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成剑周婉秋许淳淳张召恩
腐蚀学报(英文)
应用电化学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方法,研究了一种有机胺类添加剂对于热浸镀锌板钼酸盐转化膜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不同添加剂浓度条件下形成的转化膜的微观形貌.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添加剂浓度的增加有利于转化膜的形成,使转化膜的耐蚀性增强.当添加剂浓度超过一定数值时,由于转化膜形成过程较快,使得膜附着力下降并发生开裂,导致膜的保护作用降低.
关键词:
镀锌板
,
molybdate
,
conversion coating
,
addictive
朱青
,
朱明
,
余勇
,
张路路
表面技术
doi:10.16490/j.cnki.issn.1001-3660.2015.08.002
目的:通过Mo-Mn无铬转化膜提高AZ91 D镁合金的表面耐蚀性。方法采用正交实验法,研究不同浓度的NaMoO4和KMnO4以及温度对转化膜的影响。优选实验参数后,考察时间对转化膜的影响。利用SEM及EDS研究转化膜的微观形貌及成分变化,测试转化膜在3.5%NaCl溶液中的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谱。结果当NaMoO4和KMnO4的质量浓度分别为10,6 g/L,pH=5,温度为50℃,转化时间为40 min时,转化膜颜色较为均匀,微观裂纹相对较少,自腐蚀电位比镁基体大约提高0.075 V,自腐蚀电流密度比镁基体降低近1个数量级。当NaMoO4和KMnO4的质量浓度分别为20,8 g/L,pH=5,温度为50℃,转化时间为40 min时,转化膜颜色最为均匀,微观裂纹相对最少,自腐蚀电位比镁基体提高大约0.047 V,自腐蚀电流密度比镁基体降低2个数量级。交流阻抗谱图显示,后一种转化膜试样的极化电阻为1450.2Ω,而镁基体的极化电阻为806.4Ω。结论 Mo-Mn无铬转化膜可以显著提高AZ91D镁合金的表面耐蚀性。
关键词:
AZ91 D镁合金
,
Mo-Mn转化膜
,
耐蚀性
,
钼酸盐
,
高锰酸盐
邵忠财
,
张庆芳
,
王明
,
高虹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本工作用电化学方法对镀锡板进行钝化处理.采用硫酸铜点滴实验、电化学交流阻抗、Tafel曲线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方法检验膜层的性能.研究了电流密度、添加物、钝化时间等因素对钝化膜耐腐蚀性的影响,得出钝化膜的耐蚀性随着钝化时间的增大呈现先增大后趋于平稳的趋势,当钝化时间达到40 s时钝化膜的耐蚀性能最佳.优化出了最佳钝化工艺:钼酸钠25 g·L-1;植酸6.5 g·L-1;pH=4.5;钝化时间40 s;Jk=1.5 mA·cm-2.钝化处理后的膜层均匀平整的覆盖了镀锡板表面,膜层的腐蚀电位正移0.108 V,腐蚀电流降低2.3577×10-5 A·cm2,硫酸铜点滴时间提高了23.3 s,电化学钝化效果接近铬酸盐钝化效果,有效提高了镀锡板的耐蚀性能.
关键词:
镀锡板
,
钼酸盐
,
植酸
,
耐腐蚀性
李杰兰
,
梁成浩
,
黄乃宝
材料科学与工艺
本文采用失重法、电化学测试技术、EDAX能谱和X-射线衍射等方法考察了Na2 MoQ-B复合缓蚀剂对55% LiBr+ 0.07 mol/L LiOH溶液中碳钢的缓蚀行为.结果表明,240℃时添加800 mg/L Na2MoO4-B复合缓蚀剂的55% LiBr+0.07 mol/L LiOH溶液中碳钢腐蚀速度为44.11 μm/a.沸腾的55% LiBr+ 0.07mol/L LiOH溶液中添加复合缓蚀剂后碳钢电化学性能明显改善,腐蚀电位正移,钝化电位区间拓宽,钝化电流密度降低,常相位角元件CPE的Y0值减小,反应电阻Rt值增加,缓蚀效率可达98.88%.Na2MoO4-B复合缓蚀剂中的B缓蚀剂可使55% LiBr溶液中Na2 MoO4的溶解度提高至800 mg/L以上.Na2MoO4通过氧化作用可使碳钢表面形成一层主要由Fe3O4、MoO2和MoO3组成的致密钝化膜,从而起到较好的缓蚀作用.
