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11)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氢对Fe基和Fe-Ni基金属玻璃磁性和杨氏模量的影响

蒋方忻 , 杨国斌 , 王双全 , 张茂材

材料研究学报

使用大角转动张力磁化法研究了金属玻璃Fe_(80)Si_4B_4C_7,Fe_(39)Ni_(39)Si_8B_(12)Mn_2和(Fe_(30)Ni_(20))_(78)Si_(?)B_(14)三种样品渗氢及室温时效中磁化曲线和磁致伸缩系数λ_s 的变化,用动态测量方法研究了以上样品杨氏模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含氢的金属玻璃饱和磁化强度M:下降,而各向异性常数增大,相应饱和磁致伸缩系数λ(?)减小,同时杨氏模量降低。

关键词: , metallic glass , saturation magnetization , aniso-tropic constant , saturation magnetostriction constant , Young's modulus

固体杨氏模量的测量

王玉清

物理测试

通过测量超声波在固体介质中传播的纵波传播速度,进一步测量该固体的杨氏模量,得到了测量固体杨氏模量的一种新方法。

关键词: 超声波 , longitudinal wave , propagation speed , density , Young's modulus

纳米压痕法测量Sn--Ag--Cu无铅钎料BGA焊点的力学性能参数

王凤江 , 钱乙余 , 马鑫

金属学报

对Sn--3.0Ag--0.5Cu无铅体钎料和Sn--4.0Ag--0.5Cu无铅钎料BGA(ball grid array)焊点进行了Berkovich纳米压痕法实验,通过改变不同的加载速率研究了钎料的蠕变特征。钎料压痕载荷-位移曲线蠕变部分表现出了明显的加载速率相关性。基于Oliver--Pharrr法确定的体钎料和BGA焊点的Young's模量分别为9.3和20 GPa.基于压痕做功概念确定的体钎料和BGA焊点的应变速率敏感指数分别为0.1111和0.0574。钎料的力学性能有着明显的尺寸效应。

关键词: Sn--Ag—Cu , nanoindentation , Young's modulus

Nd-Fe-B磁体杨氏模量随温度的变化

罗阳 , 张宁

金属学报

<正> 为揭示快淬热压磁体热应变织构产生的根源,我们对合金机械性能随温度的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前文报道了Nd-Fe-B磁体的热膨胀和硬度随温度的变化,本文则着重报道在室温到800℃温区内,Nd-Fe-B磁体的杨氏模量随温度的变化,以展示晶体刚度各向异性和塑性流变特性对热应变织构形成的可能贡献。 一般而言,合金的杨氏模量是结构不敏感的参量,即它与合金内部显微组织以及合金成分的微调无关。它主要反映合金内部原子之间的键合,故具

关键词: 钕铁硼磁体 , Young's modulus , thermal strain

基于非完善界面单向纤维复合材料弹性模量预测与应力分析

邓志康 , 邓京兰 , 王继辉 , 黄志强

玻璃钢/复合材料

界面缺陷对复合材料的性能有着显著的影响,基于弹性力学以及能量原理基本理论,利用基于界面上应力连续而位移有一定突变的无厚度弹簧模型,对含界面缺陷的材料性能进行了探究.得出界面的非完善参数、纤维相体积分数对材料的纵向与横向弹性模量、泊松比以及应力的影响规律.并将计算结果与完善界面、开孔的经典结果以及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验证.计算结果表明,利用非完善界面参数预测含缺点界面的材料性能并进行应力分析比利用完善界面模型计算的结果更精确.

关键词: 界面缺陷 , 弹性体 , 非完善界面 , 杨氏模量 , 泊松比 , 能量法 , 数值分析

冷轧医用β钛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演变规律研究

崔文芳 , 金磊 , 马艳 , 刘春明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通过拉伸试验以及XRD,EBSD,TEM实验手段研究了一种生物医用低模量亚稳定β钛合金在冷轧压下量20%~90%变形过程中相结构、晶体取向、力学性能和弹性模量的变化,分析了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提出了具有bcc晶体结构的β钛合金在形变带上形成纳米晶的微观机制以及纳米结构和形变织构共同影响钛合金弹性模量的新观点.

