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7)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纳米MgO对斜生栅藻的毒性效应及致毒机理

吴明珠 , 何梅琳 , 邹山梅 , 邓祥元 , 王长海

环境化学 doi:10.7524/j.issn.0254-6108.2015.07.2014123103

为探究纳米氧化镁(MgO)对微藻的毒性效应及致毒机制,以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为实验材料,测定了纳米MgO对斜生栅藻细胞形态、生长、叶绿素含量及SOD和POD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的纳米MgO(>0.8 mg·L-1)即可对斜生栅藻的生长及叶绿素的合成有抑制作用,说明纳米MgO对斜生栅藻具有明显的毒性.100 mg·L-1纳米MgO处理时,完全抑制了栅藻的生长和叶绿素的合成,藻细胞在4d内死亡.通过亚甲基蓝还原法测定培养体系中活性氧(ROS)含量发现,随着纳米MgO浓度的升高,ROS大量增加;且纳米MgO暴露条件下,POD酶活性相比于对照组显著增强,但不同浓度纳米MgO处理组之间POD酶活性无明显差异.纳米MgO处理96 h后,当其浓度高于0.8 mg·L-1时,SOD酶活性随浓度升高而降低,表明长时间暴露于纳米MgO后,SOD酶活性受高浓度纳米MgO抑制,而POD酶则作为主要的抗氧化酶清除产生的各种自由基.扫描电镜观察发现,纳米MgO(>20 mg·L-1)处理时,斜生栅藻细胞变形,甚至裂解.纳米MgO发生团聚,附着在栅藻细胞表面;团聚的纳米MgO对藻细胞鞭毛有缠绕作用,使细胞聚集成团,限制了藻细胞的游动,并导致细胞间相互遮弊,不利于藻细胞吸收光能.透射电镜观察发现,纳米MgO没有进入藻细胞内部.通过测定纳米MgO解离出的Mg2+的含量和对藻细胞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发现,其对藻细胞没有毒性效应.因此,纳米MgO对斜生栅藻的致毒机理可归纳为:通过释放大量ROS对藻细胞产生氧化胁迫抑制其生长;高浓度的纳米MgO引起藻细胞的接触性物理损伤,导致藻细胞质壁分离,裂解;同时纳米MgO团聚并覆盖在藻细胞表面,通过与藻细胞鞭毛的相互作用使细胞聚集成团,影响细胞的正常游动及其对光能、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和气体的交换.

关键词: 纳米MgO , 斜生栅藻 , 毒性效应 , 致毒机理

纳米流体核态沸腾的机理探讨及数值模拟

李祥东 , 屠基元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以纳米流体核安全应用为背景,综合分析了纳米流体核态沸腾实验研究中发现的共同现象;对这些共同现象所涉及的物理机理进行分析;并探讨了建立纳米流体核态沸腾传热理论模型的可行性及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最后以现有理论模型为基础,通过数据拟合建立了纳米流体核态沸腾的理论模型,模型计算结果与文献中的实验数据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关键词: 核安全 , 纳米流体 , 核态沸腾 , 机理 , 模型

退火温度对TA2/NiCr爆炸复合棒的影响机理研究

朱协彬 , 陈伟 , 汪冰锋 , 姜涛 , 张孟 , 孙坤

功能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9731.2013.15.028

研究了不同热处理温度(510、550、590、630和670℃)×30min,对TA2/NiCr爆炸复合棒形变组织、硬度、成分扩散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退火温度的提高,形变组织逐渐发生回复、再结晶和晶粒长大,硬度逐渐下降.在630℃退火时,覆层形变组织转变为细小的等轴组织,硬度较低,溶化层中晶内偏析基本消除,成分稳定,组织均匀,微裂纹得到愈合,且晶粒尺寸增大较为明显,细晶强化效果减弱,塑韧性将下降;低于630℃退火,覆层组织中仍有大量的形变组织,硬度较高.因而确定630℃为该爆炸复合棒的合适的热处理温度.

关键词: 爆炸复合棒 , 热处理温度 , 组织 , 硬度 , 成分 , 机理

SiO2/聚丙烯酰胺类杂化材料的合成研究进展

王国祥 , 武鹄 , 刘永兵 , 何斌鸿

硅酸盐通报

SiO2/聚丙烯酰胺类杂化材料作为一种新型复合材料,结合了无机物和有机物的特点,已经广泛应用于高效催化、生物工程、医药领域.本文介绍了SiO2/聚丙烯酰胺类杂化材料的各种制备方法,并对SiO2/聚丙烯酰胺类杂化材料的研究作了展望.

关键词: 杂化材料 , 二氧化硅 , 聚合物 , 机理 , 制备技术

燃煤烟气中单质汞的催化氧化技术研究进展

王红妍 , 王宝冬 , 李俊华 , 孙琦

材料导报 doi:10.11896/j.issn.1005-023X.2017.07.018

针对燃煤电厂烟气中汞的脱除问题,综述了单质汞氧化催化剂与催化氧化机理的研究现状;着重阐述了碳基、金属及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和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催化剂对单质汞的催化氧化性能,分析了活性组分、烟气条件等对各催化剂氧化单质汞性能的影响;指出异相反应是单质汞氧化的重要途径,不同催化剂、不同烟气气氛下氧化机理不同;最后结合我国燃煤电厂的现状,提出深入研究单质汞的催化氧化机理,进一步提高SCR催化剂的催化氧化单质汞活性、抗硫性及稳定性将是燃煤烟气汞污染控制技术的重点发展方向.

关键词: 燃煤烟气 , , 催化 , 氧化 , 机理 , 催化剂

纸浆氯漂白过程中二噁英的来源及生成机制研究进展?

夏科学 , 倪余文 , 张海军 , 陈吉平

环境化学 doi:10.7524/j.issn.0254-6108.2016.09.2016012704

造纸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二英,本文从动力学和热力学角度综述了国内外制浆和氯漂白过程中二英的主要来源及反应机理。二英生成的途径主要包括二苯并对二英或二苯并呋喃的直接氯化、由前驱体转化为二苯并对二英或二苯并呋喃或其类似物再氯化、由外源氯酚直接缩合。同时讨论了未漂浆卡伯值、漂白中氯的用量、体系pH值、反应时间、温度等因素对二英生成的影响,可为有效地控制造纸过程中二英的生成提供参考。

关键词: 造纸 , 二噁英 , 氯漂白 , 机理

高锰酸钾氧化降解水中微量有机污染物的研究进展

许可 , 贲伟伟 , 强志民

环境化学 doi:10.7524/j.issn.0254-6108.2017.01.2016060806

由于微量有机污染物(Micro-organic pollutants,MCs)在饮用水源中被频繁检出,MCs微污染日益受到水处理行业的关注.高锰酸钾(Potassium permanganate,PM)具有氧化性强、适用pH范围广、操作简便安全等优点,其在我国饮用水厂预氧化工艺中的应用已日趋广泛.本文综述了PM对多类代表性MCs(包括内分泌干扰物、药物、农药等)的降解效能,讨论了MCs结构特点、pH和水中共存物质(腐植酸、无机离子)对PM与MCs反应动力学的影响、反应机理以及反应溶液的毒性变化,以期为饮用水厂PM预氧化工艺的优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 微量有机污染物 , 高锰酸钾 , 动力学 , 机理 , 毒性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