关键词:
溴化锂
,
碳钢
,
钼酸钠
,
有机膦
赖奂汶
,
黄清安
,
贾建新
材料保护
镀锌层无铬钼酸盐钝化液的研究进程经历了由钼酸盐+磷酸盐体系发展到该体系加添加剂(无机或有机化合物)的钝化液体系的过程.为了增加钝化膜的膜厚,封闭微裂纹,达到高耐蚀的目的,列举了将无机盐和有机化合物复配以获得复合钝化膜的钝化工艺.其中较为成功的钝化液是钼酸盐与硅烷的复配体系,所获得的钝化膜的性能已接近、达到或超过了铬酸盐钝化膜的耐蚀水平.最后提出了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无铬钝化
,
钼酸盐
,
磷酸盐
,
硅烷
,
复合膜
,
镀锌层
柳鑫华
,
韩婕
,
孙彩云
,
芮玉兰
,
王庆辉
腐蚀与防护
采用电化学阻抗与能谱图研究了钼酸盐复合缓蚀剂在天然海水中的缓蚀机理。阻抗谱表明,该缓蚀剂通过增大金属表面的电荷转移电阻而降低电化学腐蚀速率;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显示钼酸盐复合缓蚀剂在海水中的碳钢表面主要形成了Fe。O4、FezO3,以及三价铁与钼酸根和缓蚀剂中有机成分形成的有机铁络合物。能量谱(EDS)测试结果表明,添加了钼酸盐复合缓蚀剂的碳钢表面膜中钙元素含量很低(0.08%),表明缓蚀剂中具有阻垢性能的有机瞵酸盐(HEDP)和葡萄糖酸盐对海水中的Ca2+抖起络合分散作用,阻止了钙盐在金属表面的沉积,这也表明该缓蚀剂具有缓蚀性能的同时又具有良好的阻垢性能。
关键词:
钼酸盐
,
电化学阻抗谱
,
XPS
,
EDS
,
海水
吴成剑
,
周婉秋
,
许淳淳
,
张召恩
腐蚀学报(英文)
doi:10.3969/j.issn.1002-6495.2009.04.008
应用电化学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方法,研究了一种有机胺类添加剂对于热浸镀锌板钼酸盐转化膜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不同添加剂浓度条件下形成的转化膜的微观形貌.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添加剂浓度的增加有利于转化膜的形成,使转化膜的耐蚀性增强.当添加剂浓度超过一定数值时,由于转化膜形成过程较快,使得膜附着力下降并发生开裂,导致膜的保护作用降低.
关键词:
镀锌板
,
钼酸盐
,
转化膜
,
添加剂
林碧兰
表面技术
doi:10.16490/j.cnki.issn.1001-3660.2016.03.019
目的:通过钼酸钠( SM)添加剂、SM前处理、SM后处理三种方案对铝合金表面植酸转化膜进行改进研究,以进一步提高其耐蚀性。方法通过动电位极化测试研究改进后铝合金在3.5%(质量分数) NaCl溶液中的耐蚀性。结果随着SM添加剂浓度的增加,铝合金表面植酸转化膜的耐蚀性先增强再减弱,SM质量浓度为30 g/L时的腐蚀保护效率P e 最大,达95.5%,而不含SM时的P e 仅为86.8%。 pH值太大(pH=8.0)或太小(pH=3.0)都不利于形成耐蚀性更好的膜层,pH值为6.0时的Pe 达98.6%。SM后处理会严重影响植酸转化膜的耐蚀性,腐蚀电流密度Jcorr大幅增大;SM前处理可提高植酸转化膜的耐蚀性,Pe达98.2%;SM前处理与添加剂同时应用时,植酸转化膜耐蚀性提高幅度更显著,Jcorr仅为0.042μA/cm2,极化电阻Rp达222 kΩ·cm2,Pe 达99.5%。结论 SM添加剂和SM前处理均可明显提高铝合金表面植酸转化膜的耐蚀性,且复合作用时的效果更显著,而SM后处理不能提高铝合金表面植酸转化膜的耐蚀性。
关键词:
铝合金
,
耐蚀性
,
植酸
,
钼酸盐
,
转化膜
谭盛恒
,
Russell J HAND
中国材料进展
doi:10.7502/j.issn.1674-3962.2016.07.03
在英国和法国的很多高放核废料中都含有大量的钼。钼在核废料玻璃中的溶解度很低,过量的钼会导致玻璃产生钼酸盐分相从而影响核废料玻璃化的效率和安全。主要研究了钼酸盐在硼酸盐玻璃中的溶解度与玻璃中碱土金属元素的关系以及钼酸盐的溶解对玻璃的结构和性质的影响。在其它玻璃组分不变的情况下,对玻璃中的碱土金属(由镁至钡)进行等摩尔量替换。结果发现,当碱土金属为钙时钼酸盐的溶解度最高,为2.84 mol%。XRD结果显示除了明显分相的玻璃外其它均一玻璃均为无定形态。SEM结果显示玻璃基体内的分相大多为球状/水滴状并呈随机分布;其尺寸与钼酸盐的过量程度有关,但直径都小于1mm。对钙硼硅酸盐玻璃中析出相的 EDX 分析表明其中富含钼和钙,而 TEM 结果证明这些析出相为晶体相且符合钼酸钙的电子衍射特征。含钼玻璃有两个强烈的拉曼峰(分别位于320和910 cm–1附近):其强度随玻璃中钼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其位置随玻璃中碱土金属元素的变化而偏移。此外,钼的加入也会导致玻璃的玻璃转变温度降低以及玻璃密度增加。
关键词:
核废料玻璃化
,
钼
,
碱土金属
,
拉曼光谱
,
电镜