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安
,
杨王玥
,
孙祖庆
,
张湘义
金属学报
利用热模拟压缩变形实验以及SEM、XRD和热磁法, 研究了中碳钢过冷奥氏体变形时组织演变过程中碳原子的分布与扩散. 结果表明, 动态相变过程中碳的有效扩散系数与等温过程相比明显增大, 相变完成时间显著缩短. 在随后的片层状珠光体的球化过程中, 相界以及形变过程中产生的高密度位错和空位等缺陷促进了间隙碳原子的扩散, 使得球化动力学过程与等温退火相比显著缩短. 渗碳体的溶解和铁素体中碳的过饱和现象得到证实, 其中过饱和碳原子高度聚集在铁素体晶界和位错核心处, 而不是均匀地分布在铁素体点阵的间隙位置.
关键词:
中碳钢
,
the carbon atoms
,
diffusion coefficient
,
dislocation cores
张金玲
,
冯芝勇
,
胡兰青
,
王社斌
,
许并社
金属学报
doi:10.3724/SP.J.1037.2012.00014
用TEM, OM, SEM和Vickers硬度仪测定、表征了铸态、固溶+时效态下不同La含量 AZ91合金的显微组织和析出相的形态和尺寸以及硬度变化, 研究了不连续β相和Al11La3相的形貌对合金硬度的影响及其机理, 并计算时效过程中 Al原子的扩散系数. 结果表明, 不同La含量AZ91合金在170 ℃时, La含量为0.16%的合金时效24 h达到的硬度最大, 为138 HV; 延长时效时间和改变La含量可使不连续脱溶相转变为板条状连续脱溶相, 降低Al原子的扩散系数, 从而影响不连续β相的数量、大小与分布; 晶界处的Al11La3相的形貌虽不受热处理过程影响, 但却制约β相的长大. 可见控制La含量和时效时间, 可改善不连续(片层)β相的尺寸和数量, 有效地提高合金强韧性能.
关键词:
AZ91镁合金
,
aging treatment
,
La solution
,
diffusion coefficient
WANG Guijin WU Baorong Central Iron and Steel Research Institute Ministry of Metallurgical Industry
,
Beijing
,
China.
材料科学技术(英文)
Based on grain boundary structural unit model, on the analogy of electric circuit calculation, it was found that the diffusion coefficients of a geneyal intervenient boundary between the delimiting boundaries 1 and 2 can be written as D_(11)=[D_((11)1) sin(φ_0-△θ/2)+D_((11)2)]/sinφ_0 D_⊥=D_(⊥1)D_(⊥2)sinφ_0/[sin (φ-△θ)D_(⊥2)+sin(△θ/2)D⊥1)] and D_(11)/D_⊥sin~2φ_0=D_((11)1)/D_(⊥1)sin~2(φ-△θ/2) +[(D_((11)2)/D_(⊥1))+(D_((11)1)/D_(⊥2)]sin(φ_0-△θ/2)sin(△θ/2) +(D((11)2)/D_(⊥2))sin~2(△θ/2) where D_(11) and D_⊥ are the diffusion coefficients pardllel to and perpendicular to the tilt axis, respectively. The subscripts 1 and 2 refer to the delimiting boundaries 1 and 2 respectively, and φ_0, the angle between periodic vectors of the strtictuyal units S_1 and S_2 which composes solely of delimiting boundaries 1 and 2 respectively. The experimental data from Hoffman, Upthegrove and Sinnot and Couling and Smoluchowski are analysed.
关键词:
diffusion coefficient
,
null
,
null
陆军
,
王建朝
,
赵美峰
,
黄严
电镀与涂饰
应用循环伏安法、单电位阶跃计时电流法、计时电量法研究了二甲基甲酰胺(DMF)中铥(Ⅲ)在Cu电极上的电化学性质.研究表明,铥(Ⅲ)在Cu电极上的还原是不可逆过程.通过上述3种电化学方法得到的扩散系数(D0)相近,由循环伏安法测得的传递系数(α)为0.028 36,通过塔菲尔曲线求得的交换电流密度(i0)为1.352 6×10-6 A/cm2.铥(Ⅲ)离子成核机理研究表明,铥在Cu电极上的电沉积按三维模式生长连续成核.
