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秀娟
,
邵光杰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对Ni-P合金在45钢基体表面的初期沉积行为进行了观察与分析,发现电沉积Ni-P合金镀层的初期沉积行为受到基体材料组织的影响。在退火态45钢表面,Ni-P合金镀层优先在晶界及渗碳体表面形核。由于珠光体组织中含有渗碳体相且具有比较高的晶界密度,因而在沉积初期镀层优先形核和生长。镀层在基体表面是以纳米尺度的晶粒聚集在一起形成的多晶体形式存在的。随着施镀时间的延长,纳米晶多晶体在侧向二维生长的同时,在多晶体聚集的表面上也进行着三维方向的新的一层多晶体的生长。
关键词:
Ni-P合金
,
coating
,
electro-deposition
,
microstructure
杨晓旭
,
张敏
,
黄野
,
胡小刚
,
潘玉丽
,
程世红
,
杜木
,
丁永文
机械工程材料
用电沉积方法在316L不锈钢表面制备了纯镍镀层和纳米SiC/Ni复合镀层,考察了电镀时间、SiC质量浓度、电流密度和镀液温度对复合镀层中纳米SiC含量的影响,表征了镀层的表面形貌和SiC纳米颗粒的尺寸;最后研究了镀层的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复合镀层中纳米SiC的含量随着电镀时间延长、电流密度增大、镀液温度升高以及SiC质量浓度的增大先升高后降低,且最佳工艺参数为电镀时间30 min,SiC质量浓度20 g·L-1,电流密度2 A·dm-2,镀液温度60℃,镀液pH4.5,搅拌速度300 r· min-1;与纯镍镀层相比,纳米SiC/Ni复合镀层的晶粒更细小,组织更致密,具有更好的摩擦磨损性能,摩擦因数降低了7%以上,磨损率降低了50%.
关键词:
电沉积
,
纳米复合镀层
,
镍
,
纳米SiC
,
摩擦
,
磨损
付银辉
,
黎学明
,
杨文静
,
李武林
,
任晓虎
材料导报
采用电化学方法将Ni-Mo-P合金镀覆于低碳钢表面并形成活性阴极,评价其析氢过电位和真实表面积.结果表明,最佳镀覆工艺条件为电流密度0.03A/cm~2、镀液温度40℃、钼酸盐质量浓度3g/L.当阴极极化电流密度为0.18A/cm~2时,Ni-Mo-P活性阴极析氢过电位较镀覆前低碳钢阴极降低约300mV;其真实表面积为10.8cm~2,粗糙度为5.4,较低碳钢阴极增加约1倍,能显著降低氯碱工业电解槽的电耗水平.
关键词:
氯碱工业
,
活性阴极
,
镍钼磷合金
,
电沉积
李丽波
,
李琦
,
王珩
,
杨秀春
,
田海燕
,
谢菁琛
,
王文涛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采用电沉积的方法制备铜铟硫(CuInS2,CIS2)薄膜,紫外可见光谱仪测试结果表明电沉积制备的CIS2薄膜的禁带宽度为1.5 eV.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表明,薄膜中的铜、铟、硫元素的价态分别为+1,+3和-2.采用线性伏安扫描测试了薄膜的光电性质,在黑暗和光照的条件下,I-V曲线斜率变化率为0.6×10-3.运用DMol3和CASTEP模块计算了电沉积制备的铜铟硫薄膜的禁带宽度,其数值为1.5 eV.通过Materials Studio建立了电沉积制备出的铜铟硫薄膜的结构和XRD模拟谱图,与实验结果一致.
关键词:
铜铟硫薄膜
,
电沉积
,
结构
,
禁带宽度
任建林
,
卢海霞
,
晋晓勇
,
宋振兴
电镀与精饰
doi:10.3969/j.issn.1001-3849.2014.09.001
采用控电位方法在阳极氧化铝模板中沉积了l为20μm、d为80 nm的钴纳米线阵列并考察其耐腐蚀性能.实验结果表明,Co纳米线阵列的晶型为密排六方(hcp)结构.阳极极化曲线与交流阻抗谱图显示,Co纳米线阵列电极随维生素C与尿酸溶液质量浓度增大,耐蚀性仅有小幅度降低,说明此种电极在较高质量浓度维生素C与尿酸溶液中能够长时间正常工作,是理想的生物传感器电极.
