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聪
,
袁朝新
有色金属工程
doi:10.3969/j.issn.2095-1744.2012.03.002
研究某难处理金精矿焙烧预处理和提取金和铜的过程.结果表明,在600℃下两段焙烧,在温度80℃,pH=1.0的条件下浸出90 min,铜的浸出率可达79.62%,酸浸渣两段氰化,金的浸出率达91.86%.
关键词:
焙烧
,
难处理金矿石
,
预处理
,
酸浸
,
氰化
金世斌
,
马金瑞
,
邢志军
,
秦晓鹏
,
杨宝成
黄金
doi:10.3969/j.issn.1001-1277.2009.02.010
用难处理金矿石和精矿,分别进行了焙烧-焙砂氰化浸金试验、焙烧-焙砂中加入三氧化二锑的氰化浸金试验、加入三氧化二锑焙烧-焙砂氰化浸金试验、精矿湿法浸锑之后焙烧-焙砂氰化浸金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焙砂中加入三氧化二锑不影响氰化浸金,但是焙烧之前加入三氧化二锑焙烧后焙砂的氰化浸金试验指标明显低于未加三氧化二锑焙烧后的焙砂氰化浸金试验指标.此外,精矿湿法浸锑之后焙烧的焙砂氰化浸金的指标明显有改善.由此分析,三氧化二锑不对氰化浸金产生不利影响.锑对焙烧后焙砂氰化浸金的不利影响主要源于锑化合物的熔点低,易于加大焙烧过程中的"二次包裹金"的作用,从而导致金浸出指标下降.锑是难处理含金矿物原料焙烧-焙砂氰化浸金的主要干扰元素之一.
关键词:
锑
,
难处理金矿石
,
焙烧
,
氰化浸出
,
湿法浸锑
范艳利
,
张晓雪
,
李红玉
黄金
doi:10.3969/j.issn.1001-1277.2009.07.010
试验研究了矿石粒度、温度、Fe3+浓度等因素对生物-化学两级循环反应器预处理甘肃坪定难处理金矿石效果的影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70℃、Fe3+质量浓度为6g/L(6 K)、矿石粒度-74 μm的条件下,该矿石经生物-化学两级循环反应器氧化预处理72 h后,砷的浸出率可达到17.7%以上;预处理5 d后的氧化矿样金的氰化浸出率高达91.76%.而用传统生物氧化法预处理10 d,金的氰化浸出率为80.31%.试验结果还显示,温度的升高、Fe3+浓度的增加,可促进化学反应器中Fe3+对矿物的氧化,且矿石的粒度细预处理效果好.
关键词:
难处理金矿石
,
生物-化学两级循环反应器
,
预处理
,
氰化
,
金浸出率
张国刚
,
姚永楠
,
邢志军
,
郑晔
黄金
陕西某金矿原生矿石为少硫化物微细粒浸染型矿石,金矿物的粒度细小,赋存状态以包裹金为主,且含有砷、碳等有害元素,常规选冶方法金回收率较低.采用强化浮选-精矿压热氧化-氰化浸出提金工艺,金的浮选回收率为82.73%,浮选精矿金的氰化浸出率可达97.27%,金总回收率为80.47%,取得了较好的技术指标.
关键词:
难处理金矿石
,
压热氧化
,
生物氧化
,
氰化浸出
杨丽丽
,
杨洪英
,
范有静
,
王大文
,
朱长亮
,
孙会兰
贵金属
doi:10.3969/j.issn.1004-0676.2007.01.014
对于影响细菌氧化难处理金矿石的诸多因素,许多学者仅从单个或几个方面做出研究.鉴于此种状况,本文从生物学角度对细菌冶金工艺中的细菌生活场所、驯化条件、适宜的生长环境因子等因素进行了论述, 从矿物学角度进行了矿石矿物组成、矿石化学成分的研究,另外还作了矿石粒度、矿浆浓度、表面活性剂和反应器结构等工艺方面的探索.从多方面论述了不同情况对细菌浸矿速率的影响效果.
关键词:
湿法冶金
,
难处理金矿石
,
细菌氧化
,
影响因素
,
浸出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