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58)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高性能热塑性树脂增韧聚苯硫醚的韧性

麦堪成 , 章明秋 , 曾汉民 , 祁世成

材料研究学报

研究了高性能热塑性树脂双酚A 型聚砜(PSF)、酚酞型聚醚酮(PEK-C)增韧聚苯硫醚(PPS)的破坏韧性和破坏形态。实验表明:PSF 与PEK-C 两种材料的加入都能改善PPS 的冲击强度和破坏韧性。不同共混(加入)方法对PSF/PPS 与PEK/-C/PPS 两体系的增韧效果有影响。

关键词: 聚苯硫醚 , polysulfone , polyetherketone with cardo group , blend , fracture toughness

具有高界面压应力的共混物: 拉伸过程中形态演化与增强机制

李忠明 , 杨伟 , 黄锐 , 杨鸣波

材料研究学报

研究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乙烯(PE)和聚碳酸酯(PC)/PE 共混物在拉伸过程中形态的演化和增强机理. 结果表明, 高界面压应力是共混物在基体加工温度成型时, 从成型温度冷却到室温过程中基体收缩比分散相大产生的; 两种共混物在拉伸中有不同的形态演化过程: PC粒子原位形成了微纤, 粒子与基体间没有明显的界面滑动, 而PET粒子只产生较小的塑性变形, 成为椭球状粒子, 粒子与界面间存在滑动. PC对基体PE的增强效果比PET的更好, 因为PC/PE共混物拉伸过程中形成了良好增强作用的原位微纤. 在拉伸过程中, PET/PE试样的细颈在靠近非浇口端形成, 并从此扩展开. 部分拉伸后, PC/PE试样比PET/PE试样的弹性回复大, 回复到平衡状态时间长, 这是两种共混物分散相变形机理不同引起的.

关键词: 有机高分子材料 , blend , high interfacial compressive stress , morphology evolution

具有高界面压应力的共混物:制备及其拉伸性能

李忠明 , 谢邦互 , 黄锐 , 杨鸣波

材料研究学报

考察了高界面压应力对不相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乙烯(PE)和聚碳酸酯 (PC)/PE共混物拉伸性能的影响. 高界面压应力是共混物低温成型(PE的成型温度)时, 分散相与基体从加工温度冷却到室温过程中基体的收缩比分散相粒子大产生的. 尽管PET/PE和PC/PE共混物极不相容, 但拉伸强度和模量随着PET和PC含量增加而增加. PET与PC含量相同时, PC/PE的拉伸强度和模量高于PET/PE的. 采用Takayanangi方程计算共混物的拉伸模量时, 具有高界面压应力的PC/PE共混物的拉伸强度高于界面有良好粘结的共混物的理论值, 表明在不添加增容剂时, 可通过控制加工条件改善共混物界面相互作用, 提高共混材料的性能.

关键词: 有机高分子材料 , blend , high interfacial compressive stress , morphology

高粘结性共聚酰亚胺

刘润山 , 胡正伦 , 李红

材料研究学报

采用非酮胺体系研究成高粘结性共聚酰亚胺。确定了适用体系为OB′B,获得最佳粘结性的条件是原料中B 占二元酐的60—75mol.-%,共聚酰胺酸的分子量5—7万和热亚胺化温度250℃。对共聚物再共混、溶剂和被粘物对粘结性的影响以及粘结性提高的主要原因也作了讨论。

关键词: 高粘结性 , copolyimide , blend , copolyamic acid , thermal imidization.

氯化亚锡和纳米二氧化硅对PET材料表面亲水性影响

周圣文 , 方亮 , 赵欢 , 吕晓璇 , 王力

表面技术 doi:10.16490/j.cnki.issn.1001-3660.2016.04.036

目的 提高PET材料的表面亲水性.方法 氯化亚锡与PET共混成膜后,采用共混接枝法,在共混膜表面接枝氨基化改性的纳米二氧化硅,制备出强亲水的PET材料.采用静态接触角、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原子力显微镜测试手段对PET材料表面进行表征.结果 氨基化改性的纳米二氧化硅能够成功接枝在氯化亚锡与PET共混材料表面.当氯化亚锡质量分数为0.3%时,共混膜接触角由98°下降到74.5°.共混膜接枝氨基化改性的纳米二氧化硅溶液20 h时,PET材料表面接触角由74.5°下降到7.8°,亲水性得到了极大提高.接枝膜浸泡于蒸馏水10 d后,PET材料表面接触角由7.8°上升至34.9°.结论 氯化亚锡与PET材料共混,接枝氨基化改性的纳米二氧化硅后极大地提高了PET材料表面的亲水性.

