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雨泉
,
顾训雷
,
杨芃
,
刘常升
材料与冶金学报
doi:10.14186/j.cnki.1671-6620.2015.01.009
分析了电镀锌预磷化工艺参数对磷化膜晶粒度、表面粗糙度及色泽明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表调液pH值、磷化液总酸度和游离酸度对磷化晶粒度影响明显,当pH低于9时,总酸度超过35点,游离酸度低于2.0点,晶粒粗大且结晶疏松.随着膜厚的增加(1.5~3.0g/m2),色泽明度趋向于暗色,表面粗糙度Ra值呈下降趋势.
关键词:
电镀锌
,
预磷化
,
表调
,
总酸度
,
游离酸度
孙从征
,
高秀丽
电镀与精饰
doi:10.3969/j.issn.1001-3849.2013.10.006
开发了一种热镀锌涂装用低铬转化膜处理技术,分析了各种因素对转化膜质量的影响,得到了转化膜的最佳工艺参数和操作规范,生成的膜能够显著提高锌层与涂层的附着力,适用于热镀锌产品各种涂料的涂装,尤其是较厚涂层的涂装,解决了涂层附着力随时间下降的问题.
关键词:
镀锌
,
涂装
,
转化膜
,
附着力
梁轩
,
崔阳
,
徐海卫
钢铁研究学报
提出了基于淬火回火的双相钢热镀锌退火工艺,并进行试验研究了该工艺对双相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热镀锌或/及合金化时间的延长,材料的强度下降、塑性升高,相对于热镀锌退火,热镀锌合金化退火的温度更高、时间更长,因此双相钢的强度下降更明显;微合金元素铌延迟回火时马氏体中固溶碳的析出并延迟马氏体的回复再结晶过程,可以提高双相钢的回火稳定性,从而改善热镀锌双相钢的力学性能.
关键词:
淬火回火
,
双相钢
,
热镀锌
,
可镀性
,
显微组织
柯昌美
,
周黎琴
,
胡永
,
王全全
,
张金龙
,
汪振忠
腐蚀与防护
根据对近几年国内外最新专利文献资料的总结归纳,先介绍了镀锌层三价铬黑色钝化液的主要组分、膜层的耐蚀机理及其性能特点,再系统地综述了一些已公开的三价铬黑色钝化液配方。将三价铬黑色钝化工艺与无铬钝化工艺的优势结合起来研究必将是完全替代铬酸盐黑色钝化的重要趋势。
关键词:
镀锌
,
三价铬
,
六价铬
,
无铬钝化
,
黑色钝化
,
耐蚀性
马坤
,
刘亚
,
涂浩
,
苏旭平
,
王建华
材料导报
doi:10.11896/j.issn.1005-023X.2017.06.013
在热浸镀锌中,铁基表面Fe-Al化合物层的形成会影响镀层的生长和质量.将Fe/(Zn-11% Al-3% Mg)和Fe/(Zn-11 %Al-x%Mg-0.2%Si)扩散偶在600℃下进行25 min的固-液扩散实验,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仪(EDS)研究了镁含量和硅对铁-锌铝镁合金固-液界面Fe--Al合金层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Fe/(Zn-11% Al-3% Mg)固-液扩散偶反应层由FeAl3和Fe2 Al5相层组成;随着Mg含量的增加,Fe/(Zn-11%Al-x%Mg-0.2%Si)扩散偶中反应层的厚度呈现先增加后减少再增加的变化趋势,当镁含量为3%时反应层厚度最薄;Fe/(Zn-11 %Al-3 %Mg)扩散偶中Fe-Al反应层的平均厚度比Fe/(Zn-11% Al-3% Mg-0.2%Si)扩散偶中反应层的厚度大60 μm,证明Si元素起到抑制Fe-Al反应层形成的作用.研究结果为解释Super Dyrna合金镀层中不形成明显的Fe-Al抑制层提供了实验依据.
关键词:
热浸镀锌
,
固-液扩散偶
,
界面反应
,
Fe-Al反应层
陈玉鑫
,
朱国森
,
王莉
,
关顺宽
,
宋佳友
,
黄俊
中国冶金
doi:10.13228/j.boyuan.issn1006-9356.20160034
FD级表面镀锌 IF钢是表面质量要求最高的镀锌产品,表面质量控制难度大,合格率低。其主要缺陷之一“线状”缺陷是炼钢内生夹杂或保护渣卷入引起的。控制“线状”缺陷的主要措施是洁净度控制和机清(火焰清理)。为了对比洁净度控制和机清措施的有效性,进行了 IF钢镀锌钢卷表面质量控制试验。结果表明,机清对提高 FD命中率的作用大于洁净度控制措施;没有经过机清的板坯,钢水洁净度控制措施、连铸液位波动和三路氩气背压控制的影响是明显的。试验过程发现的“机清翘皮”缺陷,是机清板坯表面毛刺或凸棱经轧制形成的。“机清翘皮”下方没有夹杂物,有时能够发现少量 FeO。修磨等提高机清后板坯表面质量的方法有助于消除机清“翘皮”缺陷。
关键词:
表面等级
,
镀锌
,
线状缺陷
,
翘皮
,
火焰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