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振峰
,
吕镖
,
汪笑鹤
,
徐滨士
材料工程
doi:10.11868/j.issn.1001-4381.2014.05.003
采用新型的内孔电刷镀技术对失效的发动机缸套内表面进行了再制造.利用SEM,XRD,TEM,显微硬度计和CETR显微磨损试验机,考察了不同相对运动速度下电刷镀镍镀层的组织结构和性能,并与传统电镀Watts Ni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镍镀层均为面心立方结构,但电镀Watts Ni镀层表面粗糙,择优取向为(200)面,而应用电刷镀制备的镍镀层表面平整致密,无针孔、麻点等缺陷,择优取向为(111)面.随着相对运动速度从0.25m/s增加到1.00m/s,电刷镀层的(200)面择优取向逐渐降低,而(111)面择优取向逐渐增大;镀层的硬度由HV420增大到HV600,镀层的磨损失重由8.7mg降低到6mg.
关键词:
电刷镀
,
内孔
,
相对运动速度
,
组织结构
,
性能
胡振峰
,
汪笑鹤
,
吕镖
,
徐滨士
功能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9731.2013.17.016
为提高电沉积镀层质量和自动化程度,开发了新型的自动化电刷镀技术。利用扫描电镜、X 射线衍射仪、透射电镜、X 射线应力测试仪、数显显微硬度计和显微磨损试验机考察了不同电流密度下制备的电刷镀 Ni 镀层的组织结构和性能,并与电镀 Watts Ni对比。结果表明,应用电刷镀制备的镍镀层组织平整致密,无针孔、麻点等缺陷;随着电流密度从4A/dm2增加到16A/dm2,电刷镀Ni镀层的(111)面择优取向逐渐降低,(200)面择优取向逐渐增加,镀层的晶粒尺寸和应力逐渐增大,硬度约在500~600HV之间波动,镀层磨损失重由6.8mg降低到5.2mg。
关键词:
电刷镀
,
自动化
,
电流密度
,
组织结构
,
性能
苏志俊
,
袁庆龙
,
曹晶晶
材料保护
传统的快速刷镀镍层已不能满足工件高温服役的需要,为此,在镀镍液中加入钨酸钠制备了具有较强抗高温软化能力的镍钨合金镀层,对快速镍镀层和镍钨合金镀层进行加热保温,对比研究了温度对2种镀层表面形貌、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室温下两者都具有较高的硬度,达550 HV左右;当加热到100℃时硬度达到最高值,约为600 HV;600℃时,快速镍镀层的硬度只有180 HV,而镍钨镀层的硬度仍可达到380 HV左右.快速镍液中加入钨酸钠等制备的镍钨合金镀层具有较强的抗高温软化能力.
关键词:
电刷镀
,
镍钨合金镀层
,
快速镍镀层
,
抗高温软化
,
硬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