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忠须
,
刘贵民
,
徐军
,
郭永明
表面技术
doi:10.16490/j.cnki.issn.1001-3660.2015.06.007
目的:初步研究高速电弧喷涂Mo涂层的综合性能,为进一步发展热喷涂Mo涂层制备工艺提供参考。方法利用高速电弧喷涂设备在45 CrNiMoVA钢表面制备Mo涂层,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仪、显微硬度测试仪及电子万能试验机等对涂层形貌、成分、显微硬度及结合强度进行表征和测试,并结合断口微观形貌对拉伸断裂机理进行分析。采用CETR-3型多功能摩擦磨损试验机,在润滑条件下对涂层进行不同载荷的摩擦磨损实验,通过磨损体积及表面磨痕微观形貌分析涂层的摩擦磨损性能及机理。结果 Mo涂层具有一定量的微观孔隙,氧化物含量低,与基体结合牢固可靠,平均显微硬度高达416.3 HV0.1,平均内聚强度为22.7 MPa。拉伸断口呈脆性断裂,并伴有半熔融颗粒剥落留下的剥落坑。润滑条件下,涂层在10,30,50 N载荷下的磨损体积分别为1.1×107,4.4×107,5.5×107μm3。结论高速电弧喷涂可成功制备Mo涂层,涂层与基体为机械结合。在润滑条件下,涂层的磨损体积随载荷增大而增大,不同载荷下的磨损机理均以粘着磨损为主。
关键词:
Mo涂层
,
高速电弧喷涂
,
微观形貌
,
显微硬度
,
内聚强度
,
摩擦磨损
陈永雄
,
梁秀兵
,
刘燕
,
徐滨士
材料工程
doi:10.3969/j.issn.1001-4381.2010.02.021
电弧喷涂成形是新近发展起来的一项重要金属快速成形技术.对比分析电弧喷涂快速成形技术与近终喷射成形和等离子喷涂成形技术之间的差异与特点,综述电弧喷涂在模具快速制造领域的研究应用现状,并讨论了电弧喷涂成形材料,以及喷涂成形雾化与沉积工艺过程中的传热传质、残余应力和氧化行为等关键性问题.最后,展望了电弧喷涂厚成形技术的重点研究方向与解决途径.
关键词:
电弧喷涂成形
,
模具
,
快速成形
,
金属涂层
,
内聚结合强度
罗来马
,
朱流
,
刘少光
,
吴玉程
,
郑玉春
,
郦剑
材料热处理学报
采用无需常规敏化活化的预处理常温超声波化学镀方法制备Ni包覆WC复合粉体,以其作为增强相的粉芯丝材通过高速电弧喷涂技术制备FeMnCrAl/Ni包覆WC涂层。采用光学显微分析(OM)、场发射扫描电镜分析(FE-SEM)、能谱分析(EDS)以及涂层性能测试方法,研究Ni包覆WC复合粉体对涂层组织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i包覆WC复合粉体能改善涂层中各相之间的结合状态,减少涂层中氧化物和孔隙率,提高涂层与基体的结合强度和涂层的内聚强度,改善了涂层抗冲蚀磨损性能。
关键词:
Ni包覆WC复合粉体
,
FeMnCrAl/Ni包覆WC涂层
,
结合强度
,
内聚强度
,
抗冲蚀磨损性能
赵运才
,
张佳茹
,
林翔
表面技术
doi:10.16490/j.cnki.issn.1001-3660.2017.04.026
目的 进一步提高以45#钢为基体的等离子喷涂Ni基WC金属陶瓷涂层综合性能.方法 采用不同激光重熔工艺参数对涂层进行处理,通过划痕实验测定涂层的内聚强度和与基体的结合强度,前者由划痕实验中的锥形投影面积确定,内聚强度与锥形投影面积成反比,后者根据划痕仪反馈数据临界载荷Lc确定.结果300 W激光重熔后,涂层锥形投影面积A为101,小于重熔前的276,即涂层内聚强度提高.激光重熔后的临界载荷Lc为68 N,大于重熔前的45 N,涂层与基体的结合强度增大.300、800、1200 W激光功率下,涂层锥形投影面积分别为101.6、56.7、198.0,临界强度分别为68、77、41 N.激光功率达到1500 W时,涂层脱落.即本试验数据中,激光功率为800 W时,涂层的内聚强度和结合强度最佳.结论激光重熔等离子喷涂Ni-WC金属陶瓷涂层后,涂层内聚强度和结合强度都有显著提高.不同的激光参数对涂层的性能有很大差别,适当的参数范围可达到理想效果,若激光功率参数取值过大,涂层产生的残余应力大于内聚力时会导致涂层脱落,反而降低涂层性能.
关键词:
激光重熔
,
划痕实验
,
内聚强度
,
结合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