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11)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铌-钛微合金化高强钢连续冷却的相变规律

惠亚军 , 于洋 , 王畅 , 王林 , 陈斌 , 陈瑾

钢铁研究 doi:10.13228/j.boyuan.issn1001-0963.20140067

利用Gleeble 3500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铌-钛微合金化试验钢在变形与未变形条件下的连续冷却相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试验钢在2~50℃/s的较大冷速范围内均可获得贝氏体组织,且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加,组织中粒状贝氏体的量下降,板条贝氏体的量增加;同时变形促进相变,有利于奥氏体中新相的形成.用热膨胀法建立了试验钢静态与动态条件下的连续冷却转变(CCT)曲线.

关键词: 铌-钛微合金化钢 , 高强钢 , 连续冷却相变 , CCT曲线

热处理工艺对NV-F690船板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刘东升 , 程丙贵 , 罗咪

材料热处理学报

研究了一种低碳含铜NV-F690钢连续冷却相变规律,设计了控制轧制+直接淬火(DQ)+两相区淬火(L)+回火(T)新工艺(DQ-LT),研究了试验钢分别在传统的淬火回火、DQ-T和DQ-LT等条件下组织性能随工艺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试验钢经水淬(WQ)后的显微组织为板条马氏体(LM),经650℃回火1 h后达到最佳强韧性匹配;经油淬(OQ)得到粒状贝氏体(GB),其韧性降低。DQ-T钢板具有抗回火软化性,经过680~705℃回火1 h后其强韧性匹配达到最佳。经过DQ-LT工艺处理钢板的显微组织为作为软质相的准多边形铁素体(QPF)和作为硬质相的含弥散富Cu析出相的LM和LB晶粒,韧性得到进一步改善。DQ-LT钢最佳强韧性匹配为:屈服强度(Rp0.2)=793 MPa、抗拉强度(Rm)=908 MPa、伸长率(A)=19%,夏比冲击吸收能量KV2(-80℃)=83 J。

关键词: 连续冷却相变 , 淬火回火 , 直接淬火回火(DQ-T) , 直接淬火两相区淬火回火(DQ-LT) , 强韧性

低碳贝氏体钢形变奥氏体的连续冷却相变研究

张红梅 , 刘相华 , 王国栋 , 乔立峰 , 曹刚

材料热处理学报 doi:10.3969/j.issn.1009-6264.2000.04.007

以低碳MoNbV奥氏体钢为研究对象,在Formaster-D全自动化仪上测量了过冷奥氏体CCT曲线;在Gleeble1500热模拟机上,利用热膨胀法制定了800℃形变奥氏体的CCT曲线.采用光学显微镜、金属薄膜电子显微分析发现,添加合金元素、形变和冷却速度对低碳贝氏体钢显微组织均有很大的影响.

关键词: 连续冷却相变 , 低碳贝氏体钢 , 奥氏体 , M/A岛

3Cr2Mo塑料模具钢连续冷却相变行为

王秉新 , 刘相华 , 王国栋

材料科学与工艺

为了调节塑料模具钢3Cr2Mo的组织,以实现在线预硬化,使用Gleeble 1500热模拟试验机、光学显微镜以及透射电子显微镜等研究3Cr2Mo钢变形及未变形奥氏体的连续冷却相变行为及相变组织.实验结果表明,3Cr2Mo钢奥氏体稳定性较高,在所研究的实验条件下,连续冷却过程中没有出现先共析铁素体和珠光体,而是发生贝氏体和马氏体相变.热变形使奥氏体发生了机械稳定化,贝氏体相变推迟到较低温度下才完成.随着冷却速度的降低,贝氏体的形态由常规板条状变成粒状,最终可获得粒状贝氏体组织.

关键词: 模具钢 , 连续冷却相变 , 贝氏体 , 硬度 , 显微组织

X100管线钢的连续冷却相变及强韧性研究

王斌 , 周翠 , 赵迪 , 申坤 , 胡红梅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通过连续冷却转变方式在全自动相变仪上测定X100管线钢的静态CCT曲线,分析不同冷却速度下X100管线钢显微组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X100管线钢是铁素体、贝氏体的复相组织,冷却速度对各相的形态、数量、分布和硬度均有影响;当冷却速度为10~20℃/s,显微组织为针状铁素体+粒状贝氏体,M/A岛弥散分布于其晶界上,且硬度随着冷却速率的增加而增大;X100管线钢的应力-应变曲线为Round-house型,有较高的强度和韧性,-20℃时夏比冲击吸收功达291 J;韧脆转变温度在-80~-100℃。