关键词: PET , 亲水性 , 共混 , 接枝 , 改性纳米二氧化硅 , 氯化亚锡 , 接触角

聚醚砜/磺化聚醚砜共混膜的亲水性和血液相容性

张立忠 , 杨力芳 , 王海涛 , 郭振友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通过亲电取代反应成功合成了磺化聚醚砜并制备了聚醚砜/磺化聚醚砜共混膜.膜的水吸附量和水接触角实验表明,和单纯的聚醚砜膜相比,由于磺酸基的存在使得共混膜的亲水性得到提高.牛血清蛋白吸附实验结果显示:与聚醚砜膜相比,共混膜能有效地抑制牛血清蛋白的吸附.凝血时间实验则表明,聚醚砜/磺化聚醚砜共混膜的凝血时间比纯聚醚砜膜的凝血时间延长了2~3倍,因而共混膜的血液相容性较纯聚醚砜膜得到提高.

关键词: 聚醚砜 , 磺化聚醚砜 , 亲水性 , 血液相容性 , 共混

PLA/MgAlCu-LDH复合材料的制备、表征及性能研究

张红梅 , 朱同贺

材料导报 doi:10.11896/j.issn.1005-023X.2015.02.020

用溶液插层法制备了PLA/MgAlCu-LDH共混溶液,通过涂膜法制备了不同MgAlCu-LDH含量的PLA/MgAlCu-LDH复合膜,采用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力学性能测试仪器对制备的复合膜的形貌、结构及性能进行测试表征.结果表明:部分PLA分子链插入到MgAlCu-LDH片层间隙中,使得MgAlCu-LDH层间距变大,MgAlCu-LDH作为插层剂对整个共混聚合物的韧性和强度有明显的影响;PLA/MgAl-Cu-LDH复合材料的杨氏模量随MgAlCu-LDH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加入少量MgAlCu-LDH时PLA/MgAlCu-LDH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均增加,在室温下拉伸时,PLA/MgAlCu-LDH 3%(质量分数)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比PLA提高14.5%、11.5%和23.7%.

关键词: 聚乳酸(PLA) , 镁铝铜水滑石(MgAlCu-LDH) , 共混 , 表征

明胶/聚乙烯醇共混复合膜的相容性

高喜平 , 刘捷 , 汤克勇 , 张玉清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以明胶(Gel)和聚乙烯醇(PVA)为基体,通过溶液共混、浇铸成膜的方法制备了一系列明胶/聚乙烯醇共混复合膜.采用分光光度法、红外光谱(IR)、扫描电镜(SEM)、热重(TG)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初步表征了复合膜的结构,研究了两组分间的相容性.结果表明,在Gel和PVA质量比为1∶5时,Gel/PVA复合膜的透光性最好;SEM结果显示,复合膜中明胶与聚乙烯醇之间没有发生相分离;DSC测试显示,复合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并不明显;TG测试结果显示,在失重20%、40%、50%时,Gel/PVA复合膜比纯PVA膜的热失重温度提高了很多.

关键词: 明胶 , 聚乙烯醇 , 共混 , 相容性

TPS/PBAT共混体系的结构、性能和形态研究

焦建 , 钟宇科 , 焦蒨 , 熊凯 , 徐依斌 , 麦堪成

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

通过熔融共混制备了系列TPS/PBAT复合材料,研究了TPS含量对TPS/PBAT结构、力学性能、耐热性能和微观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PBAT可以明显提高TPS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耐热温度,但TPS和PBAT两相相容性较差.

关键词: 热塑性淀粉 , PBAT , 共混 , 生物降解

双环戊二烯与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原位聚合共混

郭萌 , 李旭阳 , 赫玉欣 , 高喜平 , 张玉清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采用拟反应注射成型(RIM)工艺,在经典开环易位催化体系下,将溶有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的双环戊二烯(DCPD)进行原位聚合共混,制备了PDCPD/EVA复合材料,从而对PDCPD进行增韧.考察了EVA的相对分子质量及添加量对DCPD聚合反应和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运用扫描电镜、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热重分析等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力学性能以及热性能.结果表明,EVA与PDCPD能形成半互穿网络结构,EVA的引入显著提高了材料的冲击性能,其中,EVA用量为5%时冲击性达到最高,可提高85%,拉伸和弯曲强度略有下降,同时材料的热稳定性也有所提高,热分解温度提高了4.2℃,PDCPD/EVA的冲断面呈现韧性断裂.

关键词: 聚双环戊二烯 , 共混 , 互穿网络 , 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 , 增韧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6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