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6)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全固态薄膜锂充电电池的研究进展

顾正建 , 王定友 , 任岳

材料导报

全固态薄膜锂充电电池由于安全可靠性强、能量密度大、工作电压高、循环寿命长等诸多优点已经成为微型电子器件匹配电源的良好选择.阴极、阳极、固体电解质材料是全固态薄膜锂充电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其开发和研究十分重要.综述了目前应用较多的阴极、阳极及固体电解质材料,并阐述了其物理特性、电化学性能和主要的制备方法;电池结构设计同样影响着整个电池的性能,介绍了电池结构对充放电特性的影响,且展望了其今后的研究热点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 全固态薄膜锂电池 , 阴极材料 , 阳极材料 , 固体电解质 , 电池结构

聚丙烯/纳米二氧化钛复合材料的超临界流体微孔发泡

李彩凤 , 应三九 , 肖正刚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以聚丙烯(PP)/nano-TiO2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采用快速降压超临界微孔发泡技术,制备了泡孔密度、泡孔直径分别为2.8×107cell/cm3~3.15×109cell/cm3,46.36μm~6.08μm的PP/nano-TiO2微孔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中nano-TiO2的质量分数、饱和压力及发泡温度对PP/nano-TiO2复合材料发泡行为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SEM)对微孔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加入nano-TiO2可以改善PP的发泡性能,并得到泡孔分布均匀的闭孔发泡材料;随复合材料中nano-TiO2质量分数由1%提高到5%,泡孔密度增加,泡孔直径减小。对于nano-TiO2质量分数为3%的PP/nano-TiO2复合材料,随着饱和压力的增加,泡孔直径和泡孔密度都增加;随着发泡温度的升高,泡孔密度减小,泡孔直径变大。

关键词: 微孔发泡 , 聚丙烯 , 纳米二氧化钛 , 泡孔结构

环氧树脂微孔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范晓龙 , 张广成 , 李建通 , 樊勋

复合材料学报 doi:10.13801/j.cnki.fhclxb.20151123.003

采用以超临界CO2为物理发泡剂的固态间歇发泡技术制备了环氧树脂微孔材料,利用SEM和DSC研究了环氧树脂微孔材料的制备工艺,分析了发泡前后环氧树脂的力学性能和介电性能.结果表明:环氧树脂片材的预固化度为75%~85%时,气体浓度达到5.11%~5.43%,气体饱和时间为48 h,泡孔排列紧密尺寸均匀.发泡温度的提高和发泡时间的延长会使环氧树脂微孔材料的平均泡孔直径逐渐增大,泡孔密度逐渐降低.当环氧树脂片材预固化度为75%、发泡温度为120℃、发泡时间为10 s时,环氧树脂微孔材料的平均泡孔直径为10.6 μm,泡孔密度为1.03×109个/cm3,泡孔呈均匀致密的球形或多边形结构.与未发泡材料相比,环氧树脂微孔材料的断裂伸长率和冲击强度分别提高了43%和39%,介电常数降低了42%,介电损耗降低了50%.

关键词: 超临界CO2 , 环氧树脂 , 微孔发泡 , 泡孔结构 , 力学性能 , 介电性能

APP对PUI泡沫泡孔结构及燃烧后炭层结构的影响

张琪 , 刘娟 , 王莹 , 桑晓明

材料工程 doi:10.11868/j.issn.1001-4381.2015.001125

以聚磷酸铵(Ammonium Phosphate, APP)为阻燃剂,采用PI(poly-imide)预聚法制备了APP阻燃聚氨酯-酰亚胺泡沫塑料.利用偏光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重(TGA)观察分析了APP对泡沫泡孔结构、热稳定性和炭层形貌的影响.重点探讨了泡孔结构的变化对燃烧后的炭层形貌的影响,并模拟了炭层的形成过程.结果表明,随着APP添加量的增加,泡孔直径由540.39μm 下降到277.83μm,泡沫密度增加;APP的加入使泡沫的残炭率增加了30%;泡孔的棱边和顶点分别炭化膨胀为炭层上的棒状炭层和球状炭层,而泡孔薄膜破裂成孔洞;并且随着APP添加量的增加,棒状炭层和球状炭层尺寸增加,孔洞变小.

关键词: 聚磷酸铵 , 聚氨酯-酰亚胺泡沫 , 泡孔结构 , 炭层结构

Ni掺杂TiO2电子和几何结构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于智清 , 王逊 , 杨合 , 薛向欣

材料与冶金学报 doi:10.14186/j.cnki.1671-6620.2017.02.013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框架下的第一性原理方法,对不同掺杂量、不同方式的Ni掺杂锐钛矿相TiO2(anatase TiO2:A-TiO2)的晶胞结构、缺陷形成能和态密度图像等进行了研究,并着重讨论了掺杂Ni离子周围配位场改变对体系电子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掺杂方式的不同对Ni-TiO2超晶胞的几何结构有较大影响.正是几何结构的变化导致掺杂Ni离子处于不同类型的晶体配位场之中,这是掺杂体系电子结构差异的本质原因.通过对掺杂体系形成能的比较,发现Ni掺杂TiO2的具体方式取决于晶体生长过程中的氧环境.通过对体系电子结构的研究,发现各种掺杂体系的禁带中都出现由Ni3d-O2p轨道杂化形成的杂质能级.Ni离子替代晶格Ti掺杂会使吸收光谱红移,而Ni的晶隙掺杂则使吸收光谱蓝移,且这种光谱吸收带边的差异会随掺杂浓度的增加而增大.

关键词: Ni掺杂 , 掺杂方式 , 晶胞结构 , 态密度 , 第一性原理

不同用水量对聚酰亚胺泡沫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翁凌 , 王婷 , 鞠培海 , 李红霞 , 刘立柱

绝缘材料 doi:10.16790/j.cnki.1009-9239.im.2016.05.004

以水作为发泡剂,利用水在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无机低分子物CO2进行发泡,制备了一种聚酰亚胺(PI)泡沫材料.研究了不同用水量对PI泡沫结构和性能的影响规律.通过红外光谱(FTIR)对PI泡沫的分子结构进行表征,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泡孔结构、大小及其分布规律进行观察,通过热机械分析仪(DMA)对PI泡沫的损耗因子(tanδ)与温度(T)的关系进行测试,通过热失重分析仪(TGA)对热稳定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一定的用水量范围内,用水量对PI泡沫的分子结构和热稳定性均没有明显的影响,对PI泡沫的泡孔结构、大小及其分布影响较大.泡沫的泡孔大小随着用水量的增加而逐渐变小,泡孔结构及其分布更加均匀.PI泡沫的热分解温度为300℃左右,具有较好的耐热性能.

关键词: 聚酰亚胺泡沫 , 用水量 , 泡孔结构 , 热稳定性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