及N2吸附-脱附等手段对所得样品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其催化苯并噻吩及噻吩氧化反应性能.结果表明,聚季铵盐-7的加入对多级孔TS-1的晶化、钛物种的配位状态及晶粒形貌的影响不大;而随着聚季铵盐-6用量的增加,多级孔TS-1的晶貌逐渐由立方状转变为长方状晶粒.两种聚合物合成的多级孔TS-1都具有明显的介孔孔道,而且具有明显高于TS-1的催化苯并噻吩氧化反应和相似的噻吩氧化反应性能.

关键词: 聚季铵盐-7 , 聚季铵盐-6 , 多级孔TS-1沸石 , 水热合成 , 苯并噻吩 , 噻吩 , 氧化反应

Ti-MWW催化氧化脱除轻油中苯并噻吩和二苯并噻吩

程时富 , 刘月明 , 高金宝 , 汪玲玲 , 刘秀丽 , 高国华 , 吴鹏 , 何鸣元

催化学报

以Ti-MWW为催化剂,研究了轻油中的有机硫模型化合物苯并噻吩和二苯并噻吩的氧化脱除.结果表明,在343 K和乙腈为溶剂的条件下,苯并噻吩的转化率可达100%, 二苯并噻吩的转化率可达95%以上.溶剂对苯并噻吩的氧化有很大影响,在相同的反应条件下,三种溶剂中苯并噻吩的转化率为乙腈>甲醇>水.讨论了Ti-MWW催化氧化苯并噻吩的反应历程和溶剂效应.

关键词: 氧化脱硫 , Ti-MWW , 轻油 , 苯并噻吩 , 苯并噻吩

椰壳类活性炭孔隙结构对苯并噻吩脱附活化能的影响

余谟鑫 , 李忠 , 奚红霞 , 夏启斌 , 王书文

功能材料

主要研究活性炭孔隙结构对苯并噻吩脱附活化能及吸附性能的影响.使用ASAP 2010测定了3种椰壳制活性炭SY-6、SY-13和SY-19的BET比表面及其孔隙结构,采用程序升温脱附技术(TPD)测定了苯并噻吩在3种活性炭上的脱附活化能,用静态吸附法进行了苯并噻吩在不同活性炭上的吸附等温线,并讨论了活性炭孔隙结构对苯并噻吩脱附活化能及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活性炭SY-6、SY-13和SY-19的比表面积分别为1106、1070和689m2/g,其平均孔径分别为1.96、2.58和2.16nm.苯并噻吩在SY-6、SY-19和SY-13活性炭上的脱附活化能依次为58.84、53.02和42.57kJ/mol,3种活性炭对苯并噻吩吸附容量的大小依次为SY-6>SY-19>SY-13.活性炭平均孔径越小,其表面对苯并噻吩的作用力越大,苯并噻吩在其表面上的脱附活化能越大.Freundlich模型能够较好的来描述苯并噻吩在活性炭上的吸附.

关键词: 活性炭 , 苯并噻吩 , 脱附活化能 , 平均孔径 , 吸附相平衡

Ti-HMS和TS-1分子筛结构和催化性能的对比研究

金长子 , 李钢 , 王祥生 , 王云 , 刘海鸥

催化学报

采用长链十二烷基胺为模板剂,成功合成出含钛中孔分子筛Ti-HMS, 并针对其晶化过程、结构特征以及催化性能与修正经典法制备的微孔分子筛TS-1进行了对比. 结果表明,中孔分子筛Ti-HMS的晶化机理不同于微孔分子筛TS-1的晶化机理. 随着晶化温度的提高, Ti-HMS分子筛的相对结晶度降低,且晶化过程中母液的pH值变化不大. TEM照片显示, Ti-HMS分子筛的孔壁整体上呈无定形,在局部区域可能存在晶态或者类晶态物种. 与TS-1分子筛相比, Ti-HMS分子筛的活性中心(骨架钛)处在畸变的四面体环境中. 中孔分子筛Ti-HMS可以满足大分子硫化物(如苯并噻吩)氧化反应的要求;对于小分子硫化物(如噻吩)的氧化反应,微孔分子筛TS-1催化剂效果更好.

关键词: 中孔分子筛 , 微孔分子筛 , 晶化 , 噻吩 , 苯并噻吩 , 氧化

苯并噻吩/二苯并噻吩在改性Y型分子筛上的吸附

肖静 , 雷筱娱 , 刘冰 , 夏启斌 , 奚红霞 , 李忠

功能材料

主要研究了金属离子交换分子筛对有机硫化物苯并噻吩和二苯并噻吩的吸附.首先通过液相离子交换法对商品的Na(Ⅰ)/Y分子筛进行改性,分别制备了5种过渡金属离子的Y型分子筛Ag(Ⅰ)/Y、Ni(Ⅱ)/Y、Zn(Ⅱ)/Y、Cu(Ⅱ)/Y和Fe(Ⅲ)/Y,用静态吸附法测定了苯并噻吩和二苯并噻吩分别在6种Y型分子筛上的吸附等温线,应用软硬酸碱理论分析和讨论了其吸附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 Na(Ⅰ)/Y对苯并噻吩有吸附,而对二苯并噻吩无吸附作用;a(Ⅰ)/Y分子筛经离子交换Ag+、Ni2+、Zn2+、Cu2+、Fe3+后,其吸附苯并噻吩和二苯并噻吩的能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交换软酸离子的Ag(Ⅰ)/Y其吸附容量增加最多,交换交界酸的Ni(Ⅱ)/Y、Zn(Ⅱ)/Y、Cu(Ⅱ)/Y次之,而交换硬酸的Fe(Ⅲ)/Y增加最少.这表明,当Na(Ⅰ)/Y分子筛上分别离子交换以上5种软酸性大于Na+的金属离子时,所得到的改性分子筛其对苯并噻吩和二苯并噻吩的吸附容量均增强.同时,这种吸附能力的大小顺序基本上与这些离子的绝对硬度η成反比.

