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2)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高纯锌参比电极电位稳定性研究

王增娣 , 闫永贵 , 马力 , 钱建华 , 陈光章 , 李庆芬

腐蚀与防护 doi:10.3969/j.issn.1005-748X.2006.09.005

采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氯离子浓度、温度、阳极极化电流及三者间相互协同作用对99.9999%高纯锌参比电极电位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常温(25℃)下氯离子浓度越高,电极的稳定电位越负;在海水中,偏离25℃,温度升高或降低时,电极电位都会负移,当温度达到50℃时,锌上沉积的腐蚀产物结构改变使锌的电极电位正移;海水温度在0~25℃,阳极极化电流<5μA/cm2,高纯锌具有良好的电流负载能力.

关键词: 高纯锌 , 氯离子浓度 , 温度 , 阳极极化电流

区域熔炼法制备高纯锌的研究

李文良 , 罗远辉

稀有金属 doi:10.3969/j.issn.0258-7076.2011.04.012

采用区域熔炼法对高纯锌的制备进行了研究.估算了锌中主要杂质在锌熔点附近的平衡分配系数,分别为k(0,Fe)=474,K(0,Cu)=1.12,K(0,Cd)=0.15,K(0,Pb)=1.17×10(-2).通过参考Spim数学模型,分析了在区熔提纯中熔区长度对区熔提纯效率的影响,获得每次通过时的最优熔区长度,并考察了区熔次数、熔区长度对提纯效率的影响.通过辉光放电质谱仪对杂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高纯氩气流动保护下,控制熔区移动速率为3 cm·h(-1),熔区长度为50 mm,区熔20次后,杂质总量从1.006μg·g(-1)降低到0.303μg·g(-1),纯度达到6N7(99.99997%).采用第1~6次为70~80mm,第7~10次为50~60mm,第11~20次为30~40mm的变化熔区长度,杂质总量可降低到0.216 μg·g(-1),即采用变化熔区比不变熔区的提纯效果好,产品锌的纯度为6N8(99.99998%),满足了半导体和光电材料的应用要求.

关键词: 区域熔炼 , 高纯锌 , 提纯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