关键词: 钛合金 , 冷轧 , 织构 , 组织 , 力学性能 , 弹性模量

RE_9.33(SiO_4)_6O_2陶瓷的制备及其热学性能

吴瑞芬 , 瞿志学 , 潘伟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利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高纯、高致密稀土硅酸盐氧基磷灰石RE_9.33(SiO_4)_6O_2(RE=La, Nd, Sm, Gd)陶瓷材料,用XRD对所合成的RE_9.33(SiO_4)_6O_2粉末和烧结得到的块体材料进行了分析表征.系统研究了RE_9.33(SiO_4)_6O_2陶瓷材料的声子速度和弹性模量,结果表明其平均声速小、弹性模型低.另外,利用Cahill模型对其热导率进行了理论计算,其极限热导率在高温下为1.18~1.22 W/m·K.从结构等各方面推断了RE_9.33(SiO_4)_6O_2陶瓷材料的低热导可能性.

关键词: RE_9.33(SiO_4)_6O_2 , 声速 , 弹性模量 , 热导率

ECAP温变形高碳珠光体钢中亚微米级铁素体的力学性能

熊毅 , 郭志强 , 何红玉 , 卢艳君 , 张凌峰

材料热处理学报

采用多道次ECAP温变形实现了高碳珠光体钢组织的超细化,利用透射电镜(T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了变形前后珠光体的演变情况,并用纳米压痕技术表征了铁素体相的纳米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经历大应变温变形之后,制备出了晶粒尺度均在亚微米量级的超微细复相组织(铁素体+粒状渗碳体),珠光体的组织形态发生由二维层片状向三维等轴状的转变;等轴状亚微米级铁素体相的纳米压痕硬度和Young's模量分别为4.4 GPa和200 GPa,都略高于原始珠光体组织,当压痕深度超过100 nm之后,纳米压痕硬度呈现出明显的基底效应,而Young's模量则趋于一致,对基底效应不敏感.

关键词: ECAP , 珠光体 , 超微细复相组织 , 纳米压痕硬度 , Young's模量

基于纳米压痕技术的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各组分原位力学性能测试

高雪玉 , 杨庆生 , 刘志远 , 高雪娇

复合材料学报

基于纳米压痕技术对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各组分的原位硬度、 弹性模量和蠕变性能进行了测试, 实验得到了基体、 纤维和微小厚度界面层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 从环氧树脂基体到碳纤维过渡过程中, 硬度和弹性模量有明显的梯度变化, 并且纤维和树脂基体的原位弹性模量平均值与其非原位性能有一定的变化, 实验得到纤维的原位弹性模量有所下降, 环氧树脂的弹性模量有所增加。试件制备过程中的机械研磨对其表面产生的残余应力和复合后两种材料的相互影响是组分材料原位性能变化的主要原因。各组分的蠕变性能呈现出明显的差异。

关键词: 纳米压痕 , 复合材料 , 原位力学性能 , 弹性模量 , 硬度 , 蠕变性能

高模碳纤维细观力学分析

钟云娇 , 边文凤

复合材料学报 doi:10.13801/j.cnki.fhclxb.20160418.026

将碳纤维视为由微晶和无定型碳所构成的二相复合材料,以Mori-Tanaka方法研究了碳纤维微观结构对弹性模量的影响.对四种高模碳纤维M35JB、M40JB、M46JB及M55JB的微观量进行了测量.微晶的长细比由XRD实验测得,碳纤维石墨化程度由拉曼光谱分析得到.影响碳纤维弹性模量的因素包括:微晶的长细比、体积分数及取向度.通过计算细观力学模型得到了四种高模碳纤维的微晶体积分数.研究发现:碳纤维石墨化程度越高,微晶体积分数越大.碳纤维弹性模量随着微晶取向度、体积分数和长细比的增加而增加,且对这三种因素做了比较,微晶取向度和体积分数对弹性模量的影响高于微晶长细比对弹性模量的影响,只有当微晶取向度接近100%时,其对弹性模量的影响才有可能被微晶长细比超越.微晶取向度和体积分数增加的最初阶段,取向度对弹性模量的影响较大,随着两影响因素的增加,取向度对弹性模量的影响最终被体积分数超越.

关键词: 碳纤维 , Mori-Tanaka方法 , 弹性模量 , 细观力学 , 复合材料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末页
  • 共2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