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瑞铭
,
陈春焕
,
栾卫志
,
杨德新
材料热处理学报
doi:10.3969/j.issn.1009-6264.2007.z1.048
用热重仪(TGA)、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及其能谱(EDX),研究了表面纳米化对1Cr17不锈钢在700℃水蒸气中耐氧化性的影响.氧化动力学表明,在氧化开始阶段,表面纳米化后氧化速度高于原始样品,与传统喷丸处理后的耐氧化性能相当,但在氧化2小时时就很快达到钝化,氧化速度明显低于原始样品和经传统喷丸的样品.无论是否纳米化处理和经过传统喷丸处理,高温氧化时都在表面都形成了(FeCr)2O3型氧化物.但表面纳米化后由于表层高密度的晶界为Cr原子的扩散提供了快速通道,使得(FeCr)2O3型氧化物中Cr的浓度迅速提高,形成了致密的Cr2O3层,使得耐氧化性能提高.
关键词:
高温氧化
,
表面纳米化
,
选择性氧化
,
1Cr17不锈钢
葛利玲
,
路彩虹
,
井晓天
,
卢正欣
材料热处理学报
采用超音速微粒轰击技术对40Cr钢经凋质处理后进行单面表面纳米化,使其表面形成晶粒尺寸约10nm的纳米晶层,然后对试样进行不同温度和时间的低温气体渗氮.利用金相法,硬度法和X射线衍射法对试样两面的渗氮层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表明:纳米层表面形成氮化物的温度可降至300℃左右,而在450℃时,原始粗晶面气体渗氮才形成连续的氮化物层.主要原因是表面纳米化后大量的晶界为氮原子的扩散提供了通道,同时,晶界和晶内存在的缺陷也可降低氮化物形成的氮势门槛值.
关键词:
超音速微粒轰击
,
表面纳米化
,
40Cr钢
,
低温气体渗氮
胡兰青
,
李茂林
材料热处理学报
doi:10.3969/j.issn.1009-6264.2005.03.007
利用HRTEM和TEM研究了Al-Zn-Mg合金高能喷丸表面纳米化过程中微观结构的演变.结果表明,经表面高能喷丸处理,样品表面形成了厚度约20μm的纳米晶层,随温度的增加,平均晶粒尺寸由约20nm逐渐增加到约100nm;随着塑性变形量的增加,η′相在纳米晶区内几乎完全返溶,形成晶粒尺寸小于100nm的单相α过饱和固溶体.其原因可能是由于α固溶体的晶粒尺寸超细化而导致固溶度增加.
关键词:
铝合金
,
高能喷丸
,
表面纳米化
,
析出相
曹辉亮
,
刘江文
,
材料热处理学报
对经离子渗氮处理的20钢,进行610℃下不同保温时间的盐浴渗铬,获得了不同时期的复合渗铬层.利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及能谱仪、透射电镜对这种复合渗铬层的形成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渗铬层主要由铬氮化合物相组成,其形成是在消耗原离子渗氮化合物层的基础上实现;并且,在复合渗铬初期,复合渗铬化合物层主要由CrN相组成,在复合渗铬后期,原CrN相化合物层的最表层开始转变为Cr2N相,因而形成较致密的Cr2N/CrN双层结构渗铬层.横截面透射电镜观察表明,所制备的Cr2N/CrN双层结构为纳米结构渗铬层(CrN晶粒在100nm以下,Cr2N晶粒在100~300nm之间).摩擦学性能测试显示.这种纳米结构复合渗铬层有降低渗层摩擦系数的趋势.
关键词:
渗铬
,
氮化铬
,
表面纳米化
,
离子渗氮
侯利锋
,
卫英慧
,
刘宝胜
,
许并社
材料热处理学报
doi:10.3969/j.issn.1009-6264.2007.z1.054
利用表面机械研磨技术(SMAT)在AZ31B镁合金表面施加剧烈塑性变形,获得纳米晶组织的细化表层, 利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由表层到心部的组织结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经过SMAT处理后,样品表层的晶粒尺寸大约为50nm:靠近基体的区域(大约距表面40 μm),晶粒尺寸增加到约200nm.表而纳米化是通过孪晶分割和动态再结晶的共同作用实现的.硬度试验表明,SMAT后AZ31B镁合金样品表层的硬度显著提高,其原因可归结为两个主要的因素,即晶粒细化和加工硬化.
关键词:
表面纳米化
,
镁合金
,
纳米晶
,
孪生
,
动态再结晶
王绍东
,
刘刚
,
张瑞君
,
马野
,
李超
,
刘勇凯
有色金属工程
doi:10.3969/j.issn.2095-1744.2013.06.006
对工业纯钛板材进行多道次、大压下量和变方向的轧制,观察显微组织和测试性能.结果表明,工业纯钛板材表面形成等轴状、具有中等到大角度的取向差的纳米晶组织.经过83%压下量轧制的板材表面形成厚度约20 μm的强化层.表面纳米化使纯钛板材抗拉强度提高至860 MPa,延伸率下降至9.5%.
关键词:
工业纯钛
,
冷轧
,
表面纳米化
,
显微组织
,
性能
巴德玛
,
马世宁
,
李长青
材料工程
doi:10.3969/j.issn.1001-4381.2008.08.006
采用超音速微粒轰击技术在Cr-Si合金钢的表面制备了纳米结构层.最表面层的晶粒尺寸约为16nm.利用X射线衍射(XRD)技术和透射电镜(TEM)分析技术对退火后表面纳米晶的结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当温度低于450℃进行退火时,表面纳米晶的尺寸变化不大.当退火温度达到450℃时,表面纳米晶失去稳定急剧长大到100nm左右.分析表明在低于450℃时,Cr-Si合金钢表面纳米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表面纳米晶的本征结构、退火时结构的动态回复以及渗碳体颗粒对晶界运动的阻碍是决定其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Cr-Si合金钢
,
表面纳米化
,
纳米晶
,
热稳定性
林万明
,
钱玉水
,
侯利锋
,
杜华云
,
卫英慧
功能材料
为了提高材料的表面性能,采用表面机械研磨处理和机械合金化相结合的方法,在纯铜表面形成一定厚度的沉积镍层。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试样的显微组织结构进行分析,试样的机械性能采用金相显微硬度测试仪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纯铜表面经机械沉积镍处理后,表面平均晶粒尺寸达到了纳米量级;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表面硬度得到了改善。
关键词:
表面纳米化
,
塑性变形
,
铜
,
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