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19)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退火工艺对钛酸锶钡铁电多层膜结构与物性的影响

魏坤 , 张续辰 , 洪学鹍

膜科学与技术

立足于无铅型钛酸锶钡(BST)铁电多层膜的制备及物性研究.采用溶胶-凝胶方法制备了Ba0.9Sr0.1 TiO3铁电多层膜,并利用快速退火炉对多层膜进行热处理.重点分析两种不同热处理工艺对钛酸锶钡多层膜微观结构及相关物理性能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隧道显微镜(SEM)及可见光范围反射谱测量等的表征方法,研究钛酸锶钡铁电多层膜微观结构的演化和形成机理,为制备性能优良的钛酸锶钡铁电多层膜提供基础数据.

关键词: 钛酸锶钡 , 铁电多层膜 , 溶胶凝胶方法 , 退火工艺

退火工艺对Finemet纳米合金磁性能的影响

吕玮

材料科学与工艺

为改善Finemet合金的磁性能,通过氩气退火和横、纵磁应力退火对合金进行热处理,研究退火工艺对合金磁性能及微观结构、形貌的影响.使用LCR数字电桥法、共地三电压法及冲击法测试磁性能,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Finemet合金的非晶、纳米晶形貌,采用X射线仪分析Finemet合金的结构.研究表明,540℃氩气退火使合金的初始导磁率μi达最高值且矫顽力Hc最低,非晶基体出现bcc α-Fe(Si)纳米晶颗粒,580℃氩气退火使纳米晶数量和尺寸增加,磁性能下降;540 ℃横磁退火可获得狭长扁平的磁滞回线、低剩磁比Br/Bs和铁损Pc,540℃纵磁退火可获得矩形磁滞回线、高Br/Bs和Pc,横、纵磁退火均使μi和Hc降低.因此,合理的退火工艺可优化Finemet合金磁性能,以适应不同的应用领域.

关键词: Finemet合金 , 纳米晶 , 退火工艺 , 磁滞回线 , 导磁率

银包铜复合丝材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研究

杜静 , 庄滇湘 , 孙绍霞 , 胡洁琼 , 谢明 , 张吉明 , 杨有才 , 王塞北

贵金属

采用固/液浇注法制备了银包铜复合锭坯,经拉拔加工后,通过退火进行性能调控,制备出力学性能较好的银包铜复合细丝。研究了银包铜复合材料拉拔及退火工艺,以及工艺参数对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变形量增加,Ag/Cu复合细丝极限抗拉强度是呈增加的趋势,而伸长率是随变形量增大而减小。退火后材料加工中产生的较大加工硬化得以消除,使其塑性提升,主要表现为强度下降、延伸率增大。

关键词: 复合材料 , 银包铜复合丝材 , 固/液浇注法 , 力学性能 , 退火工艺

430不锈钢冷轧板再结晶组织演变以及动力学模型

张雄 , 温治 , 豆瑞锋 , 张瑞杰 , 李志强

材料热处理学报

以现场高温连续退火工艺为基础,利用热模拟机研究了冷轧430薄板在650℃到875℃范围内等温退火过程,对不同退火温度下组织随保温时间的演变规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建立了该材料的再结晶动力学方程.结果表明:退火温度对材料再结晶的孕育期和完全再结晶所需时间有很大的影响,材料分别在850℃、825℃温度下保温34 s、5 min即可完全再结晶;当温度低于800℃时,材料在实验时间范围内均无法完全再结晶.通过硬度法确定了不同退火温度下材料的再结晶率随保温时间的变化关系,并建立了JMAK型再结晶动力学方程,Avrami指数n的值在0.5 ~1.0之间,再结晶激活能Qactiv为309.12 kJ/mol.

关键词: 430不锈钢 , 退火 , 再结晶动力学 , 激活能

高强中锰TRIP钢的残余奥氏体含量及其稳定性

李振 , 赵爱民 , 曹佳丽 , 唐荻

机械工程材料

设计了一种中锰相变诱导塑性(TRIP)钢,利用全新的热处理工艺对其进行处理,研究了其残余奥氏体含量及其稳定性,并对该钢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锰TRIP钢退火后的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均在39%以上,且奥氏体在变形过程中绝大部分转变为马氏体,提高了钢的塑性和强度;在630℃退火可使该钢的抗拉强度大于1 000 MPa,伸长率大于30%,强塑积大于30GPa.%,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为51.4%。