关键词: 分子筛 , 金属离子 , 吸附等温线 , 苯并噻吩 , 苯并噻吩 , 软硬酸碱理论

干胶法制备钛硅沸石及其催化性能

王维海 , 李钢 , 刘丽萍 , 陈永英

催化学报 doi:10.3724/SP.J.1088.2012.20226

以四丙基溴化铵为模板剂,以乙二胺(EDA)为碱源,采用干胶法制备了TS-1,并在此基础上引入介孔/大孔模板剂蔗糖而制备出多级孔道TS-1.采用X射线衍射、紫外-可见光谱及N2物理吸附-脱附等手段对所得样品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它们催化噻吩(Th)及苯并噻吩(BT)氧化反应的性能.结果表明,随着釜底部n(EDA)/n(H2O)比的降低,TS-1结晶度、骨架Ti含量及其在Th氧化反应中的催化活性均升高.而当以乙胺和正丁胺为碱源时,TS-1难以晶化.所制备的多级孔道TS-1样品具有介孔/大孔孔道,在Th氧化反应中的催化活性高于TS-1;对于BT的氧化,当n(sucrose)/n(SiO2)为0.35时,制备的多级孔道TS-1样品的催化活性最高,BT脱除率可达100%,而TS-1则无催化活性.

关键词: 干胶法 , TS-1沸石 , 多级孔道 , 噻吩 , 苯并噻吩 , 催化氧化

PEG-HPMo/SiO2介孔材料的制备及其催化氧化脱除模型油中苯并噻吩的研究?

田永胜 , 王光辉 , 赵磊 , 邱江华 , 曾丹林

材料导报 doi:10.11896/j.issn.1005-023X.2015.16.005

分别以聚乙二醇(PEG6000)及正硅酸乙酯(TEOS)为模板剂和硅源,采用沉淀法制备了 SiO2负载型磷钼酸(HPMo)催化剂 PEG-HPMo/SiO2,对催化剂进行了 FT-IR、XRD、FE-SEM 等表征。采用 NLDFT 平衡模型对吸附-脱附等温数据进行处理,计算了催化剂的孔径分布及比表面积。研究结果表明:催化剂 PEG-HPMo/SiO2含有HPMo 的 Keggin 结构且具有较高的脱硫活性。当催化剂用量0.06 g、H 2 O2用量0.04 mL、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35 min 时,10 mL 模型油中的苯并噻吩(BT)基本被完全脱除;催化剂重复使用6次后,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没有明显降低。

关键词: 聚乙二醇 , PEG-HPMo/SiO2 , 氧化脱硫 , 苯并噻吩

活性炭负载银吸附剂的制备与脱除苯并噻吩的研究

王广建 , 张健康 , 杨志坚 , 刘英环

功能材料

采用浓硝酸氧化改性的活性炭为载体负载金属Ag制备了Ag/AC系列吸附剂,并进行了模型柴油中苯并噻吩(BT)的吸附脱除性能研究.采用N2吸附、SEM、FT-IR及XRD技术对吸附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氧化改性增加了活性炭表面酸性基团,有利于脱除弱碱性的BT.以HNO3氧化改性后的活性炭为载体负载AgCl所制备的吸附剂具有最高脱硫率达91.8%.最后探讨了AgNO3在活性炭上的吸附行为及金属Ag对BT的吸附脱除机理.

关键词: 活性炭改性 , 酸性基团 , 苯并噻吩 , Ag , 吸附脱硫

2,7-二癸基-[1]苯并噻吩[3,2-b][1]-苯并噻吩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彭锐 , 陈梦婕 , 熊贤风 , 王迎 , 邱龙臻

液晶与显示 doi:10.3788/YJYXS20142902.0172

以邻氯苯甲醛、NaHS· xH2O、癸酰氯为原料,经消去、酰化,还原反应合成2,7-二癸基二苯并二噻吩(C10-BT-BT).通过核磁共振表征和确证.本文研究了C10-BTBT光学性能、热学性能、电学性能以及环境稳定性.紫外-荧光光谱研究证明,化合物在近紫外光激发下发出明亮的蓝光,发射中心波长在352 nm.液晶相的相转变温度通过差热扫描仪测定,测量结果为熔点Tcp=112℃,清亮点Tmp=125℃.通过喷墨打印技术制备了底栅顶接触结构的2,7-二癸基二苯并二噻吩的OTFT器件,场效应平均迁移率达到0.1 cm2/V·s,最大迁移率达到0.25 cm2/V·s,开关比超过104.放置空气中不同时间,器件开态电流和开关比没有较大变化.

关键词: 有机薄膜晶体管 , 苯并噻吩 , 迁移率 , 环境稳定性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末页
  • 共2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