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5)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纳米隔热材料热辐射特性的理论计算

李东辉 , 夏新林 , 张顺德

宇航材料工艺 doi:10.3969/j.issn.1007-2330.2012.02.008

高温下纳米隔热材料内热辐射的影响将显著增强,其热辐射特性对热辐射传热有很大影响.为了认识高温纳米隔热材料的热辐射特性,采用Mie理论建立了掺杂纤维增韧剂和遮光剂的纳米隔热材料热辐射特性理论计算方法,编写了纳米隔热材料热辐射特性计算程序,对某纳米隔热材料的热辐射特性进行了理论研究,得到了光谱衰减系数、光谱散射反照率以及全光谱平均辐射特性参数及散射相函数.理论模拟结果表明:在3 ~9.5 μm波长范围内,纳米隔热材料对热辐射具有强烈的衰减作用,对3~7 μm的热辐射呈现强烈的散射特征,对7~9.5 μm的热辐射,随波长增大散射特征逐渐减弱,对9.5 μm的热辐射呈现较强的吸收特征.在300~1 300 K,该纳米隔热材料全光谱平均衰减系数>5×104 m-1,平均散射反照率>0.96,具有较强的前向散射特征,这些特征来源于遮光剂粒子,增韧剂影响很小.

关键词: 纳米隔热材料 , 增韧剂 , 遮光剂 , 热辐射特性 , Mie理论

贵金属纳米颗粒的表面等离子共振研究

李玲玲 , 杨修春 , 黄敏 , 赵建富 , 侯军伟

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 doi:10.3969/j.issn.1007-4252.2011.01.019

通过修正的Mie理论分别对单金属Ag、单金属Cu和Cu核Ag壳纳米颗粒/玻璃复合材料的吸收光谱进行了理论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对单金属Ag纳米颗粒/玻璃复合材料,Ag的吸收峰位于425nm左右,不随颗粒尺寸变化而发生偏移;对单金属Cu纳米颗粒/玻璃复合材料,Cu的吸收峰也不随尺寸变化发生偏移但强度较弱;对Cu核Ag壳纳米颗粒/玻璃复合材料,随着Ag壳厚度的增加,Ag的吸收峰有明显的红移现象,而Cu的吸收峰位不变.此外,采用离子交换法制备了双金属Ag-Cu纳米颗粒/玻璃复合材料,实验结果表明,在后续热处理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延长Ag离子交换时间,Ag纳米颗粒尺寸增大,吸收峰红移,与理论计算结果很好的吻合.

关键词: 离子交换法 , Mie理论 , 等离子共振吸收 , 纳米颗粒 , 粒径

含Mie谐振颗粒复合材料辐射特性分析

李佳玉 , 宣益民 , 李强 , 韩玉阁

工程热物理学报

颗粒球由于Mie谐振而使其复合材料能够在较高频段具有各向同性负折射效应,本文以Ag或Ge球形颗粒或Ge包覆Ag颗粒构成的包覆层颗粒分散于LiTaO3基体介质中构成的几种复合介质为研究对象.基于Mie理论和有效介质理论计算表征电磁波与颗粒复合材料相互作用过程的等效光学常数,分析这几种类型介质的负折射现象;基于建立的光学常数模型和电磁理论模拟了这几类复合介质的吸收特性,通过与在正折射频段的比较,分析其在负折射频段的辐射吸收机理.

关键词: 等效光学常数 , 负折射率 , 颗粒复合材料 , Mie理论

(Au,Ag,Cu)/SiO2二元金属单分散复合薄膜非线性光吸收性的Mie理论模拟

严丽平 , 张波萍 , 王士京 , 赵翠华 , 李顺

金属学报 doi:10.3724/SP.J.1037.2010.00298

采用修正的Mie理论模拟计算了(Ag,Cu)/SiO2,(Au,Cu)/SiO2和(Ag,Au)/SiO2二元单质金属纳米颗粒分散体系的理论吸收光谱.研究发现,二元金属纳米颗粒分别以单质金属形式存在时,吸收光谱分别在2个波段处出现表面等离子共振吸收峰,二元金属的相对含量影响吸收峰的峰强,与峰位无关.理论模拟吸收光谱与前人实验结果符合良好.

关键词: Mie理论 , (Au , Ag , Cu)/SiO2复合薄膜 , 非线性光吸收

(Au, Ag, Cu)/SiO2二元金属单分散复合薄膜非线性光吸收性的Mie理论模拟

严丽平张波萍王士京赵翠华李顺

金属学报 doi:10.3724/SP.J.1037.2010.00298

采用修正的Mie理论模拟计算了(Ag, Cu)/SiO2, (Au, Cu)/SiO2和(Ag, Au)/SiO2二元单质金属纳米颗粒分散体系的理论吸收光谱. 研究发现, 二元金属纳米颗粒分别以单质金属形式存在时, 吸收光谱分别在2个波段处出现表面等离子共振吸收峰, 二元金属的相对含量影响吸收峰的峰强, 与峰位无关. 理论模拟吸收光谱与前人实验结果符合良好.

关键词: Mie理论 , (Au, Ag, Cu)/SiO2 nano-composite film , nonlinear optical absorption spectra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