关键词:
铥
,
二甲基甲酰胺
,
铜电极
,
电化学
,
扩散系数
,
传递系数
,
交换电流密度
,
成核机理
吴显明
,
陈上
,
麦发任
,
赵俊海
,
何海亮
人工晶体学报
采用湿化学法对LiMn2O4进行TiO2及LiTi2 (PO4)3表面包覆.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恒电流充放电等技术对合成产物进行物相、形貌和电化学分析.结果表明:TiO2及LiTi2(PO4)3包覆LiMn2O4与未包覆LiMn2O4具有相似的X射线衍射结果.室温和55℃以0.5C倍率充放电循环20次后,TiO2包覆LiMn2O4的容量保持率分别为98.2%和95.3%,LiTi2(PO4)3包覆LiMn2O4的容量保持率分别为99.1%和96.8%,高于未包覆LiMn2O4的94.6%和92.2%.表面包覆LiTi2(PO4)3后LiMn2O4的锂离子扩散系数变化不大,但包覆TiO2后的锂离子扩散系数略有下降.
关键词:
LiMn2O4
,
锂离子电池
,
包覆
,
容量保持率
,
扩散系数
李沁
,
李根生
,
伊向艺
,
卢渊
,
陈文玲
中国材料进展
doi:10.3969/j.issn.1671-9727.2015.06.11
H +扩散系数是酸岩反应模型计算的关键参数,分析判断酸岩反应过程中 H +扩散系数规律,有助于优化酸压工艺设计方案,提高改造效果。通过引入幂律流体雷诺数与施密特数,修正了不同黏度酸液酸岩反应动力学参数测定装置的 H +扩散系数计算方法。结合在不同酸液浓度、反应温度和流速条件下的酸岩反应实验,获得了稠化酸和交联酸的酸岩反应速率及 H +扩散系数相关规律。结果表明:酸液浓度、反应温度和流速增大时,酸岩反应速率均加快,酸液黏度升高会导致各因素对酸岩反应的影响程度降低。酸液浓度为0.006 mol/cm3,离子间的牵制作用导致 H +扩散系数最小。酸液流动过程存在边界层效应,当稠化酸和交联酸流速分别超过113.21 cm/s 和158.38 cm/s 时,H +扩散系数趋于稳定。
关键词:
酸化压裂
,
稠化酸
,
交联酸
,
反应速率
,
H + 扩散系数
白敏
,
牛荻涛
,
姜桂秀
,
武雄
硅酸盐通报
为探索经受冻融循环后的钢纤维混凝土在氯盐环境作用下的耐久性能,通过对冻融循环不同次数后的钢纤维混凝土试件开展氯离子侵蚀试验,分析了钢纤维掺量、冻融循环次数等因素对氯盐侵蚀环境下钢纤维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规律并探索了冻融损伤对钢纤维混凝土氯离子侵蚀性能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钢纤维掺量在0~1.5%范围内,钢纤维掺量越大,相同渗透深度处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越小,混凝土抵抗氯离子侵蚀的性能越好;冻融循环次数越大,钢纤维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越大,混凝土抵抗氯离子侵蚀的性能越差.
关键词:
钢纤维混凝土
,
冻融循环
,
氯离子侵蚀
,
氯离子含量
,
扩散系数
孙淑红
,
陈秀敏
,
魏钦帅
,
张凤霞
,
李一夫
,
杨斌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Al-Zn合金的广泛使用导致大量合金废料的产生.真空蒸馏法可以有效分离合金中的杂质元素.但是,分离效果取决于杂质元素的性能.为了从Al-Zn合金废料中有效分离出杂质元素Zn,本文利用从头算分子动力学方法成功地模拟了Al-10%Zn合金真空下的结构和性能随温度的变化情况.模拟得到了合金在不同温度下的径向分布函数(RDF),配位数(CN),均方位移(MSD),扩散系数(DC)和分波态密度(PDOS).模拟结果表明:随温度升高,Al-10%Zn合金结构有三个相变过程;当合金熔化以后,真空条件下金属锌可以很容易地从液相蒸发到气相;随温度的升高,锌原子的扩散系数和平均电荷具有相同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从头算分子动力学模拟
,
Al-Zn合金
,
扩散系数
,
分波态密度
,
配位数
,
真空蒸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