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晓智
,
周群华
,
赵静
,
田梅
,
张宝砚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文中设计与合成了国内未见报道的单体M1、M2和系列手性液晶聚合物。通过差示扫描量热(DSC)、偏光显微分析(POM)、广角X射线衍射、旋光仪等测试手段研究了单体M1和手性液晶聚合物液晶性能。结果表明,M1为向列型液晶单体,M2为手性非液晶单体。聚合物P2-P4呈现近晶A相,P5,P6为胆甾相,P7的液晶性能已不明显,聚合物P8已没有液晶性能。具有宽的液晶相范围,液晶相范围均高于140℃。随着手性单体M2含量(0%-50%)的增加,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清亮点温度、液晶相范围均呈现降低趋势。
关键词:
手性
,
近晶相
,
玻璃化温度
,
聚合物
,
合成
时东新
,
陈娇娇
,
杜显丽
,
王乐乐
,
蒋奕
,
任绒绒
应用化学
doi:10.3724/SP.J.1095.2013.20390
以L-苯丙氨酸(L-Phe)、L-色氨酸(L-Trp)和L-亮氨酸(L-Leu)3种常见的氨基酸为手性源,经过酯化、缩合等步骤制备3种手性功能单体AAc-L-Phe(AAc:丙烯酸)、AAc-L-Trp和AAc-L-Leu,其结构经过IR、1H NMR确证.并将手性单体AAc-L-Phe与温敏材料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am)共聚,制备了手性共聚物P (NIPAam-co-AAc-L-Phe),结构经IR确证,示差扫描量热分析测试证明其具有温敏性.这些手性功能单体有可能用于制备环境响应性手性高分子聚合物.
关键词:
手性
,
L-氨基酸
,
合成
,
手性单体
,
共聚物
唐磊
,
卢会芬
,
李涛涛
,
方建慧
,
姚亚刚
材料导报
doi:10.11896/j.issn.1005-023X.2016.07.003
单壁碳纳米管具有优异的电学、光学、热学、力学等性能,可能成为未来纳米器件的支撑材料之一.实现碳纳米管的结构可控生长制备依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其中手性控制是单壁碳纳米管可控制备的最大挑战,它的实现标志着直径、壁数、手性角及导电属性等的可控制备.以特定手性单壁碳纳米管的可控生长为中心,分别综述了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在粉体生长与表面生长两方面实现手性可控生长的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基本思路,为实现单一手性碳纳米管的可控制备奠定基础.
关键词:
单壁碳纳米管
,
手性
,
可控生长
,
化学气相沉积
王宏
,
范永鸿
,
韩鸿红
,
潘夏鑫
,
翁亚军
,
黄楠
功能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9731.2016.02.002
生物材料表面固定催化活性分子,催化内源性供体释放一氧化氮(NO),能显著改善材料表面的血液相容性.通过聚多巴胺作为中间连接层,在TiO2薄膜表面固定不同手性的L-型或D-型胱氨酸钠获得催化活性表面,研究固定不同手性胱氨酸钠表面对改善血小板激活行为的影响.X射线光电子能谱(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和水接触角检测结果显示,在相同工艺条件下表面固定L-型或D-型胱氨酸钠后物理化学性质相近,而两种表面的生物学性质却存在较大差异,固定D-型表面预先吸附白蛋白后表面亲水性略有增加但标准偏差较大,而固定L-型表面催化释放NO的能力和抗血小板的激活性能均优于固定D-型表面.
关键词:
TiO2薄膜
,
胱氨酸钠
,
手性
,
NO
,
血小板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