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牧
,
颜悦
,
张晓锋
,
刘伟明
,
周辰
,
郭志强
,
望咏林
,
厉蕾
,
张官理
航空材料学报
doi:10.11868/j.issn.1005-5053.2015.2.001
化学气相沉积法合成的石墨烯薄膜在实现石墨烯产业化应用过程中,依赖于大面积薄膜转移技术的突破性进展.本文按照中介物过渡转移法、直接干法和湿法转移法、大规模卷对卷转移法分类介绍了现有的30多种石墨烯薄膜转移方法,从微观机理到宏观实现方法对比了三类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中介物过渡转移法主要用于实验室阶段科学探索,转移后的薄膜质量高但尺寸小;直接干法和湿法转移法减少了中介物过渡流程,但仍处于小试阶段;大规模卷对卷转移法借鉴了半导体薄膜工业成熟的卷对卷技术,实现了米级尺寸薄膜的高效和可重复性转移,是目前批量化转移石墨烯薄膜的最有效途径.
关键词:
石墨烯薄膜
,
转移技术
,
目标基片
,
中介物过渡转移
,
卷对卷转移
王艳春
,
曾效舒
,
魏嘉麒
,
敖志强
,
杨文庆
材料导报
doi:10.11896/j.issn.1005-023X.2016.02.011
以天然鳞片石墨为原材料,采用H ummers法成功制备了氧化石墨,并采用化学还原方法制备石墨烯薄膜材料,分别应用X射线衍射(XRD)、能谱分析(EDS)、拉曼光谱分析(Raman)、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镜(SEM)对氧化石墨和化学还原石墨烯薄膜的性能、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控制溶液的pH值为10可防止石墨烯团聚,石墨烯溶液的分散性非常好,碳氧比达到了8.8∶1,扫描电镜图片观察到了较薄的片层.通过XRD图谱可以看出,石墨烯薄膜比原始石墨的层间距变大.拉曼光谱表明,石墨烯薄膜相对氧化石墨的ID/IG值更大,样品在还原的过程中无序度增加.石墨烯薄膜的微观结构研究为其在超级电容器电极或重金属废水过滤膜等方面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氧化石墨
,
石墨烯薄膜
,
化学还原
,
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