关键词:
电沉积
,
钴纳米线阵列
,
耐蚀性
,
阳极氧化铝
李菲晖
,
巩运兰
,
张弘青
,
杜冰姿
电镀与精饰
doi:10.3969/j.issn.1001-3849.2014.08.002
采用循环伏安曲线以及稳态极化曲线的测试方法分析了二甲基亚砜有机溶液中纯Bi、纯Sb以及Bi-Sb二元体系在Ti基体上的还原过程.结合分析结果,采用直流恒电位方式电沉积制备了Bi-Sb二元薄膜温差电材料,并采用X-射线衍射以及塞贝克系数测试对不同电位下制备出的Bi-Sb二元薄膜温差电材料的物相结构及性能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在Ti基体上Bi3+、Sb3+离子的氧化还原均为不可逆过程,前者的阴极还原过程仅由离子扩散造成,而后者的还原过程中涉及到了离子的吸附,二者沉积电位接近,共沉积过程是一步完成的.对制备出的材料的物相以及性能的分析结果表明,电沉积制备出的材料确为Bi-Sb二元合金,随着沉积电位的负移,温差薄膜电材料的表面变得粗糙,在不同电位下沉积出的材料均为P型温差电材料,塞贝克系数随电位变化不大.
关键词:
薄膜温差电材料
,
电沉积
,
Bi-Sb合金
,
有机体系
,
DMSO
涂满钰
,
王森林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采用复合电沉积制备了Ag/纳米金刚石复合镀层,研究了沉积条件对镀层组成的影响,所得最佳沉积条件为阴极电流密度jk=8mA/cm2、搅拌速度n=400r/min和镀液中纳米金刚石粉体浓度为10g/L。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能谱分析(EDS)表征了Ag/纳米金刚石复合镀层的表面形貌、组成和结构。结果表明,复合镀层具有复相结构,金刚石颗粒在镀层中分布较均匀,质量含量最高达到9wt%。显微硬度和电阻测试表明,随着Ag/纳米金刚石复合镀层中金刚石含量增加,复合镀层显微硬度显著增大;电阻率呈增加趋势。在5.0wt%Na2SO4溶液的Tafel实验说明,Ag/纳米金刚石复合镀层比Ag镀层具有更好的耐腐蚀能力。Ag/纳米金刚石复合镀层具有较好的结合力,外观呈亚光银。
关键词:
银
,
纳米金刚石
,
复合电沉积
,
电触头材料
沈风雷
,
闻荻江
,
王红卫
功能材料
在钛合金表面沉积类金刚石膜能改进钛合金的生物相容性,拓展其在人体植入材料中的应用.探讨了用液相电解沉积法在钛合金表面制备类金刚石薄膜的新方法.讨论了不同沉积条件对膜的影响.在1650和1850V时可以得到坚固的棕色膜.沉积36h后,膜厚基本不变.沉积膜的Raman谱图表明,在1650和1850V沉积得到的是类金刚石薄膜,而在2000V时无法得到类金刚石薄膜.对膜的XPS分析表明,其主要成份是碳.XPS谱还表明在1650V时得到的膜可以将钛合金表面完全覆盖,而在1850V时则不能.以SEM分析表明在1650和1850V时得到的膜是由粒径约为400nm的小颗粒组成,而在2000V时得到只是疏松结构.并对类金刚石膜及钛合金的血液相容性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
类金刚石薄膜
,
电解沉积
,
钛合金
,
血液相容性
张惠灵
,
杨瑾
,
吴健
,
卢雪丽
电镀与精饰
doi:10.3969/j.issn.1001-3849.2014.03.011
针对离子交换法处理含铜电镀废水再生液中Cu2含量较高,可以回收利用,实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现状,采取电沉积法回收再生液中的铜.考察了电流密度、Cu2初始质量浓度、pH、温度以及电解时间对铜回收率和电流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以初始溶液铜离子质量浓度为10~15g/L的电镀含铜废水,在.Jκ为2.1 A/dm2,pH为0.8,θ为60℃,电解4h的条件下,铜回收率和电流效率可分别达到94.4%和68.7%,铜纯度99.7%.
关键词:
电沉积
,
离子交换
,
再生液
,
铜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