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洪峰
,
吴晶
,
陈维平
材料科学与工艺
为获得铝液腐蚀工况下金属材料的选用原则,运用静态铝液浸没腐蚀试验,研究了QT350、HT300、H13、Cr13、Ta、Mo在铝液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所选金属材料在试验条件下均与铝液反应生成金属间化合物层;所选金属材料在铝液中的平均腐蚀深度由高到低依次为QT350、H13、Cr13、HT300、Ta、Mo,难熔金属Ta、Mo具有优异的耐铝液腐蚀性能;QT350、HT300、H13、Cr13腐蚀后表面形成大量点状蚀坑,其在铝液中的腐蚀为非均匀腐蚀;Ta、Mo腐蚀后表面平整,其在铝液中的腐蚀为均匀腐蚀。
关键词:
金属材料
,
铝液
,
金属间化合物
,
腐蚀速率
,
腐蚀形貌
唐顺利
,
罗永春
,
张国庆
,
刘玉林
材料导报
doi:10.11896/j.issn.1005-023X.2016.20.017
用真空电弧炉制备了铸态高熵合金 FeCrCoNiMn(HEA),将高熵合金在700℃铝熔体中进行了不同时间(0~1 h)的保温热浸实验,分析了 HEA-Al固/液界面反应的组织演变及形成机理。结果表明,高熵合金在铝熔体中热浸反应时,其界面附近可形成由 Al86 Cr13.5 Fe6.5、Al86 Mn14、Al3 Ni 和 Al9 Co2多种富铝金属间化合物组成的反应层、富铝块体相以及含 Fe和 Ni的富铝层状析出相和网状结构组织。热浸初期,界面反应层的形成和长大主要受高熵合金表面元素的溶解和脱嵌过程控制,此时反应层和块体相的形成和长大主要位于铝溶体一侧且反应层界面迁移速率较快;形成反应层后,反应层厚度随热浸反应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当反应时间t>10 min后,反应层厚度基本维持在20μm左右不再变化,此时反应层界面迁移速率有所变缓。
关键词:
高熵合金
,
铝熔体
,
界面反应与组织演变
,
形成机制
肖华强
,
陈维平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通过对比分析H13钢在高温干摩擦磨损及熔蚀-磨损两种条件下的磨痕形貌、磨损产物及材料流失特征,研究H13钢在铝液中的熔蚀-磨损行为以及腐蚀与磨损的交互作用机理.结果表明:H13钢在铝液中熔蚀-磨损的材料流失量远高于其单纯腐蚀及单纯磨损条件下材料流失量之和.在本实验条件下,熔蚀与磨损的交互作用率均不小于93.9%.对已生成界面金属间化合物为典型腐蚀特征的这一类材料而言,其在铝液中的熔蚀-磨损性能主要由界面金属间化合物的性质、生成速度及其与基体的界面结合情况所决定.
关键词:
熔蚀-磨损
,
金属间化合物
,
交互作用
,
铝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