关键词: X100管线钢 , 连续冷却相变 , 微观组织 , 强韧性

高性能桥梁钢Q370qE-HPS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相变行为

周雯 , 吴开明 , 王厚昕 , 郭爱民 , 邹德辉 , 李书瑞

材料热处理学报

利用Gleeble 1500D型数控动态热-力学物理模拟试验机,针对新近研发的Q370qE-HPS高性能桥梁钢进行了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相变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当冷却速度小于5℃/s时,形成铁素体+珠光体组织,当冷却速度在8℃/s~15℃/s时,形成针状铁素体+贝氏体组织.Q370qE-HPS高性能桥梁钢铁素体转变温度区间为700~800℃,贝氏体转变温度区间为550 ~700℃,与传统正火工艺桥梁钢Q370qE相比较,Q370qE-HPS钢转变开始温度高.Q370qE-HPS钢两阶段变形后的冷速≤5℃/s时形成均匀细小的铁素体+珠光体组织,可作为控冷阶段的参考冷速.

关键词: 桥梁钢 , Q370qE-HPS , 正火Q370qE钢 , 连续冷却相变

一种含Nb、Ti微合金钢的连续冷却相变行为

张熙 , 李德强

钢铁钒钛

利用MMS -200热模拟试验机对试验钢进行不同变形条件下的连续冷却转变试验.针对不同的冷却速度,采用热膨胀法结合金相法测定试验钢在连续冷却转变中的相变温度,利用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试样的显微组织,并测定珠光体的含量,进而绘制出试验钢在变形和未变形条件下的连续冷却转变(CCT)曲线,从而得出不同变形工艺对微合金钢连续冷却转变行为和显微组织的影响规律.

关键词: 微合金钢 , CCT曲线 , 连续冷却相变 , 贝氏体

低碳低合金钢的连续冷却相变组织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王立军 , 蔡庆伍 , 余伟 , 武会宾 , 雷爱娣

材料工程 doi:10.3969/j.issn.1001-4381.2010.08.008

利用Formastor-Digital全自动相变仪测定低碳Mn,Ni,Mo,Cr,V,Ti等低合金化钢的静态CCT曲线,结合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显微硬度法分析冷却速率对相变组织演变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冷速为0.03℃/s时,相变组织为多边形铁素体(PF)+珠光体(P);冷速为0.06℃/s时,出现退化珠光体(PD);冷速为0.29℃/s时,出现针状铁素体(AF);冷速为1.7℃/s时,组织为粒状贝氏体(GB)+板条贝氏体(LB);冷速为42℃/s时,出现马氏体(M).提出极低冷速下低碳钢中出现退化珠光体是由于多元低合金元素的耦合交互作用,引起碳活度的变化所致.针状铁素体在晶内形核并长大,对后续相变组织起到分割作用,利于细化组织.低碳钢中局部孪生马氏体的形成归因于淬透性元素聚集对钢局域相变切应力过大所致.

关键词: 连续冷却相变 , 低碳 , 退化珠光体 , 针状铁素体 , 组织

增氮对钒微合金化钢连续冷却相变行为的影响

马江南 , 杨才福 , 王瑞珍

材料研究学报

用热膨胀仪测定了3种不同钒、氮含量试验钢的CCT曲线,观察了在不同冷速下的组织,分析了钒的析出行为,计算了各形核基底与铁素体的晶格平面点阵错配度,研究了增氮对钒微合金化钢连续冷却相变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氮促进了铁素体的形成,提高了试验钢的相变开始温度,也提高了形成全贝氏体组织的临界冷却速率;在冷速0.8-1.6℃/s范围内,低氮钢的显微组织为粒状贝氏体+板条贝氏体,而在增氮钢内则有大量的针状铁素体;在低氮钢中钒主要在相变前后析出,析出物以VC为主,增加钒含量只能提高其析出量,不能改变析出温度和析出物的成分;而增氮后钒在奥氏体内析出,以VN为主;在900℃,奥氏体、VC和VN与铁素体的平面点阵错配度分别为6.72%、3.89%和1.55%,VN与铁素体存在近似共格的低能界面,能作为铁素体优先形核位置,有效促进铁素体形成.

关键词: 金属材料 , 钒微合金化 , 连续冷却相变 , 增氮 , 平面错配度 , 晶内铁素体形核

370MPa级10CrNiCu铸钢连续冷却相变行为

杨澍 , 张玉祥 , 杨超飞

材料开发与应用

采用Gleeble热/力模拟试验、结合金相及硬度分析结果绘制了370 MPa级10CrNiCu铸钢连续冷却曲线.结果表明,10CrNiCu铸钢在较宽的冷却速度范围内存在粒状贝氏体组织,对于大壁厚铸钢很难通过热处理消除.铸钢在不同冷却速度下硬度的变化规律,可采用玻尔兹曼函数较好的描述.

关键词: 10CrNiCu铸钢 , 连续冷却相变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末页
  • 共2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