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6)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氧等离子体注入对PET亲水性及抗菌性能影响

郭芳成 , 田修波 , 杨士勤

材料科学与工艺

利用氧等离子体浸没离子注入技术对聚合物材料(PET)进行表面改性后接枝有机抗菌剂赋予PET薄膜抗菌性能.试验结果表明:PET薄膜表面接枝上的抗菌剂在改性表面呈针状分布.经氧等离子体处理后的PET薄膜表面水接触角从78°降低到33°.红外光谱显示PET薄膜表面的分子结构被破坏,苯环的对位氢发生取代反应,分子链中形成了C-O亲水基团.氧等离子体的注入时闻和注入电压均对抗菌持久性有重要的影响,较高的注入电压能够使PET薄膜表面获得较深的改性层,利于改性表面亲水性的保持.注入时间超过10 min,电压超过-10 kV的样品在空气中放置40天后的抗菌率仍能达到90%以上.

关键词: 氧等离子体浸没离子注入 , 聚酯薄膜 , 接枝 , 抗菌

TiO2/聚酰胺反渗透复合膜的制备及表征

樊晋琼 , 王铎

功能材料

以钛酸四丁酯为原料,在水/丁醇界面区进行水解,制备了锐钛矿型TiO2。分别将不同量的TiO2分散在水相或油相中,以界面聚合方法制备了TiO2/聚酰胺反渗透复合膜,研究了TiO2含量对所制备复合膜结构和分离性能的影响。SEM图谱结果表明,当TiO2添加到水相中时,其同时存在于聚酰胺复合膜皮层的底层以及聚砜基膜的指状孔道中;当TiO2添加到油相中时,复合膜表面结构致密,峰谷结构明显,可看到在膜皮层的表面有TiO2存在。膜分离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与TiO2添加在水相中相比,TiO2添加在油相中能更好地提高膜分离性能。膜抑菌性能研究表明TiO2/聚酰胺反渗透膜在紫外光照下对大肠杆菌表现出良好的杀灭性能。

关键词: TiO2 , 聚酰胺 , 界面聚合 , 反渗透复合膜 , 抑菌性能

镁合金AZ31表面层层组装壳聚糖/聚谷氨酸 涂层的体外耐蚀与抗菌性能

崔蓝月 , 徐霁 , 陆娜 , 曾荣昌 , 邹玉红 , 李硕琦 , 张芬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英文版) doi:10.1016/S1003-6326(17)60126-2

镁合金表面功能化需要获得具有良好耐蚀性和抗菌性的表面.基于壳聚糖与聚谷氨酸之间的静电吸附作用,利用层层组装方法在镁合金AZ31表面获得一种既耐蚀又抗菌的涂层.利用高分辨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仪以及电化学测试对这种功能涂层进行了表面形貌、化学成分以及耐蚀性能表征.通过平板计数法评定该涂层耐金黄葡萄球菌的性能.结果表明,该涂层具有良好的耐蚀性与抗菌性.

关键词: 镁合金 , 腐蚀 , 层层组装 , 壳聚糖 , 抗菌性能

铜纳米粒子的可控制备及其抗菌性能研究

陈丹 , 徐晓玲 , 段惺 , 范希梅 , 周祚万

功能材料

以氯化铜为铜源,水合肼为还原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稳定剂,氨水为络合剂,通过液相还原法合成了纳米铜粉。通过改变还原剂浓度制备了4组不同粒径纳米铜粉末,FESEM等表征发现,随着水合肼浓度的降低,纳米铜粉粒径增加。通过肉汤稀释振荡培养法测试纳米铜的最小抑菌浓度,结果表明,随着纳米铜粒径的增加,抗菌性能降低,所合成纳米铜的最小抑菌浓度在750-3000mg/L;初步分析认为铜纳米粒子主要是通过水解或电离出铜离子而发挥抗菌作用。

关键词: 纳米铜 , 抗菌 , 水合肼

Ag/SiO2抗菌材料的制备及抗菌性能研究

杨靖 , 李悦 , 李鹏程

材料导报 doi:10.11896/j.issn.1005-023X.2014.20.009

以甲基三乙氧基硅烷为疏水性前驱物,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单质银掺杂的疏水性二氧化硅(Ag/SiO2)材料.通过XRD、紫外-可见光谱和红外光谱分析,对Ag/SiO2材料的物相和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其对大肠杆菌和地表水样的抗菌性能.结果表明,Ag/SiO2材料中的银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具有疏水性Si-CH3基团,单质银的掺杂对Ag/SiO2材料的化学结构影响不明显.随着银含量的增加,Ag/SiO2材料的抑菌性明显增强,银含量nAg =0.15时,其对大肠杆菌抑菌率达91.86%,对地表水样的抑菌率达92.38%,具有较好的抑菌广谱性.

关键词: 溶胶 , 凝胶法 , 载银二氧化硅材料 , 抗菌

B2O3-SiO2-Na2O缓释抑菌剂的合成及性能表征

史蕊蕊 , 李萌 , 裴元生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15541/jim20160395

硼酸盐具有抑菌和抑藻性能,研究采用高温熔融法合成了以硼为抑菌因子的B2O3-SiO2-Na2O缓释抑菌剂.运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扫描电镜(SEM)及红外光谱(FTIR)表征抑菌剂的理化性能,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AES)测定缓释液中硼元素的浓度并分析抑菌剂的缓释特性,分别以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受试细菌,以抑菌圈和抑菌率为指标评价药剂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抑菌剂均呈无定形非晶形态,内部[BO3]和[BO4]基团的含量不只与B2O3有关,也受SiO2的影响;随着B2O3含量的降低,抑菌剂表面结构逐渐致密,缓释速率降低.随着缓释液中硼浓度的升高,抑菌剂的抑菌作用增强,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优于大肠杆菌.其中B2O3含量为55wt%的B2O3-SiO2-Na2O缓释抑菌剂的抑菌效果最佳,这为硼系缓释抑菌剂的继续研究及工业化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 , 缓释 , 抑菌作用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