关键词: TRIP钢 , 残余奥氏体 , , 显微组织 , 退火工艺

退火温度对5182车用铝合金冷轧板的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史朝阳 , 王游根 , 邓盛卫 , 陈琳 , 黄光胜

材料导报 doi:10.11896/j.issn.1005-023X.2015.04.023

对5182铝合金冷轧板材进行了不同温度退火处理及退火后的单向拉伸试验、杯突试验以及微观组织表征.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逐渐降低,在300~325℃范围内,分别由原来的240MPa、379MPa快速降低到114MPa、258MPa;杯突值由原来的5.77 mm提高到了8.75 mm;同时,应变硬化指数也大幅度提高,当退火温度达到325℃,并保温30min,冷轧板材已经发生了完全再结晶.

关键词: 5182铝合金 , 退火处理 , 力学性能 , 微观组织

铁酸铋薄膜退火工艺研究进展

蔡雯馨 , 高荣礼 , 符春林 , 蔡苇 , 邓小玲 , 陈刚

表面技术 doi:10.16490/j.cnki.issn.1001-3660.2017.02.012

铁酸铋(BFO)多铁性材料因具有丰富的物理性能,以及其在存储器、传感器、电容器、光伏器件等方面的广阔应用前景,在过去几十年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然而,由于Bi元素在高温下容易挥发,所以很难合成纯相的BFO薄膜.此外,因存在氧空位或由于Fe离子变价导致的非化学计量比等缺陷,使其漏电流密度较大,严重影响BFO薄膜的铁电性能及实际应用.退火工艺是影响材料微结构及宏观性能的重要因素,因此通过退火工艺来调控BFO薄膜的结构及性能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然而,退火工艺包括退火时间、退火气氛、退火温度以及退火方式等多种形式,究竟每一种退火形式如何影响BFO薄膜的结构及性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为此,综述了退火工艺(括退火时间、退火气氛、退火温度以及退火方式)对BFO薄膜的结构(晶粒尺寸、形状,电畴尺寸、类型,表面形貌)和性能(磁性、铁电性、介电性、漏电性、导电机制)的影响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多铁性材料 , 铁酸铋薄膜 , 缺陷 , 退火工艺 , 性能

退火工艺对A l/Mg/A l复合板界面结合与阻尼性能的影响?

王敬丰 , 吴忠山 , 王少华 , 杨文翔 , 马社 , 潘复生

材料导报 doi:10.11896/j.issn.1005-023X.2016.24.012

研究了 Al/Mg/Al三明治结构复合板的退火热处理工艺,探讨了退火温度、时间对复合界面和阻尼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退火使得 Mg层中的孪晶及变形组织消失,晶粒明显长大,且可以促进 Al-Mg界面原子的相互扩散。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界面效应对复合板的阻尼性能影响由不利转变为有利,在250℃下随着退火时间的延长,复合板的阻尼性能有一定的提高。综合复合板的组织与性能要求,得到 Al/Mg/Al复合板的最佳退火工艺为250℃×2 h,在应变振幅为5×10-4下复合板的阻尼值Q-1达0.045。

关键词: Al/Mg/Al复合板 , 退火工艺 , 复合界面 , 阻尼性能

退火工艺对冷轧中碳钢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李红斌 , 徐树成 , 冯运莉 , 田亚强 , 于恩林

钢铁 doi:10.13228/j.boyuan.issn0449-749x.20160203

为研究退火工艺对冷轧中碳钢组织、织构演变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利用OM、SEM、XRD、显微硬度计和万能试验机展开研究.结果表明,500℃保温时,以回复软化机制为主,被压扁的铁素体在保温30 min时才出现少许再结晶,保温10 min之后,显微硬度变化不明显,渗碳体以片层状为主;600℃保温时,其软化机制以再结晶为主,保温20 min时,仍存在部分未再结晶的变形铁素体晶粒,渗碳体片层以粒状为主,多偏聚于原珠光体区域,显微硬度急剧降低,保温30 min时再结晶完成;700℃保温10 min时铁素体再结晶基本完成,渗碳体为均匀的粒状分布,显微硬度变化较小;随退火温度升高以及保温时间的延长,γ织构强度减弱,而(110)<001>织构和γ'织构强度逐渐增强;当退火工艺为700℃保温10 min时,可以获得较好的强韧性组合.

关键词: 冷轧中碳钢 , 退火工艺 , 组织演变 , 再结晶 , 显微硬度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末页
  • 共2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