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5)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机械合金化合成Invar合金纳米晶粉体

吴事谱 , 吴丹 , 杨磊 , 史常东 , 汤文明

材料热处理学报

采用商用FeNi30及FeNi50合金粉为原料通过机械合金化(MA)合成纳米晶Invar合金(FeNi36)粉体,研究了不同球磨时间的Invar合金粉体的物相组成、显微组织结构与形貌特征,探讨其合金化机制.结果表明:球磨初期(5~ 10 h),微锻造和冷焊过程使合金粉体呈扁平形复合层状结构,同时FeNi50中的Ni原子逐渐向FeNi30中扩散,发生成分均匀化;球磨40 h后,已形成了成分均匀的α’-Fe(Ni)固溶体,其平均晶粒尺寸约为12 nm.此时,机械合金化合成的Invar合金粉体呈球形,表面光滑,继续球磨,大颗粒粉体表面出现裂纹,并碎裂,导致粉体细化.

关键词: 机械合金化 , Invar合金 , 结构演变 , 成分均匀化

Invar合金与Si3N4陶瓷钎焊接头界面组织和性能研究

王颖 , 杨振文 , 张丽霞 , 冯吉才

稀有金属

采用AgCuTi活性钎料对Invar合金和Si3N4陶瓷进行钎焊连接,研究了接头界面组织及其形成机制,分析了钎焊工艺参数对接头界面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钎焊过程中液态钎料中的活性元素Ti与Si3N4陶瓷发生反应,在陶瓷界面形成致密的TiN和Ti5Si3反应层;同时,Invar合金向液态钎料中溶解,与活性元素Ti反应生成脆性的Fe2Ti和Ni3Ti化合物.钎焊温度和保温时间影响Si3N4陶瓷界面反应层的厚度以及接头中Fe2Ti和Ni3Ti脆性化合物的形成量和分布,这两方面共同决定着接头的抗剪强度.当钎焊温度为870℃,保温15 min时,接头的平均抗剪强度最大值达到92.8 MPa,此时接头的断裂形式呈现沿Si3N4陶瓷基体和界面反应层的复合断裂模式.

关键词: Invar合金 , Si3N4陶瓷 , 钎焊 , 界面组织 , 抗剪强度

4J42 Invar合金粉末注射成形工艺研究

段柏华 , 林冰涛 , 曲选辉 , 何新波 , 程彤

材料工程 doi:10.3969/j.issn.1001-4381.2007.08.009

以羰基Fe,Ni粉为原料,蜡基聚合物为粘结剂,采用粉末注射成形技术制备了4J42 Invar合金零件.研究了粉末注射成形Invar合金的脱脂及烧结工艺.结果显示:"溶剂脱脂+热脱脂"工艺能有效快速地实现粘结剂的完全脱除;经1350℃氢气烧结,可以获得致密度98.5%,30~300 ℃内平均热膨胀系数为4.5×10-6 K-1、漏气率<1.4×10-9 Pa·m3·s-1的PIM 4J42 Invar合金.金相显微组织及XRD分析表明合金为单一稳定的奥氏体(γ相)组织.

关键词: 粉末注射成形 , Invar合金 , 热膨胀性 , 电子封装材料

Invar合金激光-MIG复合多层焊接焊缝形貌及显微组织

陈洁 , 占小红 , 陈纪城 , 王宇博 , 晏冬秀 , 王玉华 , 刘红兵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借助激光-MIG复合焊技术,采用Invar M93焊丝对厚度为19.05mm的Invar合金板材进行多层对接焊实验。分析了工艺参数对焊缝熔深、熔宽及深宽比等宏观形貌参数的影响,并研究 Invar 合金复合焊接头不同区域的显微组织特点及形成原因。结果表明:从打底层到盖面层焊缝的平均深宽比由2.6减小到0.86,热影响区宽度明显增加,焊缝形貌由钉头状转变为高脚杯状。焊缝中心区域形成纵向分布的狭长奥氏体柱状树枝晶,两侧为斜向生长的奥氏体胞状树枝晶。从打底层到盖面层,焊缝中不同区域的晶粒度均逐渐增大。另外,相邻焊缝边界亦存在热影响区,出现联生结晶现象。

关键词: Invar合金 , 激光-MIG复合焊 , 焊缝形貌 , 显微组织 , 结晶形态

4J36 Invar合金注射成形研究

段柏华 , 王德志 , 曲选辉

功能材料

以羰基铁粉及镍粉为原料,多组元蜡基聚合物为粘结剂,对4J36 Invar合金的粉末注射成形工艺及其性能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提高烧结温度或采用合适的烧结气氛都有助于获得高性能的PIM 4J36 Invar合金;在优化烧结工艺条件下,即烧结温度1350℃、烧结时间120min、氢气气氛,合金的致密度达到98.1%,其热膨胀性能低于传统工艺制备的4J36Invar合金,其室温~100℃温度范围内平均热膨胀系数仅为0.97×10-6℃-1,适应于精密零器件的制备.金相显微组织及XRD分析表明合金为单一稳定的奥氏体(γ相)组织.

关键词: 粉末注射成形 , Invar合金 , 热膨胀性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