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泽
,
康永林
,
杨善武
,
周建
材料工程
doi:10.3969/j.issn.1001-4381.2006.z1.067
对ULCB钢的主要相变组织粒状贝氏体与板条贝氏体进行了力学性能比较,结果显示粒状贝氏体与板条贝氏体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组织,较高温度相变产物粒状贝氏体组织较为粗大,对强度和韧性有不利影响,而较低温度相变产物板条贝氏体组织对强度和韧性是有益的.
关键词:
板条贝氏体
,
粒状贝氏体
,
超低碳贝氏体
,
组织与性能
惠亚军
,
赵爱民
,
赵征志
,
李文远
材料热处理学报
设计了一种超低碳Fe-Mn-Nb-Cu-B系屈服强度为690 MPa级工程机械结构用钢,利用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等仪器研究了不同终冷温度对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终冷温度对实验钢组织和力学性能具有较大影响,终冷温度较高时以粒状贝氏体为主,终冷温度较低时以板条贝氏体为主,在其它工艺相同的情况下,随着终冷温度的降低,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屈强比都呈升高的趋势,延伸率呈下降的趋势.终轧后经弛豫处理、终冷温度为350℃的实验钢的综合力学性能最优,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分别达到715 MPa与860 MPa,伸长率达到20.6%.分析认为:实验钢的微观组织对其力学性能的变化起着主要的作用,这主要与其贝氏体的类型,组织中M-A岛的数量、大小和形态,还有组织中位错的密度和状态有关.
关键词:
屈强比
,
超低碳贝氏体
,
工程机械
,
终冷温度
徐小连
,
陈义庆
,
钟彬
,
肖宇
,
徐承明
,
侯华兴
,
王永明
腐蚀学报(英文)
通过中性盐雾腐蚀试验、电化学测试等手段研究了Q420qD超低碳贝氏体高强桥梁钢和其对比材料F500L-Z普钢在中性介质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Q420qD超低碳贝氏体高强桥梁钢的耐腐蚀性优于F500L-Z普钢;其电化学阻抗值随金属材料浸泡时间的延长而增大,说明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金属材料表面锈层不断加厚,逐渐增加了阻挡电解液对金属材料的侵蚀及金属材料表面金属原子失去电子向溶液中迁移的过程.
关键词:
超低碳贝氏体
,
high strength steel
,
bridge
,
neutral media
,
corrosion resistance
惠亚军
,
赵爱民
,
赵征志
,
黄耀
,
李文远
机械工程材料
利用控轧控冷工艺(TMCP)及与弛豫-析出-控制相变(RPC)技术相结合工艺制备了690 MPa级高强度工程机械用钢,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等研究了不同生产工艺对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MCP工艺和TMCP+ RPC工艺获得的试验钢组织都以板条贝氏体为主,同时含有少量粒状贝氏体和针状铁素体;与单纯的控轧控冷工艺相比,终轧后经弛豫处理的试验钢组织更加细小,因此其综合力学性能更优,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分别达到715 MPa与860 MPa,伸长率达到20.6%.
关键词:
弛豫-析出-控制相变技术
,
超低碳贝氏体
,
工程机械
,
微观组织
李少坡
,
姜中行
,
李永东
,
许晓东
,
白学军
钢铁
采用热模拟试验,结合工业热轧过程,对厚度27.5mm高强度、高韧性X80管线钢板进行了研究,包括化学成分设计、板坯加热制度、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工艺。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超低碳设计,结合发挥显著作用的合金元素Mo和Cr等来弥补中厚板心部冷却不足,可以促进全壁厚匀质贝氏体相变组织形成;通过控制板坯加热温度,可以有效抑制原始奥氏体晶粒粗化;在控轧阶段,通过控制轧制压下量充分细化奥氏体晶粒尺寸;最终通过适当的加速冷却工艺,获得一个理想的微观组织结构。通过优化控制轧制工艺获得的微观组织保证了产品的低温韧性能力。
关键词:
厚壁
,
X80
,
低温韧性
,
超低碳贝氏体
徐小连
,
陈义庆
,
钟彬
,
肖宇
,
徐承明
,
侯华兴
,
王永明
腐蚀学报(英文)
通过中性盐雾腐蚀试验、电化学测试等手段研究了Q420qD超低碳贝氏体高强桥梁钢和其对比材料FS00L-Z普钢在中性介质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Q420qD超低碳贝氏体高强桥梁钢的耐腐蚀性优于FSOOL-Z普钢;其电化学阻抗值随金属材料浸泡时间的延长而增大,说明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金属材料表面锈层不断加厚,逐渐增加了阻挡电解液对金属材料的侵蚀及金属材料表面金属原子失去电子向溶液中迁移的过程.
关键词:
超低碳贝氏体
,
高强度
,
桥梁钢
,
中性介质
,
耐腐蚀
于少飞
,
钱百年
,
国旭明
金属学报
doi:10.3321/j.issn:0412-1961.2005.10.015
不同保护气氛下焊接得到的超低碳贝氏体(ULCB)熔敷金属的组织由贝氏体板条和少量针状铁素体组成,贝氏体主要在原始奥氏体晶界及先形成的贝氏体条侧面形核,形成相互交叉的分布形态.Ar+1.5%O2保护熔敷金属性能最好;Ar+4%CO2保护时由于焊缝增碳,组织中生成了碳化物,熔敷金属强度升高,韧性降低;Ar+4%O2保护时由于组织中生成大量氧化物夹杂,韧性急剧降低.
关键词:
超低碳贝氏体
,
熔敷金属
,
贝氏体相变
,
碳化物
,
氧化物
于少飞
,
钱百年
,
国旭明
金属学报
不同保护气氛下焊接得到的超低碳贝氏体(ULCB)熔敷金属的组织由贝氏体板条和少量针状铁素体组成, 贝氏体主要在原始奥氏体晶界及先形成的贝氏体条侧面形核, 形成相互交叉的分布形态。Ar+1.5%O2保护熔敷金属性能最好;Ar+4%CO2保护时由于焊缝增碳, 组织中生成了碳化物,熔敷金属强度升高, 韧性降低; Ar+4%O2保护时由于组织中生成大量氧化物夹杂, 韧性急剧降低。
关键词:
超低碳贝氏体
,
null
,
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